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691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包括外壳、转子和挡盖,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底座对称设置在壳体的下端面,且底座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子安装在壳体的中部,且转子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挡盖安装在壳体的末端,且挡盖与壳体固定连接,方便使用者在需要电机作业时候可以稳定的通过底座来将电机进行配合安装使用,通过两侧的底座来保证电机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在电机转动作业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子来稳定的带动连接转盘同步进行转动,进而通过连接转盘来带动各个散热翅片同步进行转动,这样在电机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散热翅片实时的将壳体内部的热量从排热槽中稳定的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为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或者将一种形式的电能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电能,电动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动机在电路中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由定子磁极、转子、换向器、电刷、机壳、轴承等构成,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磁极由铁心和励磁绕组构成,根据其励磁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串励直流电动机、并励直流电动机、他励直流电动机和复励直流电动机,因励磁方式不同,定子磁极磁通的规律也不同。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电机结构简单,在使用的过程中散热效果较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及时的将电机壳体内部的热量及时的散出,这样会大大的降低电机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同时传统的电机散热方式较为单一,在电机上时间使用的时候导热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旨在改善现有的电机结构简单,在使用的过程中散热效果较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及时的将电机壳体内部的热量及时的散出,这样会大大的降低电机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同时传统的电机散热方式较为单一,在电机上时间使用的时候导热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包括外壳、转子和挡盖,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底座对称设置在壳体的下端面,且底座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子安装在壳体的中部,且转子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挡盖安装在壳体的末端,且挡盖与壳体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的电机结构简单,在使用的过程中散热效果较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及时的将电机壳体内部的热量及时的散出,这样会大大的降低电机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同时传统的电机散热方式较为单一,在电机上时间使用的时候导热性能较差的问题,通过对外壳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通过壳体来安装转子和挡盖来使用,同时通过对底座的设置来方便使用者可以将电机进行固定连接的目的,通过对转子的设置来配合定子进行转动的目的,通过对挡盖的设置来实现对壳体末端进行密封,同时通过对转子进行限位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若干排热槽,所述排热槽沿壳体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排热槽为贯穿槽,通过对排热槽的设置来保证壳体内部的热量更好的进行散热来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上还安装有定子,所述定子与壳体固定连接,通过对定子的设置来与转子进行配合感应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转子的末端安装有连接转盘,所述连接转盘的外侧面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与连接转盘固定连接,通过对连接转盘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安装散热翅片来使用,同时通过对散热翅片的设置来达到将热量排出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挡盖的头部设置环形板,所述环形板通过连接条与挡盖固定连接,通过对环形板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对排热槽上端进行遮挡使用。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板的内侧面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与环形板固定连接,通过对散热铜管的设置来保证电机内外热量更好的进行交换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传统的电机结构和使用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方便使用者在需要电机作业时候可以稳定的通过底座来将电机进行配合安装使用,通过两侧的底座来保证电机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在电机转动作业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子来稳定的带动连接转盘同步进行转动,进而通过连接转盘来带动各个散热翅片同步进行转动,这样在电机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散热翅片实时的将壳体内部的热量从排热槽中稳定的排出,同时热量在排放的过程中会通过散热铜管,进而通过散热铜管来达到更快导热的目的,同时通过对环形板的设置来方便辅助散热铜管进行散热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排热槽进行遮挡,避免外部的东西掉落到壳体的内部,同时在电机作业的过程中内部热量也可以通过挡盖上的散热孔进行排放,进而保证设备使用的过程中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装置在未安装挡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图1所示挡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装置的后视图。图中:1、外壳;11、壳体;111、排热槽;112、定子;12、底座;2、转子;21、连接转盘;211、散热翅片;3、挡盖;31、环形板;311、连接条;312、散热铜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包括外壳1、转子2和挡盖3,外壳1包括壳体11和底座12,通过对外壳1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通过壳体11来安装转子2和挡盖3来使用,同时通过对底座12的设置来方便使用者可以将电机进行固定连接的目的,底座12对称设置在壳体11的下端面,且底座12与壳体11固定连接,通过对传统的电机结构和使用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方便使用者在需要电机作业时候可以稳定的通过底座12来将电机进行配合安装使用,通过两侧的底座12来保证电机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在电机转动作业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子2来稳定的带动连接转盘21同步进行转动,进而通过连接转盘21来带动各个散热翅片211同步进行转动,这样在电机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散热翅片211实时的将壳体11内部的热量从排热槽111中稳定的排出,同时热量在排放的过程中会通过散热铜管312,进而通过散热铜管312来达到更快导热的目的,同时通过对环形板31的设置来方便辅助散热铜管312进行散热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排热槽111进行遮挡,避免外部的东西掉落到壳体11的内部,同时在电机作业的过程中内部热量也可以通过挡盖3上的散热孔进行排放,进而保证设备使用的过程中的散热效果,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电机结构简单,在使用的过程中散热效果较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及时的将电机壳体11内部的热量及时的散出,这样会大大的降低电机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同时传统的电机散热方式较为单一,在电机上时间使用的时候导热性能较差的问题;壳体11上还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包括外壳(1)、转子(2)和挡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壳体(11)和底座(12),所述底座(12)对称设置在壳体(11)的下端面,且底座(12)与壳体(11)固定连接,所述转子(2)安装在壳体(11)的中部,且转子(2)与壳体(11)转动连接,所述挡盖(3)安装在壳体(11)的末端,且挡盖(3)与壳体(1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1)上还设置有若干排热槽(111),所述排热槽(111)沿壳体(11)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排热槽(111)为贯穿槽;所述转子(2)的末端安装有连接转盘(21),所述连接转盘(21)的外侧面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211),所述散热翅片(211)与连接转盘(2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包括外壳(1)、转子(2)和挡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壳体(11)和底座(12),所述底座(12)对称设置在壳体(11)的下端面,且底座(12)与壳体(11)固定连接,所述转子(2)安装在壳体(11)的中部,且转子(2)与壳体(11)转动连接,所述挡盖(3)安装在壳体(11)的末端,且挡盖(3)与壳体(1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1)上还设置有若干排热槽(111),所述排热槽(111)沿壳体(11)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排热槽(111)为贯穿槽;所述转子(2)的末端安装有连接转盘(21),所述连接转盘(21)的外侧面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2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杨春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万祥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