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枕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16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沙发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头枕调节装置,其包括连接杆、传动杆、驱动装置和两组折叠伸缩机构;两组折叠伸缩机构分别连接于连接杆的两端并对称设置,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组折叠伸缩机构,驱动装置连接于连接杆,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于传动杆,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传动杆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组折叠伸缩机构伸展或收缩;折叠伸缩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头枕安装架和安装板。本申请的头枕调节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和头枕安装架在转动时所需要的空间变小,使得座椅靠背的厚度变薄,减少座椅靠背所占用的空间,也节省了座椅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枕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沙发配件
,尤其是指一种头枕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沙发座椅通常包括座椅靠背和装设于座椅靠背的头枕总成,头枕总成通常包括头枕和头枕调节装置,头枕调节装置通常装设于座椅靠背的内部,头枕调节装置的各联动部件在转动时所需要的空间决定了座椅靠背的厚度。目前市场上的头枕调节装置的各联动部件在转动时所需要的空间较大,导致座椅靠背的厚度比较厚,座椅靠背越厚,座椅靠背所占用的空间就会越大,而且包裹座椅背部的皮料也会增多,增加了座椅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头枕调节装置,该头枕调节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和头枕安装架在转动时所需要的空间变小,使得座椅靠背的厚度变薄,从而减少座椅靠背所占用的空间,也节省了座椅的生产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头枕调节装置,其包括连接杆、传动杆、驱动装置和两组折叠伸缩机构;两组所述折叠伸缩机构分别连接于连接杆的两端并对称设置,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组折叠伸缩机构,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连接杆,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于传动杆,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传动杆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组折叠伸缩机构伸展或收缩;所述折叠伸缩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头枕安装架和安装板;所述连接杆连接于安装板的一端,第一转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的另一端,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转动臂的一端,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铰接于头枕安装架,第二转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的中部,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转动臂的一端,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铰接于头枕安装架,第二转动臂的中部铰接于第一转动杆的中部;所述第一转动臂与头枕安装架的铰接点、第二转动臂与头枕安装架的铰接点相互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杆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弯曲部的一端,第一弯曲部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转动臂;所述传动杆连接于第一弯曲部和/或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中部铰接于第一弯曲部或第二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臂为弯曲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杆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四连接部的一端,第四连接部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转动臂。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第二弯曲部和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部,第二弯曲部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五连接部的一端,第五连接部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转动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臂包括第三弯曲部和臂部,第三弯曲部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转动杆,第三弯曲部的另一端连接于臂部的一端,臂部的另一端铰接于头枕安装架;第一转动杆的中部铰接于第三弯曲部或臂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头枕安装于两组折叠伸缩机构的头枕安装架上,驱动装置驱动传动杆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组折叠伸缩机构伸展或收缩,两组伸展或收缩的折叠伸缩机构就会调节头枕的角度和高度。具体的,转动和/或移动的传动杆带动第一转动杆的一端沿着与安装板的铰接点转动,转动的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带动头枕安装架转动和/或升高,转动和/或升高的头枕安装架就会调节头枕的角度和高度。同时,转动的第二转动臂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转动的第二转动杆沿着与安装板的铰接点转动。本申请的头枕调节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和头枕安装架在转动时所需要的空间变小,使得座椅靠背的厚度变薄,从而减少座椅靠背所占用的空间,也节省了座椅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转动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连接杆1;传动杆2;驱动装置3;折叠伸缩机构4;第一转动杆41;第一连接部411;第一弯曲部412;第二连接部413;第二转动杆42;第三连接部421;第四连接部422;第二弯曲部423;第五连接部424;第一转动臂43;第二转动臂44;第三弯曲部441;臂部442;头枕安装架45;安装板4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头枕调节装置,其包括连接杆1、传动杆2、驱动装置3和两组折叠伸缩机构4;两组所述折叠伸缩机构4分别连接于连接杆1的两端并对称设置,所述传动杆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组折叠伸缩机构4,所述驱动装置3连接于连接杆1,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铰接于传动杆2,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传动杆2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组折叠伸缩机构4伸展或收缩;所述折叠伸缩机构4包括第一转动杆41、第二转动杆42、第一转动臂43、第二转动臂44、头枕安装架45和安装板46;所述连接杆1连接于安装板46的一端,第一转动杆41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46的另一端,第一转动杆41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转动臂43的一端,第一转动臂43的另一端铰接于头枕安装架45,第二转动杆42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46的中部,第二转动杆42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转动臂44的一端,第二转动臂44的另一端铰接于头枕安装架45,第二转动臂44的中部铰接于第一转动杆41的中部;所述第一转动臂43与头枕安装架45的铰接点、第二转动臂44与头枕安装架45的铰接点相互间隔设置。其中,由于折叠伸缩机构4左右对称设置于连接杆的两端,故图1和图2中只示出其中一侧的折叠伸缩机构4的示意图,以便观察。实际使用时,头枕安装于两组折叠伸缩机构4的头枕安装架45上,驱动装置3驱动传动杆2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组折叠伸缩机构4伸展或收缩,两组伸展或收缩的折叠伸缩机构4就会调节头枕的角度和高度。具体的,转动和/或移动的传动杆2带动第一转动杆41的一端沿着与安装板46的铰接点转动,转动的第一转动杆41带动第一转动臂43和第二转动臂44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一转动臂43和第二转动臂44带动头枕安装架45转动和/或升高,转动和/或升高的头枕安装架45就会调节头枕的角度和高度。同时,转动的第二转动臂44带动第二转动杆42转动,转动的第二转动杆42沿着与安装板46的铰接点转动。本申请的头枕调节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第一转动杆41、第二转动杆42、第一转动臂43、第二转动臂44和头枕安装架45在转动时所需要的空间变小,使得座椅靠背的厚度变薄,从而减少座椅靠背所占用的空间,也节省了座椅的生产成本。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杆41包括第一连接部411、第一弯曲部412和第二连接部413,所述第一连接部411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枕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传动杆、驱动装置和两组折叠伸缩机构;两组所述折叠伸缩机构分别连接于连接杆的两端并对称设置,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组折叠伸缩机构,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连接杆,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于传动杆,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传动杆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组折叠伸缩机构伸展或收缩;/n所述折叠伸缩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头枕安装架和安装板;所述连接杆连接于安装板的一端,第一转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的另一端,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转动臂的一端,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铰接于头枕安装架,第二转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的中部,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转动臂的一端,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铰接于头枕安装架,第二转动臂的中部铰接于第一转动杆的中部;所述第一转动臂与头枕安装架的铰接点、第二转动臂与头枕安装架的铰接点相互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枕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传动杆、驱动装置和两组折叠伸缩机构;两组所述折叠伸缩机构分别连接于连接杆的两端并对称设置,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组折叠伸缩机构,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连接杆,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于传动杆,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传动杆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组折叠伸缩机构伸展或收缩;
所述折叠伸缩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头枕安装架和安装板;所述连接杆连接于安装板的一端,第一转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的另一端,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转动臂的一端,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铰接于头枕安装架,第二转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的中部,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转动臂的一端,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铰接于头枕安装架,第二转动臂的中部铰接于第一转动杆的中部;所述第一转动臂与头枕安装架的铰接点、第二转动臂与头枕安装架的铰接点相互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枕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弯曲部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坚辉丁先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捷科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