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贴片式拾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496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贴片式拾音器,包括与吉他固定的下本体,所述下本体包括贴附在吉他箱体表面的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所述下本体还包括与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连接的下触点,所述吉他上侧设有上本体,所述上本体通过可拆卸固定结构与下本体固定,所述上本体包括上触点,所述上本体与下本体固定后,上触点和下触点抵接,将上本体和下本体连通,采用分体式的结构,下本体与吉他箱体固定,上本体与下本体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连接,两者之间通过上触点和下触点连接,下触点连接有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用于将吉他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拾取,通过上触点和下触点之间的连通传递至上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贴片式拾音器
本技术涉及拾音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贴片式拾音器。
技术介绍
吉他拾音器,是电吉他(贝斯)中把振动讯号转变成电信号的装置,起到麦克风的功能,目前,对于吉他拾音器而言,一般都是安装在吉他的音孔位置,直接或间接的固定在吉他的音孔位置,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安装或者更换,都是需要将弦先拆下,然后才能够将拾音器更换,在整个的使用过程中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安装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无线贴片式拾音器。一种无线贴片式拾音器,包括与吉他固定的下本体,所述下本体包括贴附在吉他箱体表面的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所述下本体还包括与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连接的下触点,所述吉他上侧设有上本体,所述上本体通过可拆卸固定结构与下本体固定,所述上本体包括上触点,所述上本体与下本体固定后,上触点和下触点抵接,将上本体和下本体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本体还包括与下触点连接的共振喇叭,所述共振喇叭固定在箱体内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固定结构为磁铁固定结构,所述磁铁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在上本体与下本体接触面的上磁柱和下磁柱,所述上磁柱和下磁柱均设有4个,所述下磁柱均匀分布在下本体的上表面,所述上磁柱设置在上本体的下表面对应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固定结构为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下本体上侧的卡槽,所述上本体对应位置设有导向部,所述下触点侧边设有用于上触点滑入的倾斜导向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本体内设有与上触点连接的声音处理电路、电源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本体外侧设有音量旋钮、音色旋钮和开关按钮。上述无线贴片式拾音器,采用分体式的结构,下本体与吉他箱体固定,上本体与下本体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连接,两者之间通过上触点和下触点连接,下触点连接有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用于将吉他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拾取,通过上触点和下触点之间的连通传递至上本体,同时,下本体还连接有共振喇叭,共振喇叭固定在吉他箱体上,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使乐器本身的共振得到增强,使乐器发出的声音更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拾音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拾音器的爆炸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拾音器的使用示意图;其中:1、下本体,2、上本体,3、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4、下触点,5、下磁柱,6、上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线贴片式拾音器,包括与吉他固定的下本体1,所述下本体1包括贴附在吉他箱体表面的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3,所述下本体1还包括与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3连接的下触点4,所述吉他上侧设有上本体2,所述上本体2通过可拆卸固定结构与下本体1固定,所述上本体2包括上触点6,所述上本体2与下本体1固定后,上触点6和下触点4抵接,将上本体2和下本体1连通。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无线贴片式拾音器采用分体式的结构,下本体1与吉他箱体固定,上本体2与下本体1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连接,两者之间通过上触点6和下触点4连接,下触点4连接有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3,用于将吉他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拾取,通过上触点6和下触点4之间的连通传递至上本体2。此时,为了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乐器的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本体1还包括与下触点4连接的共振喇叭,所述共振喇叭固定在箱体内表面,同时,下本体1还连接有共振喇叭,共振喇叭固定在吉他箱体上,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使乐器本身的共振得到增强,使乐器发出的声音更强。对于共振喇叭,可以与下本体1通过导线连接,也可以与上本体2通过导线连接。对于可拆卸固定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固定结构为磁铁固定结构,所述磁铁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在上本体2与下本体1接触面的上磁柱和下磁柱5,所述上磁柱和下磁柱5均设有4个,所述下磁柱5均匀分布在下本体1的上表面,所述上磁柱设置在上本体2的下表面对应位置。此时,对于下本体1而言,可以通过粘胶固定在乐器的上表面,在下本体1的上侧面均匀分布3个磁柱(呈三角形状),在上本体2的对应位置也设置有3个磁柱,通过上磁柱和下磁柱5的作用,可以让上本体2与下本体1之间相对固定,在此时,上触点6高于上本体2的下侧面,在下本体1上侧面设有沉孔,下触点4设置在沉孔的底面,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将上触点6卡入对应的沉孔,使得上触点6和下触点4接触,从而使上本体2和下本体1连通。对于可拆卸固定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具体的,所述可拆卸固定结构为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下本体1上侧的卡槽,所述上本体2对应位置设有导向部,所述下触点4侧边设有用于上触点6滑入的倾斜导向槽,此时,为了方便上触点6与下触点4抵接,在下触点4侧边设置有倾斜导向槽,在上触点6与上本体2的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即在外力的作用下,上触点6可以被挤压进入上本体2内部,是安装时,从一侧将上本体2滑入,此时,上触点6被挤压进入上本体2内部,在进入到倾斜导向槽内之后,上触点6逐渐伸出上本体2,然后直至与下触点4接触,将上本体2与下本体1连通,同时,为了使得整体的稳定性,在上触点6和下触点4接触之后,在上本体2和下本体1之间还设有用于将上本体2和下本体1之间连接固定的卡扣,在将上本体2与下本体1位置确定之后(也就是上触点6和下触点4接触连通),再通过卡扣将上本体2和下本体1固定,这样,可以使得上本体2和下本体1之间固定的更加牢固,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脱落。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本体内设有与上触点连接的声音处理电路、电源模块。进一步的,所述上本体外侧设有音量旋钮、音色旋钮和开关按钮,对于这些结构/零部件的设置都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不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因此,在此不作详细描述。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贴片式拾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吉他固定的下本体,所述下本体包括贴附在吉他箱体表面的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所述下本体还包括与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连接的下触点,所述吉他上侧设有上本体,所述上本体通过可拆卸固定结构与下本体固定,所述上本体包括上触点,所述上本体与下本体固定后,上触点和下触点抵接,将上本体和下本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贴片式拾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吉他固定的下本体,所述下本体包括贴附在吉他箱体表面的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所述下本体还包括与贴片压电陶瓷蜂鸣片连接的下触点,所述吉他上侧设有上本体,所述上本体通过可拆卸固定结构与下本体固定,所述上本体包括上触点,所述上本体与下本体固定后,上触点和下触点抵接,将上本体和下本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贴片式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本体还包括与下触点连接的共振喇叭,所述共振喇叭固定在箱体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贴片式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固定结构为磁铁固定结构,所述磁铁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在上本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冠雄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铭仕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