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工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011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工学座椅,该座椅包括背支架以及椅背组件,背支架配置为直接或间接连接椅座,椅背组件包括背支撑件以及腰支撑件;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上下分离并各自转动连接在背支架上,且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各自的转动轴线均沿座椅的左右方向设置;当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响应人体倚靠的力而转动时,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的转动方向相反并形成一个贴合人体腰背部的向后凹陷的曲线;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故当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响应人体倚靠的力而转动时,背支撑件的下端将向后转动,腰支撑件的上端将向后转动,人体的腰背部将处于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之间,腰支撑件位于腰部下方,从而有效且更好地将腰部承托,舒适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工学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办公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体工学座椅。
技术介绍
市面上逐渐出现双背结构的座椅,按不同的需求可做上下双背或左右双背,各有各的特点;以上下双背来说,实现了座椅的腰背分离,椅背一般分为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背支撑件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背部,腰支撑件则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腰部;同时上下双背也有着相对椅座转动的能力,使用者在向后靠时,双背能自适应改变角度,同时双背之间也能相对转动以贴合人体的腰背部,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但是现有的上下双背结构中,腰支撑件多为相对于背支撑件向后向下转动,从而或多或少将脱离人体的腰部,此时使用者的腰部将得不到足够的支撑,使用舒适性下降。CN201759134U的中国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可动式椅背结构,主要该椅背由上背板枢设在椅背架前方,而在上背板下端经由弹性片连结下背板,再令下背板与椅背架间利用弹力板连结而组成,促使下背板可以相对上背板产生前、后、左、右摆动的效能;但在使用者向后倚靠时,该下背板受力使其下端将向后转动,此时下背板会脱离人体腰部,使得舒适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体工学座椅,将椅背分为上下双背,上下两个背各自都可以转动,且上背转动点在上方,下背转动点在下方,上、下背邻接处共同向后转动,转动位置处于人体背部中心位置,因此可与人体背部曲线更好的贴合,相当于将人体背部中间区域包拢于其中,避免脱腰,符合人体工学并真正实现托腰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人体工学座椅,包括:背支架,配置为连接椅座;椅背组件,设置在背支架前侧,椅背组件配置为支撑人体腰背部;椅背组件包括背支撑件以及腰支撑件,背支撑件配置为支撑人体背部,腰支撑件配置为支撑人体腰部;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上下分离并各自转动连接在背支架上,且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各自的转动轴线均沿座椅的左右方向设置;当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响应人体倚靠的力而转动时,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的转动方向相反并形成一个贴合人体腰背部的向后凹陷的曲线。分离的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转动连接在背支架上,使得椅背组件的活动性能更佳,能适应人体多变的腰背曲线,符合人体工学;能根据不同的身体轮廓和腰背曲线旋转,自动调节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状态: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转动形成向后凹陷的曲线后,人体的腰背部处于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之间,即腰支撑件位于腰部下方,从而有效且更好地将腰部承托,舒适性更高。作为优选,所述背支撑件的上端与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腰支撑件的下端与背支架转动连接。与市面上同向转动的椅背组件不同,该椅背组件的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的转动方向不同,腰支撑件与背支撑件不连接,因此腰支撑件不会随背支撑件转动而升高,从而不会产生脱离人体腰背的情况;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转动后形成的曲线能贴合人体腰背部并更好地承托住人体的腰部,舒适性更好。作为优选,所述的背支架包括大致呈X型的连接部,连接部具有两条向上伸展的第一连接臂以及两条向下伸展的第二连接臂;背支撑件与第一连接臂转动连接,腰支撑件与第二连接臂转动连接。X型的连接部首先为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各自单独的转动提供基础,其次该造型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作为优选,第一连接臂靠近端部的前表面设有第一转动座,第二连接臂靠近端部的前表面设有第二转动座,第一转动座与第二转动座均具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第一或第二转轴座的转轴孔;所述的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均为框架结构,背支撑件具有第一镂空部,腰支撑件具有第二镂空部,且在背支撑件上开设有对应第一转动座且开口朝向第一镂空部的第一插孔,腰支撑件上开设有对应第二转动座且开口朝向第二镂空部的第二插孔;两条第一连接臂进入第一镂空部,第一转动座的转轴孔与第一插孔对齐,并通过一插设在两者中的转轴转动连接;两条第二连接臂进入第二镂空部,第二转动座的转轴孔与第二插孔对齐,并通过一插设在两者中的转轴转动连接。可以看出,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转动连接至连接部上的结构简单,易实现、成本低且安装方便。作为优选,背支撑件为框架结构,其包括第一上横杆、第一下横杆以及与第一上横杆、第一下横杆端部连接的两根第一竖杆;所述第一连接臂端部形状与第一下横杆和第一竖杆连接处的形状相贴合;腰支撑件为框架结构,其包括第二上横杆、第二下横杆以及与第二上横杆、第二下横杆端部连接的两根第二竖杆;所述第二连接臂端部形状与第二下横杆和第二竖杆连接处的形状相贴合。