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系茶树良种防虫防病育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4851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防虫防病育苗装置,包括顶座,顶座的下端呈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育苗组,每组育苗组均包括多个依次从下向上设置的育苗箱,每组育苗组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相互平行的主连接条板及副连接条板;主连接条板与副连接条板之间连接有透明薄膜,每一主连接条板均连接有透明挡板,每一育苗箱远离对称面的一侧均向上设置有透明延伸板;每一育苗箱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漏水孔,每一育苗箱内均设置有可拆卸取出的育苗盆,每一育苗盘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漏水孔,每一育苗盆内均设置有可拆卸取出的育苗盘,每一育苗盘均设置有多个两端开口的育苗杯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扦插的插条密封育苗,并且便于后期给茶苗通风培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性系茶树良种防虫防病育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树育苗
,特别涉及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防虫防病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茶树主要有两种繁殖方式,一是种子繁殖,二是穗条扦插繁殖。相对于种子繁殖,穗条扦插繁殖能保持茶树良种固有特性,后代的生育期和生长势一致,新梢大小、持嫩性和色泽更接近,便于实行机械化采茶,利于初制工艺规范化,具有提高品质、节省劳力、增加产量等优点,因此穗条扦插是目前茶树扩繁的主要方式。目前,茶树穗条扦插扩繁的主要方式是短穗扦插,即将一根完整的茶树枝条从下端开始依次向上剪成带有一个腋芽、一张完整健康叶片的短茎,长3~4cm,之后将其直接扦插在土壤中或扦插杯中,第二年移栽时拔出,移入待种地块,直接在土壤中育苗难以预防土壤中的病虫害,一般扦插杯都放置在育苗床中,现有的育苗床的结构较简单,功能较单一,同时没有防虫防病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防虫防病育苗装置,能够将扦插的插条密封育苗,并且便于后期给茶苗通风培育。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防虫防病育苗装置,包括顶座,所述顶座的下端呈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育苗组,每组育苗组均包括多个依次从下向上设置且上端开口的育苗箱,其中每组最下层的育苗箱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每组育苗组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主连接条板及副连接条板,每一主连接条板及每一副连接条板均与对应组的每一育苗箱的侧壁转动连接,每一育苗箱同一侧与所述主连接条板及所述副连接条板的连接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每一主连接条板的上端均与所述顶座的侧壁转动连接;同一侧的两条副连接条板位于内侧且竖直状态时相接触,位于同一组且同一侧的所述主连接条板与所述副连接条板之间连接有透明薄膜,每一主连接条板均连接有用于挡住所述育苗箱侧面的透明挡板,上下两育苗箱之间存在高度差,使展开呈阶梯状时所述育苗箱的上端能够完全露出,每一育苗箱远离对称面的一侧均向上设置有透明延伸板,竖直状态时,每一透明延伸板均与上一育苗箱或顶座的底部接触;每一育苗箱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漏水孔,每一育苗箱内均设置有可拆卸取出的育苗盆,每一育苗盘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漏水孔,每一育苗盆内均设置有可拆卸取出的育苗盘,每一育苗盘均设置有多个两端开口的育苗杯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进行茶树扦插育苗时,向外拉动一侧下端的育苗箱,带动主连接条板向外转动,同时副连接条板一同转动且始终与主连接条板平行,由于使得两两育苗箱与主连接条板和副连接条板的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向外转动时,每一育苗箱的开口端始终向上,当转动至育苗箱的开口端完全露出后,将添加有育苗基质的育苗杯放入到育苗杯套内,将处理好的插条插入到对应的育苗杯内,浇水后反向转动摇柄,使装置由对称的阶梯型变回成箱体型,用于密封育苗,透明薄膜、透明挡板及透明延伸板能够确保插条有足够的光照,并且能够有效防止昆虫进入啃食茶树苗;需要浇水或育苗一定时间后需要给茶树苗通风时,将装置打开呈对称的阶梯型,便可以给茶树苗通风或浇水;需要移栽茶树苗时,展开装置后,通过提手将育苗盆提出,运送到移栽地后,将育苗盘从育苗盆内提出,便能逐个拿取有茶树苗的育苗杯进行移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座的前后两侧均向下设置有伸缩杆,贯穿每一伸缩杆下端均转动连接有转轴,每一转轴的内端均连接有齿轮,每一转轴的外端均连接有摇柄,每一伸缩杆于对应齿轮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条,每一齿轮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与之啮合且位于对应两条限位条之间的齿条,每一齿条均呈水平设置且一端与对应的主连接条板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要转动摇柄就能带动齿条将装置向两边推开或者合拢,便于装置的打开与合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专利技术可打开成对称的阶梯型,合并成密闭的箱体型,可在茶树前期育苗时进行密封育苗,在有足够光照的前提下防止昆虫进入,有效防止病虫害,育苗后期将其打开成对称的阶梯型,为茶树苗通风,有助于后期育苗;其二、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摇柄将装置打开或闭合,操作方便便捷;其三、本专利技术采用多层育苗的方式,有效节省土地空间,并且便于管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闭合状态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展开状态图;图3是用于展示育苗箱、育苗盆及育苗盘连接关系的爆炸图。