一种耐酸碱复合纳滤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35353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可耐强酸、强碱溶液的、具有高度化学稳定性的复合纳滤膜,所述复合纳滤膜包括基膜和形成于基膜上的分离层,所述分离层由胺类单体和三聚氯氰反应而成,所述胺类单体包括聚醚胺。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聚醚胺为水相单体,以三聚氯氰为油相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所述复合纳滤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纳滤膜可应用于酸、碱性废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酸碱复合纳滤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膜材料与膜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聚醚胺的耐酸碱复合纳滤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纳滤分离是一种节能减排型的技术,主要基于筛分效应、电荷效应以及溶解-扩散作用,用于分子大小约为1nm的溶解组分的分离以及对多价离子和低分子有机物的选择性截留的处理过程。纳滤分离的操作压差为0.2~1.5MPa。纳滤(NF)膜是一种截留分子量(MWCO)为200~2000Da、压力驱动的分离膜,具有低能耗、低投资、低维护成本、易操作、可靠性高和高通量的特点,它在很多应用场所可以取代反渗透(RO)。纳滤分离已在食品、医药、化工、纺织、印染、给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脱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绝大部分的商品化纳滤膜是复合膜,即在超滤基膜的表面上复合一具有纳滤截留性能的活性层。商品化聚酰胺(PA)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多采用界面聚合方法,即单/二/多元胺与酰氯在水相和油相界面上发生反应,经后续处理工序后获得PA复合纳滤膜,但该反应是一个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滤膜包括基膜和形成于基膜上的分离层,所述分离层由胺类单体和三聚氯氰反应而成,所述胺类单体包括聚醚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滤膜包括基膜和形成于基膜上的分离层,所述分离层由胺类单体和三聚氯氰反应而成,所述胺类单体包括聚醚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胺的重均分子量大于等于50Da且小于等于100,000Da,优选大于等于100Da且小于等于10,000D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醚胺为高分子聚醚胺,所述高分子聚醚胺的重均分子量大于等于1000Da且小于等于100,000Da、优选大于等于1000Da且小于等于10,000Da,所述高分子聚醚胺优选为聚醚胺JEFFAMINEED2003;或
所述聚醚胺为小分子聚醚胺,所述小分子聚醚胺的重均分子量小于1000Da且大于等于50Da、优选小于等于500Da且大于等于100Da,所述小分子聚醚胺优选为聚醚胺D2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单体还包括选自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1,3,5-三氨基苯、1,2,4-三氨基苯、2,4-二氨基甲苯、2,6-二氨基甲苯、二氨基二苯甲烷、间苯二甲胺、1,2-二氨基环己烷、1,3-二氨基环己烷、1,4-二氨基环己烷、哌嗪、2,5-二甲基哌嗪和4-氨基甲基哌嗪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1,4-丁二胺;优选地,当胺类单体包括1,4-丁二胺时,聚醚胺和1,4-丁二胺的质量比不低于1:10,优选不低于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单体为重均分子量大于等于1000Da且小于等于100,000Da的高分子聚醚胺,或由重均分子量小于1000Da且大于等于50Da的小分子聚醚胺和任选的1,4-丁二胺组成。


6.制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基膜与含聚醚胺的水相溶液接触;
(2)使经步骤(1)处理后的基膜与含三聚氯氰的油相溶液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水相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晶洪鑫军曹春朱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