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的动片抵紧结构及使用其的面板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54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的动片抵紧结构及使用其的面板开关,摆动组件包括摆杆、弹性件和弹子,摆杆的一端为开口容腔结构,弹性件和弹子设置于摆杆内,弹性件的一端抵紧于摆杆的内壁,另一端抵紧于弹子的顶部;弹子的顶部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适于在摆杆摆动时引导弹性件施力于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弹子的底部为平面;摆动组件通过压头与触片组件连接,弹性件推动弹子抵紧压头,压头适于在摆杆摆动时驱动触片组件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靠性更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的动片抵紧结构及使用其的面板开关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的动片抵紧结构及使用其的面板开关。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摆杆式结构开关大多是摆动件内的弹簧直接压住动触片使其受力与静触头接触,摆动件在来回摆动时驱动动触片来回摆动与静触头接触分离从而实现开关的通断。由于弹簧与动触片的接触为两点接触,因此在摆动过程中由于弹簧会扭曲变形,造成水平方向上对动触片产生反向力,造成开关接触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开关的动片抵紧结构及使用其的面板开关,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关的动片抵紧结构,包括摆动组件、压头和触片组件;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杆、弹性件和弹子,所述摆杆的一端为开口容腔结构,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弹子设置于所述摆杆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紧于所述摆杆的内壁,另一端抵紧于所述弹子的顶部;所述弹子的顶部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适于在所述摆杆摆动时引导所述弹性件施力于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所述弹子的底部为平面;所述摆动组件通过所述压头与所述触片组件连接,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弹子抵紧所述压头,所述压头适于在所述摆杆摆动时驱动所述触片组件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优选地,所述压头包括触片连接部和受力部;所述触片连接部和所述触片组件连接,所述受力部的顶部为光滑面并与所述弹子的底部点接触;所述受力部的外侧面为球形曲面;所述摆杆的底部设有摆动腔,所述受力部在所述摆动腔内转动。优选地,所述触片组件包括接线部、底触片、摆动触片和静触片;所述底触片和静触片均与所述接线部相连;两个所述静触片对向设置;所述摆动触片为L型结构,所述摆动触片的底部和所述底触片接触,所述静触片设置在所述摆动触片顶部的两侧。优选地,所述摆动触片包括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所述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互相垂直;所述第一摆动部的底部为尖劈形结构;所述压头与所述第一摆动部的顶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摆动部的底部设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摆动部底部的中间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摆动部的顶部两侧设有动触点,两个所述静触片上设有静触点;两个所述静触点对称设置在所述动触点的两侧;所述静触点和动触点均为凸台形结构。优选地,所述底触片包括第一底触部、第二底触部和第三底触部;所述第一底触部为敞口框状结构,所述第一底触部与所述接线部相连;所述第三底触部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三底触部与所述摆动触片互相抵紧;所述第二底触部连接所述第一底触部和第三底触部。一种面板开关,包括如上述的一种开关的动片抵紧结构、壳体和面板,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容腔,所述动片抵紧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容腔内;所述面板枢转连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摆杆耦接;所述面板适于被按压发生枢转,从而驱动所述摆杆摆动,以驱动所述动片抵紧结构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优选地,所述摆杆为T字型结构,所述摆杆的顶部两端分别和所述面板耦接;所述摆杆的两端设有限位柱。优选地,所述摆杆的两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T字型结构的直角位置处。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动片抵紧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动片抵紧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面板开关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压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弹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底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摆动组件、11-摆杆、111-摆动腔、112-限位柱、113-加强筋、12-弹性件、13-弹子、131-第一斜面、132-第二斜面、2-压头、21-触片连接部、22-受力部、3-触片组件、31-接线部、32-底触片、321-第一底触部、322-第二底触部、323-第三底触部、33-摆动触片、331-第一摆动部、332-第二摆动部、333-避空槽、334-动触点、34-静触片、341-静触点、4-壳体、5-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一种开关的动片抵紧