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型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59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型线夹,包括本体、第一夹紧部、转动柱、第一连接部、第二夹紧部、转动壳、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夹紧部,本体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一活动孔,转动柱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二活动孔,转动壳上设置有第三活动孔,贯穿第一活动孔、第二活动孔和第三活动孔设置有定位螺杆,定位螺杆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螺母,另一端设置有圆台形的驱动圆台,转动定位螺母可使定位螺母抵触于本体,第一连接部上倾斜设置有第一驱动杆,第二连接部上倾斜设置有第二驱动杆,第一驱动杆远离第一连接部的端部以及第二驱动杆远离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均活动抵触于驱动圆台的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C型线夹能够提高泛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型线夹
本技术属于电力结构领域,涉及一种C型线夹。
技术介绍
C型线夹是一类电力连接金具,作为接续电流的导体连接端子(线路接头)的一种,要求有较大的通(续)流能力,因形似英文字母C而得名。目前的C型线夹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平衡性的问题,比如双线固定,如果线的尺寸不同,那么在固定的时候,粗的线能被牢牢夹持,但是较细的线就不行或夹紧效果较差,需要单独定制或设置,泛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型线夹,旨在解决泛用性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型线夹,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两侧的呈C字形的第一夹紧部、呈圆柱形的转动柱、设置于所述转动柱上的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端部的第二夹紧部、呈C字形的转动壳、设置于所述转动壳上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端部的第三夹紧部,所述转动壳可贴合于所述转动柱的内壁或与所述转动柱的内壁分离,所述第二夹紧部和所述第三夹紧部分别正对于一所述第一夹紧部,所述本体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一活动孔,所述转动柱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二活动孔,所述转动壳上设置有第三活动孔,贯穿所述第一活动孔、所述第二活动孔和所述第三活动孔设置有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螺母,另一端设置有圆台形的驱动圆台,转动所述定位螺母可使所述定位螺母抵触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倾斜设置有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倾斜设置有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均活动抵触于所述驱动圆台的外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杆抵触于所述驱动圆台的端部呈圆弧形,且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端部贴合于所述驱动圆台的外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杆抵触于所述驱动圆台的端部呈圆弧形,且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端部贴合于所述驱动圆台的外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柱以及所述转动壳均活动贴合于所述本体,所述转动壳截面的弧度小于或等于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圆台远离所述定位螺母的一端中部开设有正方形或正六边形的转动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螺杆上活动套接有压紧套,所述压紧套位于所述驱动圆台与所述转动壳之间,且所述压紧套过盈抵触于所述转动壳或所述转动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型线夹,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其中一个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之间形成一个夹持的空间,另一个第一夹紧部与第三夹紧部之间形成另一个夹持空间,在两个夹持空间中都分别放入电线后,将定位螺杆穿过第一活动孔、第二活动孔和第三活动孔,并在穿过了孔的定位螺杆上螺纹连接定位螺母;持续转动定位螺母使得定位螺母抵触到本体上并驱动本体活动,随着定位螺母与驱动圆台之间的距离逐渐靠近,此时驱动圆台能够抵触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上,并驱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分别朝向两侧进行活动,在该过程中,同时也带动了转动柱、第一连接部、第二夹紧部朝向一个方向活动,转动壳、第二连接部和第三夹紧部朝向反方向活动,直到将两根电线夹紧。如果两根电线直径是相等的,则可以很好的将两根电线夹紧;如果两根电线的直径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此时如果较粗的电线首先被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夹紧了,而较细的电线与第三夹紧部和另一个第一夹紧部之间还具有间隙,则在继续转动驱动圆台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杆保持其位置不动,但是驱动圆台和第二驱动杆都朝向了较细的电线方向进行活动(因为第一活动孔、第二活动孔和第三活动孔是长条形的),直到较细的电线也被夹紧。如此由于只通过一个结构即可实现对不同直径的电线以及相同直径的电线夹紧,适用范围广。