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中隔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32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中隔缝合器,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环,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活动块的一端与手柄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内部且位于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缝合、打结、剪断缝合线功能与一体,避免了在缝合时使用多个工具,弄疼伤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提高了手术缝合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中隔缝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鼻中隔缝合器。
技术介绍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持续或渐进加重的鼻塞,顽固性头痛,并可引起鼻出血,鼻窦炎,鼻息肉等并发症,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很大影响,病因包括外伤及自身发育异常等,各年龄段及性别均常见,治疗方法:必须依靠手术治疗,根据鼻中隔偏曲程度不同,常用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部分切除术。目前市场上的缝合器功能单一,要么只具有缝合的功能,要么只具有打结的功能,不能同时具有缝合、打结、剪断缝合线的功能,而且在进行缝合、打结、剪断缝合线时需要用到多个工具,操作复杂,很容易弄疼伤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鼻中隔缝合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中隔缝合器,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环,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活动块的一端与手柄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内部且位于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且位于环形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环,所述转盘的内部且位于环形槽的左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远离活动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滑杆远离活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滑杆的一端贯穿活动杆并延伸至活动腔内,所述连接杆位于活动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转盘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远离转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钳,所述连接筒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钳,所述活动钳位于通孔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活动杆贯穿转盘并延伸至通孔的内部,所述活动杆位于通孔内部的一端与连接块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钳与活动钳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剪刀片,所述固定钳与活动钳远离连接筒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钩,所述旋转钩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夹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轴、手柄、握环、连接柱均设置有两个,并且以滑杆对称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块通过凸环、环形槽与转盘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筒、活动杆、滑杆同轴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滑槽的直径是滑杆直径的1.2倍,所述通孔的直径是活动杆的1.2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盘的侧表面设置有纹路,所述固定钳与活动钳内表面的剪刀片不在同一水平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动杆通过卡块、活动槽与转盘卡接,连接杆与活动杆活动连接。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鼻中隔缝合器,通过夹块夹住缝合钩进行缝合,缝合结束后通过转盘旋转带动旋转钩转动,将缝合线缠绕在旋转钩上,然后将活动钳张开夹住缝合线尾部并拉紧,从而将缝合线打结,通过剪刀片将打结后的缝合线剪断,实现了缝合、打结、剪断缝合线的功能,避免了使用多个工具,弄疼伤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桶提高了手术缝合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鼻中隔缝合器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鼻中隔缝合器的转盘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鼻中隔缝合器的图1中A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鼻中隔缝合器的旋转钩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固定块;2、转轴;3、手柄;4、握环;5、滑槽;6、滑杆;7、活动块;8、连接柱;9、凸环;10、转盘;11、环形槽;12、活动杆;13、卡块;14、活动腔;15、连接杆;16、限位块;17、连接筒;18、通孔;19、固定钳;20、活动钳;21、固定轴;22、连接块;23、剪刀片;24、旋转钩;25、夹块;26、活动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鼻中隔缝合器:包括固定块1,固定块1的右侧面设置有转轴2,通过转轴2便于手柄3的旋转,转轴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手柄3,手柄3远离转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环4,通过手指插入握环4控制手柄3移动,固定块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5,滑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杆6,滑杆6的远离固定块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7,通过用手控制手柄3的张开与闭合,带动连接柱8转动,从而控制滑杆6在滑槽5内滑动,活动块7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柱8,连接柱8远离活动块7的一端与手柄3活动连接,固定块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盘10,通过转动转盘10带动活动杆12与连接筒17转动,从而控制旋转钩24将缝合线缠在连接筒17上,转盘10的内部且位于固定块1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槽11,固定块1的外表面且位于环形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环9,转盘10的内部且位于环形槽11的左侧开设有活动槽26,活动槽2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块13,卡块13在活动槽26内只能左右移动,卡块13远离活动槽2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2,活动杆12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14,滑杆6远离活动块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5,用于将滑杆6与活动杆12连接,连接杆15远离滑杆6的一端贯穿活动杆12并延伸至活动腔14内,连接杆15位于活动腔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防止连接杆15从活动腔14内滑出,转盘1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筒17,连接筒17远离转盘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钳19,连接筒17的内部开设有通孔18,活动杆12通过通孔18与连接块22活动连接,当活动杆12移动时,控制活动钳20绕着固定轴21转动,实现活动钳20的张开与闭合,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中隔缝合器,包括固定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的右侧面设置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手柄(3),所述手柄(3)远离转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环(4),所述固定块(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杆(6),所述滑杆(6)的远离固定块(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柱(8),所述连接柱(8)远离活动块(7)的一端与手柄(3)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块(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盘(10),所述转盘(10)的内部且位于固定块(1)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槽(11),所述固定块(1)的外表面且位于环形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环(9),所述转盘(10)的内部且位于环形槽(11)的左侧开设有活动槽(26),所述活动槽(2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块(13),所述卡块(13)远离活动槽(2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2),所述活动杆(12)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14),所述滑杆(6)远离活动块(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5),所述连接杆(15)远离滑杆(6)的一端贯穿活动杆(12)并延伸至活动腔(14)内,所述连接杆(15)位于活动腔(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所述转盘(1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筒(17),所述连接筒(17)远离转盘(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钳(19),所述连接筒(17)的内部开设有通孔(18),所述通孔(18)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21),所述固定轴(2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钳(20),所述活动钳(20)位于通孔(18)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2),所述活动杆(12)贯穿转盘(10)并延伸至通孔(18)的内部,所述活动杆(12)位于通孔(18)内部的一端与连接块(22)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钳(19)与活动钳(20)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剪刀片(23),所述固定钳(19)与活动钳(20)远离连接筒(1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钩(24),所述旋转钩(2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夹块(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中隔缝合器,包括固定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的右侧面设置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手柄(3),所述手柄(3)远离转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环(4),所述固定块(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杆(6),所述滑杆(6)的远离固定块(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柱(8),所述连接柱(8)远离活动块(7)的一端与手柄(3)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块(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盘(10),所述转盘(10)的内部且位于固定块(1)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槽(11),所述固定块(1)的外表面且位于环形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环(9),所述转盘(10)的内部且位于环形槽(11)的左侧开设有活动槽(26),所述活动槽(2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块(13),所述卡块(13)远离活动槽(2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2),所述活动杆(12)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14),所述滑杆(6)远离活动块(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5),所述连接杆(15)远离滑杆(6)的一端贯穿活动杆(12)并延伸至活动腔(14)内,所述连接杆(15)位于活动腔(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所述转盘(1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筒(17),所述连接筒(17)远离转盘(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钳(19),所述连接筒(17)的内部开设有通孔(18),所述通孔(18)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21),所述固定轴(2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钳(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全伟林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