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煎药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16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煎药壶,包括内设加热腔的壶胆、盖合在所述壶胆上的壶盖、电加热器及感温装置;其还包括:位于所述加热腔上方的容药槽,所述容药槽的槽壁具有供液口和位置不高于所述供液口的漏液口,所述漏液口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从所述供液口朝向所述壶胆的壶底向下延伸设置有上升通道,所述上升通道的下末端与所述壶胆的壶底内侧面之间具有进液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煎药壶将具有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能够在煎药完成后实现药渣与药液的彻底分离,还能够让煎熬得到精确的药液量并改善煎药效果,且用户使用十分方便且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煎药壶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煮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煎药壶。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以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透彻、准确的理解本申请,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出现了电煎药壶(简称“煎药壶”),电煎药壶是一种利用电热来熬煮中药。现有的煎药壶虽然能够提供熬煮中药功能,但对于如何让煎药壶能够自动控制煎好后的药液量,是技术人员一直在致力解决的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2006200624468公开了一种煎药壶,利用壶底的凸起,在此位置设置感温装置,利用温度的突变来判定到了预定的剂量。但是,此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陷:一是无法实现药渣与药液相分离,二是需要在壶底的内底部设置一个凸起,不仅制造工艺复杂,还导致清洗起来非常不方便,在使用过程中也无法实现药渣与药液的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能够实现药渣与药液彻底分离的煎药壶。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煎药壶,包括内设加热腔的壶胆、盖合在所述壶胆上的壶盖、电加热器及感温装置;其还包括:位于所述加热腔上方的容药槽,所述容药槽的槽壁具有供液口和位置不高于所述供液口的漏液口,所述漏液口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从所述供液口朝向所述壶胆的壶底向下延伸设置的上升通道,所述上升通道的下末端与所述壶胆的壶底内侧面之间具有进液间隙。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容药槽的槽壁还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漏液口高度的调节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器为适配所述漏液口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插设在所述漏液口。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块为横截面为H形的块体结构,所述调节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翼和第二翼,所述第一翼和第二翼之间形成有卡紧凹部,当调节块安装于容药槽的槽壁上时,卡紧凹部夹紧所述漏液口的槽壁。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感温装置设在所述壶胆的壶底外侧面,所述感温装置是温控器或温度传感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煎药壶还包括壶内芯,所述壶内芯包括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方的所述容药槽及与所述支撑部固定相连的所述上升通道。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壶内芯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漏液口设在所述容药槽靠近所述壶内芯中心的一侧壁,所述漏液口的数量是一个或多个。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升通道设在所述容药槽远离所述壶内芯中心的外侧面。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升通道的数量是一个或多个;当所述上升通道的数量是多个时,多个所述上升通道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容药槽的周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煎药壶将具有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等优点,通过在壶胆的加热腔上方设置容药槽以及利用虹吸原理将加热腔内的药液虹吸至容药槽内的上升通道,不仅能够在煎药完成后实现药渣与药液的彻底分离,还能够让煎熬得到精确的药液量并改善煎药效果,用户使用十分方便且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煎药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煎药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煎药壶在开始煎煮中药时的示意图。图4是煎药壶在煎煮中药完成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煎药壶包括内设加热腔11的壶胆1、盖合在所述壶胆1上的壶盖2、设在所述壶胆1底部的电加热器3、设在所述壶胆1的壶底外侧面的感温装置4、用于盛放在煎煮中药过程中分离出的药液的容药槽52以及上升通道53;所述容药槽52位于所述加热腔11的上方,所述容药槽52的槽壁具有供液口521和位置不高于所述供液口521的漏液口522,所述漏液口522与所述加热腔11相连通;所述上升通道53从所述供液口521朝向所述壶胆1的内底部向下延伸设置,且所述上升通道53的下末端与所述壶胆1的壶底内侧面之间具有进液间隙。