图中:1、顶座;2、育苗箱;21、滚轮;22、透明延伸板;23、第一漏水孔;3、主连接条板;4、副连接条板;5、伸缩杆;51、齿轮;52、摇柄;53、限位条;54、齿条;61、透明薄膜;62、透明挡板;7、育苗盆;71、提手;72、第二漏水孔;8、育苗盘;9、育苗杯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防虫防病育苗装置,包括顶座1,顶座1的下端呈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育苗组,每组育苗组均包括三个依次从下向上设置且上端开口的育苗箱2,其中每组最下层的育苗箱2的底部安装有四个滚轮21,每组育苗组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一条主连接条板3及一条副连接条板4,每一主连接条板3及每一副连接条板4均与对应组的每一育苗箱2的侧壁转动连接,每一育苗箱2同一侧与主连接条板3及副连接条板4的连接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每一主连接条板3的上端均与顶座1的侧壁转动连接。顶座1的前后两侧均向下设置有一根伸缩杆5,贯穿每一伸缩杆5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一根转轴(图略),每一转轴的内端均连接有一个齿轮51,每一转轴的外端均连接有一个摇柄52,每一伸缩杆5于对应齿轮5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一条限位条53,每一齿轮5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一条与之啮合且位于对应两条限位条53之间的齿条54,每一齿条54均呈水平设置且一端与对应的主连接条板3转动连接,每一主连接条板3与对应齿条54的连接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同一侧的两条副连接条板4位于内侧且竖直状态时相接触,位于同一组且同一侧的主连接条板3与副连接条板4之间连接有一张透明薄膜61,每一主连接条板3均连接有一块用于挡住育苗箱2侧面的透明挡板62,上下两育苗箱2之间存在高度差,使展开呈阶梯状时育苗箱2的上端能够完全露出,每一育苗箱2远离对称面的一侧均向上设置有一块透明延伸板22,竖直状态时,每一透明延伸板22均与上一育苗箱2或顶座1的底部接触。每一育苗箱2的底部均开设有两个第一漏水孔23,每一育苗箱2内均设置有一个可拆卸取出的育苗盆7,每一育苗盆7的开口端均转动连接有两个两个提手71,每一育苗盘8的底部均开设有两个第二漏水孔72,每一育苗盆7内均设置有一个可拆卸取出的育苗盘8,每一育苗盘8均设置有多个两端开口的育苗杯套9。使用方式:需要进行茶树扦插育苗时,首先转动摇柄52,带动两条齿条54向外推动主连接条板3向外转动,同时副连接条板4一同转动且始终与主连接条板3平行,由于使得两两育苗箱2与主连接条板3和副连接条板4的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向外转动时,每一育苗箱2的开口端始终向上,当转动至育苗箱2的开口端完全露出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防虫防病育苗装置,包括顶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1)的下端呈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育苗组,每组育苗组均包括多个依次从下向上设置且上端开口的育苗箱(2),其中每组最下层的育苗箱(2)的底部安装有滚轮(21),每组育苗组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主连接条板(3)及副连接条板(4),每一主连接条板(3)及每一副连接条板(4)均与对应组的每一育苗箱(2)的侧壁转动连接,每一育苗箱(2)同一侧与所述主连接条板(3)及所述副连接条板(4)的连接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每一主连接条板(3)的上端均与所述顶座(1)的侧壁转动连接;/n同一侧的两条副连接条板(4)位于内侧且竖直状态时相接触,位于同一组且同一侧的所述主连接条板(3)与所述副连接条板(4)之间连接有透明薄膜(61),每一主连接条板(3)均连接有用于挡住所述育苗箱(2)侧面的透明挡板(62),上下两育苗箱(2)之间存在高度差,使展开呈阶梯状时所述育苗箱(2)的上端能够完全露出,每一育苗箱(2)远离对称面的一侧均向上设置有透明延伸板(22),竖直状态时,每一透明延伸板(22)均与上一育苗箱(2)或顶座(1)的底部接触;/n每一育苗箱(2)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漏水孔(23),每一育苗箱(2)内均设置有可拆卸取出的育苗盆(7),每一育苗盘(8)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漏水孔(72),每一育苗盆(7)内均设置有可拆卸取出的育苗盘(8),每一育苗盘(8)均设置有多个两端开口的育苗杯套(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防虫防病育苗装置,包括顶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1)的下端呈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育苗组,每组育苗组均包括多个依次从下向上设置且上端开口的育苗箱(2),其中每组最下层的育苗箱(2)的底部安装有滚轮(21),每组育苗组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主连接条板(3)及副连接条板(4),每一主连接条板(3)及每一副连接条板(4)均与对应组的每一育苗箱(2)的侧壁转动连接,每一育苗箱(2)同一侧与所述主连接条板(3)及所述副连接条板(4)的连接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每一主连接条板(3)的上端均与所述顶座(1)的侧壁转动连接;
同一侧的两条副连接条板(4)位于内侧且竖直状态时相接触,位于同一组且同一侧的所述主连接条板(3)与所述副连接条板(4)之间连接有透明薄膜(61),每一主连接条板(3)均连接有用于挡住所述育苗箱(2)侧面的透明挡板(62),上下两育苗箱(2)之间存在高度差,使展开呈阶梯状时所述育苗箱(2)的上端能够完全露出,每一育苗箱(2)远离对称面的一侧均向上设置有透明延伸板(22),竖直状态时,每一透明延伸板(22)均与上一育苗箱(2)或顶座(1)的底部接触;
每一育苗箱(2)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林尚卫琼田易萍邓少春徐丕忠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