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及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32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9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内芯、上壳体以及自适应机构;外壳体内设置有空腔;上壳体至少部分设置在空腔中;内芯设置在空腔中;上壳体设置有通孔;内芯的一端设置在通孔中;自适应机构用于调节上壳体与外壳体的相对位置。采用本申请的连接器,电子元器件可以伸入上壳体中与内芯接触,电子元器件的外部能够抵压上壳体,通过自适应机构的调节,使得连接器与电子元器件紧密连接,并且该连接能够缩短连接器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的传输距离,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及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通讯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更迭,例如5G技术的发展,通讯系统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基站天线作为通讯系统的组成部分,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其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对于天线的测试方法基本是,通过射频线缆将天线与连接器相连,或者,通过PCB板将天线与连接器相连,再由连接器对天线的特性进行测试。然而,这样的连接方式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例如,由于连接器与天线之间通过射频线缆或PCB板传输,导致传输路径较长,从而造成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器,能够缩短连接器与待测天线之间的传输距离,提高测试准确度。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内芯、上壳体以及自适应机构;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上壳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内芯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上壳体设置有通孔;所述内芯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自适应机构用于调节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外壳体的相对位置。采用本申请的连接器,电子元器件可以伸入上壳体中与内芯接触,电子元器件的外部能够抵压上壳体,通过自适应机构的调节,使得连接器与电子元器件紧密连接,并且该连接能够缩短连接器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的传输距离,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结构,包括多个本申请第一方面的连接器,以及垫板,多个所述连接器穿过并安装到所述垫板。采用本申请的固定结构,能够将连接器固定在距离电子元器件较近的位置,缩短连接器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个测试结构更加稳固。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器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连接器沿A-A截面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连接器的上壳体、自适应机构以及内芯的示意图;图4是图1中连接器的第二壳体以及内芯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器与天线在连接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结构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00-外壳体;110-第一壳体;111-凹槽;120-第二壳体;121-连接孔;122-螺纹部;200-内芯;210-阶梯结构;300-自适应机构;310-上壳体;311-第一连接部;312-第二连接部;313-通孔;314-凸起,320-弹性件;400-绝缘体;500-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适用于对电子元器件的测试,例如天线、滤波器等等,以下仅以天线为例展开说明。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方案。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轴向”不应理解为对形状的限制,“轴向”应定义为沿中心轴的方向。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体100、内芯200、上壳体310以及自适应机构300;外壳体100内设置有空腔;上壳体310至少部分设置在空腔中;内芯200设置在空腔中;上壳体310设置有通孔313;内芯200的一端设置在通孔313中;自适应机构300用于调节上壳体310与外壳体100的相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00的内部形成有空腔,内芯200设置在空腔内,上壳体310开设有通孔313,上壳体310经由该通孔313套在内芯200的上端,通过自适应机构300,上壳体310能够沿着内芯200的轴向在内芯200的外周面移动,使得上壳体310与外壳体100之间的距离被调节。当天线馈针610伸入通孔313内与内芯200接触时,天线振子600朝向下侧抵压上壳体310,在自适应机构300的作用下,上壳体310相对于内芯200朝向下侧移动,由于自适应机构300可伸缩,上壳体310被抵压后会朝向上侧抵靠天线振子600,保证连接器与待测天线之间的导电连接。当天线馈针610移出时,天线振子600不再抵压上壳体310,自适应机构300被释放,上壳体310朝向上侧移动,恢复至初始状态。这样的设计,在需要对天线进行测试时,天线馈针610伸入自适应机构300内与内芯200接触,同时,天线振子600抵压上壳体310,不仅能够避免使用射频线缆等其他连接元件,减少多余器件的损耗,并且缩短了内芯200与天线之间的传输路径,提高了测试准确度,同时,内芯200在非测试状态下保持容置在上壳体310内,防止空气中的杂质或者水份污染内芯200,保证内芯200的洁净度。另外,传统的连接器在反复测试时需要不断地与射频线缆、PCB板等连接元件接触连接,会导致射频线缆与PCB板表面磨损,影响测试精度,通过将内芯200直插至天线,防止由于连接元件的磨损而影响测试精度。由于自适应机构300可伸缩,抵压后的上壳体310能够与天线的壳体适应性接触,上壳体310的端面与天线振子600保持相互抵靠的状态,从而保证连接器与天线在测试过程中保持导电连接的状态,提高测试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可以以阵列的形式设置有多个,与此相对,天线也设置有多个,使得每个天线都对应有单独的连接器,从而提高连接器与天线的适配性。在5G技术中,天线的数量大大增加,采用本申请的连接器可以同时测试数量较多的天线,有利于提高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内芯20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外壳体100与上壳体310的材质同样为金属材质,以便与天线进行导电连接。如图2与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适应性地调节外壳体100和上壳体310之间的距离,自适应机构300至少包括弹性件320以及限位部。限位部可以是设置在外壳体100与上壳体310之间的相互适配的凸缘和凹陷。也就是说,限位部可以包括设置在外壳体100的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芯、上壳体以及自适应机构;/n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空腔;/n所述上壳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空腔中;/n所述内芯设置在所述空腔中;/n所述上壳体设置有通孔;所述内芯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通孔中;/n所述自适应机构用于调节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外壳体的相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芯、上壳体以及自适应机构;
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空腔;
所述上壳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空腔中;
所述内芯设置在所述空腔中;
所述上壳体设置有通孔;所述内芯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通孔中;
所述自适应机构用于调节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外壳体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机构至少包括弹性件和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限位部通过下述任一方式设置:
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凹槽和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凸起;
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凸起和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通过下述任一方式设置: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空腔中并抵接所述上壳体;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凹槽中并抵接所述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突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攀王亚亮任辉张喆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