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板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39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4
提供翘板开关,能够在不导致外观恶化和大型化且不受到多余的反作用力的影响的情况下容易地将操作载荷设定为设计值。翘板开关(1)构成为具有:按钮(2),其在被操作输入时进行摆动;外壳(3),其对按钮进行支承;一对开关(5),它们在外壳内相对于按钮的中央部设置于两端部侧;橡胶接触件(施力部)(6),其对按钮的两端部朝向非操作位置施力;一对操作输入部(7),它们使开关接通/断开;以及一对支点部(10),它们相对于操作输入部分别设置于按钮的中央部侧,在一对支点部中,与一对操作输入部中的通过操作输入使开关接通/断开的操作输入部相反的一侧的支点部成为按钮的摆动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翘板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翘板开关,通过交替地对按钮的两端部进行按压操作而使该按钮摆动,使一对开关选择性地接通/断开。
技术介绍
翘板开关构成为包含:按钮,其在选择性地对特定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按压操作时以支点部为中心进行摆动;外壳,其将该按钮支承为能够摆动;一对开关,它们分别设置于该外壳内的与上述按钮的两端部对应的位置;以及施力单元,其对上述按钮的两端部向按压操作相反方向施力。在这样的翘板开关中,当对按钮的两端部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按压操作而该按钮以支点部为中心进行摆动时,一对开关中的一方被接通。因此,当交替地对按钮的两端部进行按压操作时,一对开关被交替地接通/断开。但是,如上所述,当由于对翘板开关的按钮的两端部的一方进行了按压操作而使该按钮以支点部为中心进行摆动时,由于按钮的按压操作相反侧的端部从基准面突出,因此存在该翘板开关的外观变差的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的翘板开关:在按钮(按钮)和外壳(支承部件)中的任意一方的与按钮的两端部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销,在与这些销对应的位置设置长孔,使按钮与外壳进行长孔卡合。根据这样的翘板开关,当对按钮的两端部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按压操作时,按钮以相反侧(按压操作相反侧)的销为支点进行摆动,因此按钮的按压操作相反侧的端部不会从基准面较大地突出,不会损害该翘板开关的美观。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的翘板开关:在从按钮(按钮)的两端部伸出的部分分别设置支点部,使这些支点部与面板部件(锁眼盖)的背面抵接,并且在两支点部的内侧设置有分别作用于一对开关的作用部(按压突条)。根据这样的翘板开关,当为了使按钮摆动而对该按钮的两端部的一方进行按压操作时,该按钮以设置于该按钮的另一端部的支点部为中心朝向面板部件的内侧进行摆动,因此按钮的另一端部(按压操作相反侧的端部)不会从面板部件较大地突出,不会损害该翘板开关的外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0406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2-152329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翘板开关中,当使按钮摆动时,该按钮的作用部在支点部(销)的内侧的部分对开关(操作件)进行按压,因此当对按钮的两端部的一方进行按压操作而使该按钮以另一端侧(按压操作相反侧)的销为支点进行摆动时,该按钮的另一端部的作用部在支点部(销)的内侧的部分与开关抵接而对该开关(操作件)进行按压,因此通过该按压,按钮从按压操作相反侧的开关(操作件)受到反作用力,由于该反作用力,产生难以将按钮的操作载荷设定为规定的设计值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翘板开关中,由于在按钮的两端部的外侧设置有支点部,因此需要在该支点部与周边部件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因此存在该翘板开关大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不导致外观恶化和大型化且不受到多余的反作用力的影响的情况下容易地将操作载荷设定为设计值的翘板开关。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翘板开关构成为具有:按钮,其在被操作输入时进行摆动;外壳,其对所述按钮进行支承;一对开关,它们在所述外壳内相对于所述按钮的中央部分别设置于两端部侧;施力部,其对所述按钮的两端部朝向非操作位置施力;一对操作输入部,它们在所述外壳内设置于与所述一对开关分别对应的位置,使所述开关接通/断开;以及一对支点部,它们相对于所述一对操作输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按钮的中央部侧,在所述一对支点部中,与所述一对操作输入部中的通过操作输入使所述开关接通/断开的所述操作输入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支点部成为所述按钮的摆动轴。根据本专利技术,当例如对按钮的一个端部进行按压操作而向一个操作输入部输入操作力时,该按钮以操作输入相反侧的支点部为摆动轴进行摆动,因此按钮的操作输入相反侧的位移量(距基准面的突出量)被抑制得较小,从而能够防止该翘板开关的外观恶化。另外,由于操作输入部和支点部不向按钮的两端部的外侧突出,因此能够防止该翘板开关的大型化。此外,由于一对操作输入部配置于一对支点部的外侧,因此当按钮以操作输入相反侧的支点部为摆动轴进行摆动时,按钮的操作输入相反侧的端部远离开关侧,因此不会受到来自开关侧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在不受到多余的反作用力的影响的情况下容易地将按钮的操作载荷设定为设计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翘板开关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翘板开关的仰视图(沿图1的箭头2方向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翘板开关的俯视图(沿图1的箭头3方向的图)。