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式罗氏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328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接式罗氏线圈,属于电流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绕制线圈、柔性套管和引线,第一部件包括公插块和L形卡板,公插块尾部设置第一接洞,L形卡板通过其竖直部连接公插块侧面,L形卡板水平部设置卡口,且L形卡板水平部在远离竖直部的尾端设置斜板;第二部件包括母插块,母插块侧面设置卡块,母插块上还设置有凸起部,母插块在与公插块相对一侧设置嵌插口,另一端设置第二接洞;绕制线圈套接柔性套管且两端分别固接第一接洞和第二接洞,引线连通绕制线圈并从凸起部引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接方便,能够适用于狭小空间等苛刻环境,同时,脱扣方便,容易分离开环,方便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接式罗氏线圈
本技术涉及电流检测
,具体为一种插接式罗氏线圈。
技术介绍
罗氏线圈是一种空心环形线圈,可以直接套接到被测量的导体上进行测量。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罗氏线圈已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各种变化的电流,它对被测电流的频率、导体的尺寸都无特殊的要求,也可测量波形复杂的电流信号作为一种电流测量的传感单元,其具有电流可实时测量、响应速度快、不会饱和、几乎没有相位误差的特点,故可应用于继电保护、可控硅整流、变频调速、电阻焊等信号严重畸变的场合,且其测量范围宽、绝缘性能好、线性度好,已成为电力互感器发展的新方向。目前,现有的罗氏线圈一般有两种结构,一种是一体化闭合式,另一种为可开合式。一体化闭合式的罗氏线圈体积大,安装和拆卸都不方便,成本较高;可开合式的罗氏线圈的开合结构多采用螺纹连接方式,操作时,打开闭合都较为不便,不方便在狭窄空间内有效使用。为此,相关
的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8173328U的专利提出的“一种罗氏线圈插接头”,虽然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接线管上设置带有通孔的弹片以及在第二接线管上设置凸起,能够实现第一接管合第二接管的插接式连接,但是该申请文件中的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不足,如该方案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插接后较难打开的问题:当第二连接管的凸起卡入第一连接管上弹片的通孔内后,如果想要将第二连接管拔出来,需要按下凸起或者借助工具向上撬动弹片,当向下按压凸起时,容易将弹片一同下压,导致较难从通孔中拿出凸起,而当凸起为硬质材料时凸起又较难按下;当采用向上翘起弹片的方法时,需要借助工具,否则徒手作业容易受伤,客观上也导致了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打开困难。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插接式罗氏线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式罗氏线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接式罗氏线圈,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绕制线圈、柔性套管和引线,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公插块和一个L形卡板,所述公插块尾部设置有第一接洞,所述L形卡板通过其竖直部连接公插块的侧面,所述L形卡板的水平部设置有卡口,且所述L形卡板水平部在远离竖直部的尾端设置有斜板;所述第二部件包括母插块,母插块侧面与卡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卡块,母插块上还设置有凸起部,母插块在与公插块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可以活动连接公插块的嵌插口,远离嵌插口的另一端内部中空形成第二接洞;绕制线圈套接柔性套管且两端分别固接第一接洞和第二接洞,引线连通绕制线圈并从凸起部引出。优选的,所述斜板的倾斜方向为斜向上。优选的,所述绕制线圈包括柔性棒及其外侧绕制的线圈,所述绕制线圈外侧还设置有屏蔽胶带层。优选的,所述引线包括两条绝缘皮导线及包裹两条绝缘皮导线的绝缘层,所述两条绝缘皮导线和绝缘层之间还设置有金属屏蔽层。优选的,所述公插块为长方体状,且所述长方体的四个侧棱处均设置倒角,所述嵌插口内部形状与前述公插块外侧形状相对应。优选的,所述第二接洞内设置有若干加强筋。优选的,所述第一接洞与第二接洞内在壳体与插入的绕制线圈的外套柔性套管之间还灌装有环氧树脂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L形卡板、卡口以及卡块可以实现罗氏线圈的插接式连接,方便罗氏线圈的使用,尤其是当环境空间较为狭小不方便采用螺旋连接的时候,本方案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苛刻条件;当使用完毕后,只需要向上扳动斜板或者L形卡板并向两侧用力,即可实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分离,完成开环,方便取出。