其中更为优选的是,如果两根电线的直径是相等的,如此在两根电线都被夹紧时,转动壳是贴合在转动柱的外壁上的,此时整个线夹的位置稳定性是比较好的;如果两根电线的直径是不相等的,则转动壳与转动柱之间仅为线贴合抵触,甚至是分离(由于转动壳截面的弧度是小于π的,所以转动壳与转动柱之间并非扣接),从而适应较细的电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C型线夹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C型线夹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1、本体;2、第一夹紧部;3、转动柱;4、第一连接部;5、第二夹紧部;6、转动壳;7、第二连接部;8、第三夹紧部;9、第一活动孔;10、第二活动孔;11、第三活动孔;12、定位螺杆;13、定位螺母;14、驱动圆台;15、第一驱动杆;16、第二驱动杆;17、转动孔;18、压紧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C型线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一种C型线夹,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本体1、设置于所述本体1两侧的呈C字形的第一夹紧部2、呈圆柱形的转动柱3、设置于所述转动柱3上的第一连接部4、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端部的第二夹紧部5、呈C字形的转动壳6、设置于所述转动壳6上的第二连接部7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7端部的第三夹紧部8,所述转动壳6可贴合于所述转动柱3的内壁或与所述转动柱3的内壁分离,所述第二夹紧部5和所述第三夹紧部8分别正对于一所述第一夹紧部2,所述本体1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一活动孔9,所述转动柱3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二活动孔10,所述转动壳6上设置有第三活动孔11,贯穿所述第一活动孔9、所述第二活动孔10和所述第三活动孔11设置有定位螺杆12,所述定位螺杆12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螺母13,另一端设置有圆台形的驱动圆台14,转动所述定位螺母13可使所述定位螺母13抵触于所述本体1,所述第一连接部4上倾斜设置有第一驱动杆15,所述第二连接部7上倾斜设置有第二驱动杆16,所述第一驱动杆15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4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杆16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7的端部均活动抵触于所述驱动圆台14的外壁。所述第一驱动杆15抵触于所述驱动圆台14的端部呈圆弧形,且所述第一驱动杆15的端部贴合于所述驱动圆台14的外壁。所述第二驱动杆16抵触于所述驱动圆台14的端部呈圆弧形,且所述第二驱动杆16的端部贴合于所述驱动圆台14的外壁。所述转动柱3以及所述转动壳6均活动贴合于所述本体1,所述转动壳6截面的弧度小于或等于π。所述驱动圆台14远离所述定位螺母13的一端中部开设有正方形或正六边形的转动孔17。所述定位螺杆上活动套接有压紧套18,所述压紧套18位于所述驱动圆台14与所述转动壳6之间,且所述压紧套18过盈抵触于所述转动壳6或所述转动柱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C型线夹,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其中一个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5之间形成一个夹持的空间,另一个第一夹紧部2与第三夹紧部8之间形成另一个夹持空间,在两个夹持空间中都分别放入电线后,将定位螺杆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型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设置于所述本体(1)两侧的呈C字形的第一夹紧部(2)、呈圆柱形的转动柱(3)、设置于所述转动柱(3)上的第一连接部(4)、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端部的第二夹紧部(5)、呈C字形的转动壳(6)、设置于所述转动壳(6)上的第二连接部(7)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7)端部的第三夹紧部(8),所述转动壳(6)可贴合于所述转动柱(3)的内壁或与所述转动柱(3)的内壁分离,所述第二夹紧部(5)和所述第三夹紧部(8)分别正对于一所述第一夹紧部(2),所述本体(1)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一活动孔(9),所述转动柱(3)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二活动孔(10),所述转动壳(6)上设置有第三活动孔(11),贯穿所述第一活动孔(9)、所述第二活动孔(10)和所述第三活动孔(11)设置有定位螺杆(12),所述定位螺杆(12)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螺母(13),另一端设置有圆台形的驱动圆台(14),转动所述定位螺母(13)可使所述定位螺母(13)抵触于所述本体(1),所述第一连接部(4)上倾斜设置有第一驱动杆(15),所述第二连接部(7)上倾斜设置有第二驱动杆(16),所述第一驱动杆(15)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4)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杆(16)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7)的端部均活动抵触于所述驱动圆台(14)的外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型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设置于所述本体(1)两侧的呈C字形的第一夹紧部(2)、呈圆柱形的转动柱(3)、设置于所述转动柱(3)上的第一连接部(4)、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端部的第二夹紧部(5)、呈C字形的转动壳(6)、设置于所述转动壳(6)上的第二连接部(7)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7)端部的第三夹紧部(8),所述转动壳(6)可贴合于所述转动柱(3)的内壁或与所述转动柱(3)的内壁分离,所述第二夹紧部(5)和所述第三夹紧部(8)分别正对于一所述第一夹紧部(2),所述本体(1)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一活动孔(9),所述转动柱(3)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二活动孔(10),所述转动壳(6)上设置有第三活动孔(11),贯穿所述第一活动孔(9)、所述第二活动孔(10)和所述第三活动孔(11)设置有定位螺杆(12),所述定位螺杆(12)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螺母(13),另一端设置有圆台形的驱动圆台(14),转动所述定位螺母(13)可使所述定位螺母(13)抵触于所述本体(1),所述第一连接部(4)上倾斜设置有第一驱动杆(15),所述第二连接部(7)上倾斜设置有第二驱动杆(16),所述第一驱动杆(15)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4)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杆(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秋亮谭邦浩蒋浩航蒋骑豪屠达轲
申请(专利权)人:网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