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油缸及叶调机构冷却器循环水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469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7
机组油缸及叶调机构冷却器循环水冷却系统,所述第一轴瓦冷却器经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与机组油缸冷却器相连,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还设有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一回水管还与自来水补水管相连,所述自来水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所述第二轴瓦冷却器经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叶调机构冷却器相连,所述第二回水管上还设有第二增压泵,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之间、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之间分别经互通管道连接,所述互通管道上设有互通阀门。无堵塞、无污染,对设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冷却效率高,且两台轴瓦冷却器之间通过管道互联,即使一台出现故障,也可保证冷却不间断,避免了因冷却失效造成的机组设备停机,保证了机组的运行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组油缸及叶调机构冷却器循环水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泵站机组循环水冷却领域,尤其涉及机组油缸及叶调机构冷却器循环水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在水利工程领域,泵站内的机组油缸和叶调机构在工作时温度升高,都需要通过冷却器进行冷却降温,循环水在冷却器内流动带走机组运行产生的热量,目前在运行时主要遇到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现在的循环水进水口在前池内,运行时,水中泥沙和杂物不仅会堵塞进水口,而且会进入冷却器内,造成冷却管堵塞受阻;二是机组油缸冷却器和叶调机构冷却器内的循环水通过一台轴瓦冷却器进行冷却,不仅冷却效率低,而且当轴瓦冷却器出现故障时,没有备用的冷却措施,造成机组油缸冷却器和叶调机构冷却器失效,机组油缸和叶调机构散热不及时温度升高,严重时甚至造成机组设备停机。因此,机组油缸及叶调机构的循环水冷却问题,成为行业内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机组油缸及叶调机构冷却器循环水冷却系统,无堵塞、无污染,冷却效率高,不间断,运行稳定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机组油缸及叶调机构冷却器循环水冷却系统,包括机组油缸冷却器和叶调机构冷却器,还包括:第一轴瓦冷却器,所述第一轴瓦冷却器经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与机组油缸冷却器相连,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上均设有阀门、流量表、压力表,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还设有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一回水管还与自来水补水管相连,所述自来水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第二轴瓦冷却器,所述第二轴瓦冷却器经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叶调机构冷却器相连,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上均设有阀门、流量表、压力表,所述第二回水管上还设有第二增压泵,所述第二回水管还与自来水补水管相连,所述自来水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之间、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之间分别经互通管道连接,所述互通管道上设有互通阀门。所述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上设有过滤器。所述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上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上设有自动放气阀。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自来水循环供水方式替代了以往的开放式供水方式,无堵塞、无污染,对设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通过两台轴瓦冷却器分别对机组油缸冷却器和叶调机构冷却器的循环水进行冷却,冷却效率高,且两台轴瓦冷却器之间通过管道互联,即使一台出现故障,也可保证冷却不间断,避免了因冷却失效造成的机组设备停机,保证了机组的运行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组油缸冷却器,2、叶调机构冷却器,3、第一轴瓦冷却器,4、第一进水管,5、第一回水管,6、阀门,7、流量表,8、压力表,9、第一增压泵,10、自来水补水管,11、补水阀,12、第二轴瓦冷却器,13、第二进水管,14、第二回水管,15、第二增压泵,16、互通管道,17、互通阀门,18、过滤器,19、排水管,20、排水阀,21、自动放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机组油缸及叶调机构冷却器循环水冷却系统,包括机组油缸冷却器1和叶调机构冷却器2,还包括:第一轴瓦冷却器3,所述第一轴瓦冷却器3经第一进水管4和第一回水管5与机组油缸冷却器1相连,所述第一进水管4和第一回水管5上均设有阀门6、流量表7、压力表8,流量表7、压力表8用来检测管路内水的流量及压力,所述第一回水管5上还设有第一增压泵9,第一增压泵9用来对循环水提供动力,所述第一回水管5还与自来水补水管10相连,所述自来水补水管10上设有补水阀11;第二轴瓦冷却器12,所述第二轴瓦冷却器12经第二进水管13和第二回水管14与叶调机构冷却器2相连,所述第二进水管13和第二回水管14上均设有阀门6、流量表7、压力表8,所述第二回水管14上还设有第二增压泵15,第二增压泵15用来对循环水提供动力,所述第二回水管14还与自来水补水管10相连,所述自来水补水管10上设有补水阀11;本技术通过自来水循环供水方式替代了以往的开放式供水方式,无堵塞、无污染,对设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所述第一进水管4与第二进水管13之间、第一回水管5与第二回水管14之间分别经互通管道16连接,所述互通管道16上设有互通阀门17。正常工作时,互通阀门17处于关闭状态,两套冷却系统独立运行,循环水分别在第一轴瓦冷却器3与机组油缸冷却器1之间的管路、第二轴瓦冷却器12与叶调机构冷却器2之间的管路循环,通过第一轴瓦冷却器3和第二轴瓦冷却器12分别对机组油缸冷却器1和叶调机构冷却器2的循环水进行冷却,带走机组运行产生的热量。当其中一台轴瓦冷却器出现故障需要停机维修时,此时可打开互通阀门17,通过两互通管道16分别将第一进水管4与第二进水管13、第一回水管5与第二回水管14连通,此时,可通过正常运行的那台轴瓦冷却器临时对机组油缸冷却器1、叶调机构冷却器2的循环水同时进行冷却,保证冷却不间断,避免了因冷却失效造成的机组设备停机,保证了机组的运行稳定可靠。当出现故障的轴瓦冷却器修好后,再关闭互通阀门17。所述第一回水管5与第二回水管14上设有过滤器18。过滤器18可以滤去管路冷却系统中的杂质,避免大颗粒杂质进入第一轴瓦冷却器3和第二轴瓦冷却器12内,杂质可以很方便的由人工操作取出。所述第一回水管5与第二回水管14上设有排水管19,所述排水管19上设有排水阀20。冬天,主机组停机时,可打开排水阀20放尽循环水以避免由于气温下降等原因冻坏管道及其它零部件。所述第一进水管4与第二进水管13上设有自动放气阀21。管道中的循环水由于气温变化或某些外界原因产生气体时,自动放气阀21可以及时地将气体排出。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机组油缸及叶调机构冷却器循环水冷却系统,包括机组油缸冷却器和叶调机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第一轴瓦冷却器,所述第一轴瓦冷却器经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与机组油缸冷却器相连,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上均设有阀门、流量表、压力表,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还设有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一回水管还与自来水补水管相连,所述自来水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n第二轴瓦冷却器,所述第二轴瓦冷却器经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叶调机构冷却器相连,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上均设有阀门、流量表、压力表,所述第二回水管上还设有第二增压泵,所述第二回水管还与自来水补水管相连,所述自来水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n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之间、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之间分别经互通管道连接,所述互通管道上设有互通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机组油缸及叶调机构冷却器循环水冷却系统,包括机组油缸冷却器和叶调机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轴瓦冷却器,所述第一轴瓦冷却器经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与机组油缸冷却器相连,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上均设有阀门、流量表、压力表,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还设有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一回水管还与自来水补水管相连,所述自来水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
第二轴瓦冷却器,所述第二轴瓦冷却器经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叶调机构冷却器相连,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上均设有阀门、流量表、压力表,所述第二回水管上还设有第二增压泵,所述第二回水管还与自来水补水管相连,所述自来水补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典基顾建利张慧闫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