本技术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的线路电流测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装配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各结构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第一部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第一部件从第一接洞一侧的斜视图;图6为本实施例第二部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第二部件从嵌插口一侧的斜视图;图8为本实施例正视第二接洞视角下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第一部件;101、公插块;102、L形卡板;1021、卡口;1022、斜板;103、第一接洞;2、第二部件;201、母插块;2011、嵌插口;202、卡块;203、凸起部;204、第二接洞;2041、加强筋;3、绕制线圈;4、柔性套管;5、引线;501、绝缘皮导线;502、屏蔽层;503、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插接式罗氏线圈,包括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绕制线圈3、柔性套管4和引线5,所述第一部件1包括公插块101和一个L形卡板102,所述公插块101尾部设置有第一接洞103,所述L形卡板102通过其竖直部连接公插块101的侧面,所述L形卡板102的水平部设置有卡口1021,且所述L形卡板102水平部在远离竖直部的尾端设置有斜板1022;所述第二部件2包括母插块201,母插块201侧面与卡口102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卡块202,母插块201上还设置有凸起部203,母插块201在与公插块10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可以活动连接公插块101的嵌插口2011,远离嵌插口2011的另一端内部中空形成第二接洞204;绕制线圈3套接柔性套管4且两端分别固接第一接洞103和第二接洞204,引线5连通绕制线圈3并从凸起部203引出。优选的,所述斜板1022的倾斜方向为斜向上。优选的,所述绕制线圈3包括柔性棒及其外侧绕制的线圈,所述绕制线圈3外侧还设置有屏蔽胶带层。优选的,所述引线5包括两条绝缘皮导线501及包裹两条绝缘皮导线501的绝缘层503,所述两条绝缘皮导线501和绝缘层503之间还设置有金属屏蔽层502。优选的,所述公插块101为长方体状,且所述长方体的四个侧棱处均设置倒角,所述嵌插口2011内部形状与前述公插块101外侧形状相对应。优选的,所述第二接洞204内设置有若干加强筋2041。优选的,所述第一接洞103与第二接洞204内在壳体与插入的绕制线圈3的外套柔性套管4之间还灌装有环氧树脂胶。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施例中,绕制线圈3通过绕线机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接式罗氏线圈,包括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绕制线圈(3)、柔性套管(4)和引线(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包括公插块(101)和一个L形卡板(102),所述公插块(101)尾部设置有第一接洞(103),所述L形卡板(102)通过其竖直部连接公插块(101)的侧面,所述L形卡板(102)的水平部设置有卡口(1021),且所述L形卡板(102)水平部在远离竖直部的尾端设置有斜板(1022);所述第二部件(2)包括母插块(201),母插块(201)侧面与卡口(102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卡块(202),母插块(201)上还设置有凸起部(203),母插块(201)在与公插块(10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可以活动连接公插块(101)的嵌插口(2011),远离嵌插口(2011)的另一端内部中空形成第二接洞(204);绕制线圈(3)套接柔性套管(4)且两端分别固接第一接洞(103)和第二接洞(204),引线(5)连通绕制线圈(3)并从凸起部(203)引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式罗氏线圈,包括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绕制线圈(3)、柔性套管(4)和引线(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包括公插块(101)和一个L形卡板(102),所述公插块(101)尾部设置有第一接洞(103),所述L形卡板(102)通过其竖直部连接公插块(101)的侧面,所述L形卡板(102)的水平部设置有卡口(1021),且所述L形卡板(102)水平部在远离竖直部的尾端设置有斜板(1022);所述第二部件(2)包括母插块(201),母插块(201)侧面与卡口(102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卡块(202),母插块(201)上还设置有凸起部(203),母插块(201)在与公插块(10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可以活动连接公插块(101)的嵌插口(2011),远离嵌插口(2011)的另一端内部中空形成第二接洞(204);绕制线圈(3)套接柔性套管(4)且两端分别固接第一接洞(103)和第二接洞(204),引线(5)连通绕制线圈(3)并从凸起部(203)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式罗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1022)的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峰毅苏金土李金果刘荣茂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振泰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