在加热腔11的上方设置容药槽52,其作用一是可以在煎药完成后将中药渣和药汤分离,方便用户饮用药汤;二是容药槽52漏液口522高度对应的容量即为煎药的药汤量,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定量煲药。设置上升通道53,让药液可通过所述上升通道53产生虹吸,利用虹吸原理让所述加热腔11内的药液通过所述上升通道53被虹吸至所述容药槽52内,这样所述容药槽52内就会聚集越来越多的药液92,当所述容药槽52内的药液满了后,就会从这个所述漏液口522溢出流回到所述加热腔11内与中药材91再一次混合,再一次加热煎煮,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使汤药循环流动,改善煎药效果。其中,所述感温装置4设置在所述壶胆1的壶底外侧面。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所述感温装置4不会凸出在所述壶胆1的壶底内侧面,从而方便对所述壶胆1进行清洗。其中,所述壶胆1的下方设有底座6,所述感温装置4容置在所述底座6内,由所述底座6对所述壶胆1提供支撑。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煎药壶还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加热腔11内的壶内芯5,所述壶内芯5包括支撑部51、位于所述支撑部51上方的所述容药槽52及与所述支撑部51固定相连的所述上升通道53。所述壶内芯5放置在所述加热腔11内时,通过所述支撑部51支撑于所述壶胆1的壶底,使得所述容药槽52位于所述加热腔11的上方。此方案将所述容药槽52和所述上升通道53集成在所述壶内芯5上,通过所述壶内芯5与所述加热腔11可拆卸设置,不仅便于取下所述壶内芯5倒出药液并进行清洗以方便使用,还便于扩展煎药壶的用途,使得煎药壶在不放置所述壶内芯5时就是一个传统的液体加热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漏液口522设在所述容药槽52靠近所述壶内芯5中心的一侧壁,所述漏液口522的数量是一个或多个。此方案考虑到在加热过程中所述加热腔11中心的位置相比其周侧位置的温度更高,故在药液超出所述容药槽52的容量后,从所述漏液口522掉落到所述加热腔11中心的位置能够得以快速加热。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升通道53设在所述容药槽52远离所述壶内芯5中心的外侧面。所述上升通道53的数量是一个或多个当所述上升通道53的数量是多个时,多个所述上升通道53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容药槽52的周侧。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容药槽52的槽壁还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漏液口522高度的调节器54,通过所述调节器54按需调整所述漏液口522的高度来调节所述容药槽52的容量,让用户按需调整每次熬煮中药的药液量从而方便用户使用。例如,调节器54为适配所述漏液口522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为横截面为H形的块体结构,所述调节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翼和第二翼,所述第一翼和第二翼之间形成有卡紧凹部,当调节块安装于容药槽52的槽壁上时,卡紧凹部夹紧所述漏液口522的槽壁。因此,所述调节块改变了所述漏液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煎药壶,包括内设加热腔的壶胆、盖合在所述壶胆上的壶盖、电加热器及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位于所述加热腔上方的容药槽,所述容药槽的槽壁具有供液口和位置不高于所述供液口的漏液口,所述漏液口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n从所述供液口朝向所述壶胆的壶底向下延伸设置有上升通道,所述上升通道的下末端与所述壶胆的壶底内侧面之间具有进液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煎药壶,包括内设加热腔的壶胆、盖合在所述壶胆上的壶盖、电加热器及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加热腔上方的容药槽,所述容药槽的槽壁具有供液口和位置不高于所述供液口的漏液口,所述漏液口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
从所述供液口朝向所述壶胆的壶底向下延伸设置有上升通道,所述上升通道的下末端与所述壶胆的壶底内侧面之间具有进液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煎药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药槽的槽壁还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漏液口高度的调节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煎药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为适配所述漏液口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插设在所述漏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煎药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为横截面为H形的块体结构,所述调节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翼和第二翼,所述第一翼和第二翼之间形成有卡紧凹部,当调节块安装于容药槽的槽壁上时,卡紧凹部夹紧所述漏液口的槽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峰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小熊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