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摆动组件1、压头2和触片组件3;所述摆动组件1包括摆杆11、弹性件12和弹子13,所述摆杆11的一端为开口容腔结构,所述弹性件12和所述弹子13设置于所述摆杆11内,所述弹性件12的一端抵紧于所述摆杆11的内壁,另一端抵紧于所述弹子13的顶部;所述弹子13的顶部具有第一斜面131和第二斜面132,第一斜面131和第二斜面132适于在所述摆杆11摆动时引导所述弹性件12施力于第一斜面131或第二斜面132;所述弹子13的底部为平面;所述摆动组件1通过所述压头2与所述触片组件3连接,所述弹性件12推动所述弹子13抵紧所述压头2,所述压头2适于在所述摆杆11摆动时驱动所述触片组件3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本技术的动片抵紧结构应用于面板开关,动片抵紧结构设置于面板开关的壳体4内,弹性件12、弹子13和压头2将触片组件3各部件压紧,用户可通过按压面板开关的面板5,使面板5发生枢转,由面板5驱动摆杆11摆动,摆杆11在摆动的过程中拨动压头2摆动,进而实现使触片组件3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面板5在枢转的过程中传递到摆动组件1以及弹性件12的力的方向是沿着摆杆11的轴向的,由于传统的动片抵紧结构为弹性件12的底部直接抵紧摆组件,且由摆杆11驱动触片组件3动作,因为弹性件12与弹片组件的接触面积极小,仅为两点接触,所以在摆杆11通过摆动驱动触片组件3的过程中,弹簧会发生扭曲,无法对摆组件进行压紧,且当摆杆11的摆动角度较小时,弹簧还容易产生与摆动组件1的动作方向相反的力,造成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极不稳定。本技术设置压头2和弹子13,其中弹性件12与弹子13相连,而触片组件3与压头2相连,压头2和弹子13之间通过球面接触,实现压头2和弹子13之间仅存在一个接触点,由于压头2整体为球形,而摆杆11嵌套在压头2外侧,因此压头2可以在摆杆11的底端开口处转动;弹性件12为弹簧,由于弹性件12的两端有凸出的收尾结构,第一斜面132和第二斜面133可以为弹性件12的收尾结构提供避让的空间,因为如果弹性件12压在平面,则凸出的收尾结构就会使弹性件12扭曲,那样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时,按下面板5的手感会有差异,因此,弹性件12会在第一斜面132和第二斜面133的引导下抵紧于第一斜面132或第二斜面133,这样使得弹性件12不会发生扭曲,因此手感更好;且弹性件12与第一斜面132或第二斜面133为面接触,因此可靠性更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动片抵紧结构存在不稳定的问题。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压头2包括触片连接部21和受力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的动片抵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摆动组件、压头和触片组件;/n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杆、弹性件和弹子,所述摆杆的一端为开口容腔结构,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弹子设置于所述摆杆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紧于所述摆杆的内壁,另一端抵紧于所述弹子的顶部;所述弹子的顶部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适于在所述摆杆摆动时引导所述弹性件施力于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所述弹子的底部为平面;/n所述摆动组件通过所述压头与所述触片组件连接,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弹子抵紧所述压头,所述压头适于在所述摆杆摆动时驱动所述触片组件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的动片抵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摆动组件、压头和触片组件;
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杆、弹性件和弹子,所述摆杆的一端为开口容腔结构,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弹子设置于所述摆杆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紧于所述摆杆的内壁,另一端抵紧于所述弹子的顶部;所述弹子的顶部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适于在所述摆杆摆动时引导所述弹性件施力于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所述弹子的底部为平面;
所述摆动组件通过所述压头与所述触片组件连接,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弹子抵紧所述压头,所述压头适于在所述摆杆摆动时驱动所述触片组件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的动片抵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包括触片连接部和受力部;所述触片连接部和所述触片组件连接,所述受力部的顶部为光滑面并与所述弹子的底部点接触;所述受力部的外侧面为球形曲面;所述摆杆的底部设有摆动腔,所述受力部在所述摆动腔内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的动片抵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片组件包括接线部、底触片、摆动触片和静触片;所述底触片和静触片均与所述接线部相连;两个所述静触片对向设置;所述摆动触片为L型结构,所述摆动触片的底部和所述底触片接触,所述静触片设置在所述摆动触片顶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开关的动片抵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触片包括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所述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互相垂直;所述第一摆动部的底部为尖劈形结构;所述压头与所述第一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彪谭境华黄锐坚吴贤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狮盾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