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织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30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织转移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第一子盒体、第二子盒体、滤网板和隔挡板。本申请能够使得医护人员在取出病变组织后,就只在一个装置内完成病变组织的固定,从而减少现有技术中病变组织的固定过程,提高转移效率,以便于将病变组织取下后进行组织固定以及存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织转移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织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取病变组织时,一般会通过活检钳从胃肠镜钳道进去,将病变的组织钳下来一块。钳下来之后,需要医护人员快速的将取下来的组织从活检钳上取下来进行下一块组织的取样。具体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目前大多数医院现在都是自己将宣纸剪碎,用止血钳夹住放在操作台面上,组织取出后用活检钳前端去宣纸上沾一下,利用宣纸的吸水性,将组织沾在宣纸上而脱离活检钳,活检钳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当所有组织钳取完后将沾有组织的宣纸丢进有组织固定液的标本袋或者标本瓶中。从而使得组织从活检钳取下来放进标本瓶的过程较复杂以及繁琐。因此,如何克服上述问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织转移装置,其能够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组织转移装置,其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第一子盒体、第二子盒体、滤网板和隔挡板;所述隔挡板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子盒体和所述第二子盒体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第一子盒体内的组织液进入所述第二子盒体;所述滤网板设于所述隔挡板与所述第二子盒体之间;所述第一子盒体和所述第二子盒体连接;所述第一子盒体用于盛放所述组织液,所述第二子盒体内为干燥区;所述第二子盒体包括密封盖和设于所述第二子盒体内的组织粘附组件;所述密封盖盖设于所述第二子盒体上;所述组织粘附组件与所述第二子盒体滑动设置,在所述组织粘附组件粘附病变组织时,所述组织粘附组件由所述第二子盒体内滑出,以至少部分暴露出所述组织粘附组件;在所述组织粘附组件完成粘附病变组织后,所述组织粘附组件滑入所述第二子盒体内,以完全进入所述第二子盒体。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组织粘附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粘附件、第二粘附件、第三粘附件和滤网组件;所述第一粘附件、所述第二粘附件和所述第三粘附件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粘附件、所述第二粘附件和所述第三粘附件上均贴有宣纸;所述滤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相对设置。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滤网组件包括漏斗状的滤网和支撑件,所述滤网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件为矩形。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粘附件、所述第二粘附件和所述第三粘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形成的夹角大小不等。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组织粘附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形成矩形;所述密封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的顶部;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件的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件的第四连接点与所述第四支撑柱的底部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子盒体与所述第二子盒体可拆卸连接。上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织转移装置,通过设置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第一子盒体、第二子盒体、滤网板和隔挡板;所述隔挡板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子盒体和所述第二子盒体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第一子盒体内的组织液进入所述第二子盒体;所述滤网板设于所述隔挡板与所述第二子盒体之间;所述第一子盒体和所述第二子盒体连接;所述第一子盒体用于盛放所述组织液,所述第二子盒体内为干燥区;所述第二子盒体包括密封盖和设于所述第二子盒体内的组织粘附组件;所述密封盖盖设于所述第二子盒体上;所述组织粘附组件与所述第二子盒体滑动设置,在所述组织粘附组件粘附病变组织时,所述组织粘附组件由所述第二子盒体内滑出,以至少部分暴露出所述组织粘附组件;在所述组织粘附组件完成粘附病变组织后,所述组织粘附组件滑入所述第二子盒体内,以完全进入所述第二子盒体,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在取出病变组织后,就只在一个装置内完成病变组织的固定,从而减少现有技术中病变组织的固定过程,提高转移效率。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织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组织转移装置中的组织粘附组件滑出第二子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组织转移装置中的隔挡板滑出第一子盒体与第二子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织转移装置10,其包括盒体100。其中,所述盒体100包括第一子盒体110、第二子盒体120、滤网板140和隔挡板130。其中,第一子盒体110用于盛放组织液,该组织液可以是在生产该组织转移装置10装入该第一子盒体110内的。该组织液用于给病变组织提供存活环境。当然,在实际使用中,为了更加方便,也可以是在第一子盒体110上设置开孔,通过该开孔临时注入组织液。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所述第二子盒体120内为干燥区,例如真空干燥区。可选地,第二子盒体120与第一子盒体110连接。可选地,第二子盒体120与第一子盒体110可拆卸式连接。例如,通过设置卡槽或滑槽结构,以实现第二子盒体120与第一子盒体110可拆卸式连接。又或者是通过在第二子盒体120与第一子盒体110之间设置一个粘附件,以实现第二子盒体120与第一子盒体110可拆卸式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可拆卸连接,以使得在转移病变组织时,转移量减少,提高转移效率。可选地,第二子盒体120与第一子盒体110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第二子盒体120包括密封盖121和设于所述第二子盒体120内的组织粘附组件122。其中,组织粘附组件122用于粘附通过内镜取下的病变组织。其中,所述密封盖121盖设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第一子盒体、第二子盒体、滤网板和隔挡板;/n所述隔挡板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子盒体和所述第二子盒体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第一子盒体内的组织液进入所述第二子盒体;/n所述滤网板设于所述隔挡板与所述第二子盒体之间;/n所述第一子盒体和所述第二子盒体连接;/n所述第一子盒体用于盛放所述组织液,所述第二子盒体内为干燥区;/n所述第二子盒体包括密封盖和设于所述第二子盒体内的组织粘附组件;/n所述密封盖盖设于所述第二子盒体上;/n所述组织粘附组件与所述第二子盒体滑动设置,在所述组织粘附组件粘附病变组织时,所述组织粘附组件由所述第二子盒体内滑出,以至少部分暴露出所述组织粘附组件;在所述组织粘附组件完成粘附病变组织后,所述组织粘附组件滑入所述第二子盒体内,以完全进入所述第二子盒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第一子盒体、第二子盒体、滤网板和隔挡板;
所述隔挡板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子盒体和所述第二子盒体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第一子盒体内的组织液进入所述第二子盒体;
所述滤网板设于所述隔挡板与所述第二子盒体之间;
所述第一子盒体和所述第二子盒体连接;
所述第一子盒体用于盛放所述组织液,所述第二子盒体内为干燥区;
所述第二子盒体包括密封盖和设于所述第二子盒体内的组织粘附组件;
所述密封盖盖设于所述第二子盒体上;
所述组织粘附组件与所述第二子盒体滑动设置,在所述组织粘附组件粘附病变组织时,所述组织粘附组件由所述第二子盒体内滑出,以至少部分暴露出所述组织粘附组件;在所述组织粘附组件完成粘附病变组织后,所述组织粘附组件滑入所述第二子盒体内,以完全进入所述第二子盒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粘附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粘附件、第二粘附件、第三粘附件和滤网组件;
所述第一粘附件、所述第二粘附件和所述第三粘附件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部连接;
所述第一粘附件、所述第二粘附件和所述第三粘附件上均贴有宣纸;
所述滤网组件的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薇田娟邓宁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