提升了座椅整体的美观度。作为优选,所述的背支架为立柱,背支架上设有位于背支架上部且向前凸起的第一转轴座以及位于背支架下部且向前凸起的第二转轴座,所述的背支撑件上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座上,腰支撑件下部转动连接在第二转轴座上。作为优选,所述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均设有用于隐藏网布边缘的裙边。提升座椅整体的美观度,使座椅外形更加大气,吸引眼球。作为优选,所述背支撑件与背支架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片配置为作用于背支撑件下端并为背支撑件提供复位力;所述腰支撑件与背支架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配置为作用于腰支撑件上端并为腰支撑件提供复位力。第一、第二弹性件的设置使得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的转动具有缓冲以及回弹的能力,更加贴合人体腰背部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大大提升了舒适性。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均为塑胶复位弹片。塑胶复位弹片技术成熟且成本低。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弹性件呈细长的条状,所述的第二弹性件上端设有两个间隔的限位凸台;腰支撑件为框架结构,包括靠近背支撑件的第二上横杆;所述的第二上横杆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为上下贯通的长槽,其包括接入段与固定段,且固定段的槽宽小于接入段的槽宽,接入段配置为可避让限位凸台,使第二弹性件进入安装槽,固定段配置为当安装槽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时可防止第二弹性件从安装槽中脱出。第二弹性件安装至腰支撑件上无需螺丝,安装方便省力,提升了座椅的组装效率。作为优选,在所述接入段上还设有一弹性限位柱,弹性限位柱的端部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接入段与固定段相邻处,弹性限位柱与限位块配置为可使第二弹性件从接入段进入固定段并阻止第二弹性件从固定段回到接入段。进一步使得第二弹性件能在无螺丝的情况下稳固地与腰支撑件连接。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分离的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转动连接在背支架上,使得椅背组件的活动性能更佳,能适应人体多变的腰背曲线,符合人体工学;能根据不同的身体轮廓和腰背曲线旋转,自动调节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状态: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转动形成向后凹陷的曲线后,人体的腰背部处于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之间,即腰支撑件位于腰部下方,从而有效且更好地将腰部承托,舒适性更高。2、与市面上同向转动的椅背组件不同,该椅背组件的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的转动方向不同,腰支撑件与背支撑件不连接,因此腰支撑件不会随背支撑件转动而升高,从而不会产生脱离人体腰背的情况;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转动后形成的曲线能贴合人体腰背部并更好地承托住人体的腰部,舒适性更好。3、X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n背支架,配置为连接椅座;/n椅背组件,设置在背支架前侧,椅背组件配置为支撑人体腰背部;椅背组件包括背支撑件以及腰支撑件,背支撑件配置为支撑人体背部,腰支撑件配置为支撑人体腰部;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上下分离并各自转动连接在背支架上,且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各自的转动轴线均沿座椅的左右方向设置;/n当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响应人体倚靠的力而转动时,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的转动方向相反并形成一个贴合人体腰背部的向后凹陷的曲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支架,配置为连接椅座;
椅背组件,设置在背支架前侧,椅背组件配置为支撑人体腰背部;椅背组件包括背支撑件以及腰支撑件,背支撑件配置为支撑人体背部,腰支撑件配置为支撑人体腰部;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上下分离并各自转动连接在背支架上,且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各自的转动轴线均沿座椅的左右方向设置;
当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响应人体倚靠的力而转动时,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的转动方向相反并形成一个贴合人体腰背部的向后凹陷的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支撑件的上端与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腰支撑件的下端与背支架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支架包括大致呈X型的连接部,连接部具有两条向上伸展的第一连接臂以及两条向下伸展的第二连接臂;背支撑件与第一连接臂转动连接,腰支撑件与第二连接臂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臂靠近端部的前表面设有第一转动座,第二连接臂靠近端部的前表面设有第二转动座,第一转动座与第二转动座均具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第一或第二转轴座的转轴孔;所述的背支撑件与腰支撑件均为框架结构,背支撑件具有第一镂空部,腰支撑件具有第二镂空部,且在背支撑件上开设有对应第一转动座且开口朝向第一镂空部的第一插孔,腰支撑件上开设有对应第二转动座且开口朝向第二镂空部的第二插孔;两条第一连接臂进入第一镂空部,第一转动座的转轴孔与第一插孔对齐,并通过一插设在两者中的转轴转动连接;两条第二连接臂进入第二镂空部,第二转动座的转轴孔与第二插孔对齐,并通过一插设在两者中的转轴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工学座椅,其特征在于:背支撑件为框架结构,其包括第一上横杆、第一下横杆以及与第一上横杆、第一下横杆端部连接的两根第一竖杆;所述第一连接臂端部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成纲程军
申请(专利权)人: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