图4是沿图1的4-4线的剖视图。图5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翘板开关的一部分剖开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翘板开关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6的(a)、(b)分别是示出对按钮的一端进行了按压操作的状态的图,图6的(c)是示出对按钮的中央进行了按压操作时的状态的图。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对翘板开关的按钮进行了按压操作时的支点与作用点和从开关(操作件)作用于按钮的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图,图7的(a)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翘板开关的图,图7的(b)是关于现有的翘板开关的图。标号说明1:翘板开关;2:按钮;2a:按钮的长孔;2b:按钮的窗孔;2b1:窗孔的第2部位;3:外壳;3a:外壳的卡合突起;3b:外壳的卡合爪;3b1:卡合爪的第1部位;4:电路板;5:开关;5a:压入部;6:橡胶接触件(施力部);6A:橡胶接触件的凸部;7:操作件(操作输入部);8:止挡件(误操作防止部);9:卡合部;10:支点部;A、B:按钮的左右端部距支点的距离;a:支点;F:按压力;S:空间;x1、x2:按钮的左右端部的位移量;δ:按钮与止挡件之间的间隙;θ:按钮的摆动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翘板开关的结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翘板开关的主视图,图2是该翘板开关的仰视图(沿图2的箭头2方向的图),图3是该翘板开关的俯视图(沿图1的箭头3方向的图),图4是沿图1的4-4线的剖视图,图5是将该翘板开关的一部分剖开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中箭头所示,将横向设为“左右”,将纵向设为“上下”,如图2中箭头所示,将正面侧设为“后”,将里侧设为“前”。图示的翘板开关1例如设置于车辆的未图示的方向盘的辐条部,驾驶员能够在握住方向盘的状态下对该翘板开关1进行操作。该翘板开关1具有在左右方向(特定方向)上细长的矩形箱状的按钮2和将该按钮2支承为能够摆动的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矩形箱状的外壳3。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钮2和外壳3分别由ABS等树脂成型,按钮2配置于正面侧(后侧),在其里侧(前侧)配置有外壳3。如图3所示,在上述按钮2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中央朝向前方(外壳3侧)水平地突出设置有板状的托架2A,在该托架2A的前端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孔2a。而且,在外壳3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中央朝向上方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圆柱状的卡合突起3a,该卡合突起3a与突出设置于按钮2的上表面的托架2A的长孔2a卡合。这里,长孔2a和卡合突起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翘板开关,其具有:/n按钮,其在被操作输入时进行摆动;/n外壳,其对所述按钮进行支承;/n一对开关,它们在所述外壳内相对于所述按钮的中央部分别设置于两端部侧;/n施力部,其对所述按钮的两端部朝向非操作位置施力;/n一对操作输入部,它们在所述外壳内设置于与所述一对开关分别对应的位置,使所述开关接通/断开;以及/n一对支点部,它们相对于所述一对操作输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按钮的中央部侧,/n在所述一对支点部中,与所述一对操作输入部中的通过操作输入使所述开关接通/断开的所述操作输入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支点部成为所述按钮的摆动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30 JP 2019-1971861.一种翘板开关,其具有:
按钮,其在被操作输入时进行摆动;
外壳,其对所述按钮进行支承;
一对开关,它们在所述外壳内相对于所述按钮的中央部分别设置于两端部侧;
施力部,其对所述按钮的两端部朝向非操作位置施力;
一对操作输入部,它们在所述外壳内设置于与所述一对开关分别对应的位置,使所述开关接通/断开;以及
一对支点部,它们相对于所述一对操作输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按钮的中央部侧,
在所述一对支点部中,与所述一对操作输入部中的通过操作输入使所述开关接通/断开的所述操作输入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支点部成为所述按钮的摆动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翘板开关,其中,
所述支点部具有窗孔和能够与所述窗孔卡合的卡合爪,
在进行操作输入时,所述卡合爪中的与所述施力部的施力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1部位和所述窗孔中的与所述第1部位对置的第2部位抵接而成为所述摆动轴。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真大塚真人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