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527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包括变压器壳体,所述变压器壳体外设置有若干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降温管,若干根所述降温管均匀布设于所述变压器壳体的外侧面,若干根所述降温管的端部依次相连,形成降温通道,且所述降温通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液由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降温通道,并沿所述降温通道流动后由所述出液口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变压器壳体外设置有多根降温管,增加了变压器壳体的散热面积,而且多根降温管依次连接形成降温管道,冷却液在降温通道内流动的过程中会吸收变压器壳体散发的热量,有效提高了变压器的整体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等。变压器在运行中要产生铜损和铁损,这两部分损耗最后会全部转变为热能,使变压器的铁芯和绕组发热,进而使变压器内部温度升高,另外绕组还通过电流而发热。若变压器的热量向环境散发达到热平衡,则变压器内部温度稳定,若变压器散热性能较差,内部温度长时间超过其允许的范围,则会导致变压器的绝缘容易损坏,易被高压击穿而造成故障或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包括变压器壳体,所述变压器壳体外设置有若干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降温管,若干根所述降温管均匀布设于所述变压器壳体的外侧面,若干根所述降温管的端部依次相连,形成降温通道,且所述降温通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液由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降温通道,并沿所述降温通道流动后由所述出液口流出。作为本技术所述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变压器壳体上位于任意相邻两根所述降温管之间均设置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变压器壳体内,另一端伸至所述变压器壳体外。作为本技术所述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鳍片伸至所述变压器壳体外的一端连接至两侧的所述降温管的侧壁。作为本技术所述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降温管的高度等于所述变压器壳体的高度。作为本技术所述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鳍片的高度小于所述降温管的高度。作为本技术所述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降温管的外侧壁还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的散热翅片。作为本技术所述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液口与通过冷凝器与储液箱连通,所述储液箱通过泵体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变压器壳体的外侧均匀布设有若干根降温管,这若干根降温管依次连通,形成降温通道,冷却液在降温通道内流动的过程中会吸收变压器壳体散发的热量,从而有效提高变压器的整体散热效率;(2)本技术在变压器壳体上位于任意相邻的降温管之间还设置有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增加了变压器壳体的散热面积,且使变压器壳体内部的热量可迅速向变压器壳体外发散,同时,由于散热鳍片位于变压器壳体外的一端连接在降温管的侧壁上,因此,冷却液在降温管内流动时可降低散热鳍片的温度,进一步提高变压器内部的散热效率;(3)本技术在降温管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散热翅片,增加了降温管的整体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降温管的散热效率;(4)本技术中降温管的高度等于变压器壳体的高度,增加了降温管与变压器壳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降温管对变压器壳体的降温效果;(5)本技术中出液口排出的冷却液经过冷凝器后流入储液箱内,再由储液箱输送至进液口,不仅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流动,而且可对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保证冷却液对变压器壳体散热的热量的吸收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变压器壳体;2、降温管;3、散热鳍片;4、散热翅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包括变压器壳体1以及安装在变压器壳体1内的变压器主体。在变压器壳体1外设置有若干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降温管2,这若干根降温管2均匀布设在变压器壳体1的外侧面,且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将变压器壳体1包围在内。其中一根降温管2的上端管口设置为冷却液的进液口,该降温管2的下端管口与位于其右侧的相邻降温管2的下端管口连通,该相邻降温管2的上端管口与位于其右侧的相邻降温管2的上端管口连通,后续降温管2均以上述方向依次连通,使若干根降温管2形成一个蛇形的降温通道,且位于上端管口为进液口的降温管2左侧的降温管2上设置有冷却液的出液口。冷却液由进液口进入降温通道内,沿降温通道流动,且流动过程中会吸收变压器壳体1散发的热量,随后由出液口排出。较佳的,在变压器壳体1上位于任意相邻的两根降温管2之间均设置有散热鳍片3,该散热鳍片3沿水平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变压器壳体1内,沿水平方向的另一端伸至变压器壳体1外,并连接在与相邻的两侧的降温管2的侧壁上。通过在变压器壳体1上设置散热鳍片3,大大增加了变压器壳体1的散热面积,且使变压器壳体1内部的热量可迅速向变压器壳体1外发散,同时,由于散热鳍片3位于变压器壳体1外的一端连接在降温管2的侧壁上,因此,冷却液在降温管2内流动时可降低散热鳍片3的温度,进一步提高变压器内部的散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降温管2的高度等于或略小于变压器壳体1的高度,增加了降温管2与变压器壳体1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降温管2对变压器壳体1的降温效果。散热鳍片3的高度小于降温管2的高度,避免散热鳍片3对相邻降温管2之间的连通产生影响。在每根降温管2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散热翅片4,增加了降温管2的整体散热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在每根降温管2的外侧壁上可设置多片散热翅片4。另外,出液口排出的冷却液经过冷凝器后会自动流入储液箱内,储液箱又通过泵体与进液口连通。不仅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流动,而且可对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保证冷却液对变压器壳体1散热的热量的吸收效果。因此,本技术在变压器壳体1外设置有多根降温管2,增加了变压器壳体1的散热面积,而且多根降温管2依次连接形成降温管2道,冷却液在降温通道内流动的过程中会吸收变压器壳体1散发的热量,有效提高了变压器的整体散热效率。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壳体(1),所述变压器壳体(1)外设置有若干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降温管(2),若干根所述降温管(2)均匀布设于所述变压器壳体(1)的外侧面,若干根所述降温管(2)的端部依次相连,形成降温通道,且所述降温通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液由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降温通道,并沿所述降温通道流动后由所述出液口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壳体(1),所述变压器壳体(1)外设置有若干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降温管(2),若干根所述降温管(2)均匀布设于所述变压器壳体(1)的外侧面,若干根所述降温管(2)的端部依次相连,形成降温通道,且所述降温通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液由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降温通道,并沿所述降温通道流动后由所述出液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壳体(1)上位于任意相邻两根所述降温管(2)之间均设置有散热鳍片(3),所述散热鳍片(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变压器壳体(1)内,另一端伸至所述变压器壳体(1)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干式变压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兴益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兴益特种变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