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体含水率检测装置及其检测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427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体含水率检测装置及其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包括烘干元件、第一容器以及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内,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之间形成中空的夹层,所述烘干元件设置在所述夹层内,所述第二容器用于盛放待测物体,所述烘干元件用于烘干所述第二容器内的待测物体。当夹层中的烘干元件工作时,烘干元件对夹层中的空气进行加热,以使夹层中的空气升温,高温空气作用在第二容器的侧壁上,以使整个第二容器升温,使得第二容器能够从不同位置烘干其内的待测物体,从而提高检测单元的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体含水率检测装置及其检测单元
本技术涉及建筑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物体含水率检测装置及其检测单元。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用砂的含水率进行检测,以保证实际混凝土用砂的含水率达到预期要求,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符合工程要求。传统的检测单元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筒体外壁底部的加热器,加热器工作以使筒体底部升温,从而对筒体底部的混凝土用砂进行加热。因为加热器只能对筒体底部的混凝土用砂进行加热,所以其他位置的混凝土用砂只有被搅拌到筒体底部才能被加热,导致整个混凝土用砂的烘干过程耗时较长,使得检测单元的烘干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体含水率检测装置及其检测单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测单元只能局部加热混凝土用砂,导致检测单元的烘干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物体含水率检测单元,包括烘干元件、第一容器以及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内,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之间形成中空的夹层,所述烘干元件设置在所述夹层内,所述第二容器用于盛放待测物体,所述烘干元件用于烘干所述第二容器内的待测物体。其中,所述第一容器设有第一开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容器设有第二开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开口环绕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待测物体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其中,所述夹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除去所述第二容置腔之外的空间内。其中,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密封件,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以使所述夹层呈密封状态。其中,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内。其中,所述第二容器侧壁上设有临近所述第二容器底部的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容器侧壁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二出料口的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之间通过排料通道连通,以使所述第二容器内的待测物体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排料通道以及所述第一出料口排至外部,所述排料通道内设有阀门,所述阀门用于开闭所述排料通道。其中,所述第二容器内壁的底部上设有斜坡,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所述斜坡上,所述第二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斜坡底部。其中,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上方,以使所述排料通道从所述第二出料口至所述第一出料口的方向向下倾斜。其中,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称重元件,所述第一容器设置在所述称重元件上,所述称重元件用于称取所述第二容器内的待测物体在烘干前后的重量。本技术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物体含水率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上述检测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夹层中的烘干元件工作时,烘干元件对夹层中的空气进行加热,以使夹层中的空气升温,高温空气作用在第二容器的侧壁上,以使整个第二容器升温,使得第二容器能够从不同位置烘干其内的待测物体,从而提高检测单元的烘干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物体含水率检测单元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物体含水率检测装置的示意图。100、物体含水率检测装置;10、物体含水率检测单元;1、烘干元件;2、第一容器;21、第一开口;22、第一容置腔;23、第一出料口;3、第二容器;31、第二开口;32、第二容置腔;33、第二出料口;4、夹层;5、密封件;6、搅拌器;7、排料通道;8、斜坡;9、称重元件;11、第一检测单元;12、第二检测单元;13、第三检测单元;14、第四检测单元;15、第五检测单元;20、第一输送组件;30、载台组件;031、第一驱动元件;032、转盘;40、第二输送组件;50、清除组件;051、第二驱动元件;052、清除件;053、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物体含水率检测单元10,包括烘干元件1、第一容器2以及第二容器3,第二容器3设置在第一容器2内,第一容器2和第二容器3之间形成中空的夹层4,烘干元件1设置在夹层4内,第二容器3用于盛放待测物体,烘干元件1用于烘干第二容器3内的待测物体。当夹层4中的烘干元件1工作时,烘干元件1对夹层4中的空气进行加热,以使夹层4中的空气升温,高温空气作用在第二容器3的侧壁上,以使整个第二容器3升温,使得第二容器3能够从不同位置烘干其内的待测物体,从而提高检测单元10的烘干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待测物体为混凝土用砂或者混凝土用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器2和第二容器3均为筒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烘干元件1设置在夹层4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烘干元件1为电热丝。第一容器2设有第一开口21以及连通第一开口21的第一容置腔22,第二容器3设有第二开口31以及连通第二开口31的第二容置腔32,第二容器3设置在第一容置腔22内,第一开口21环绕第二开口31设置,待测物体通过第二开口31进入第二容置腔32内,其中,夹层4设置在第一容置腔22除去第二容置腔32之外的空间内。检测单元10还包括密封件5,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31之间通过密封件5密封连接,以使夹层4呈密封状态。通过密封件5密封连接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31,能够防止外部的水汽或者待测物体进入夹层4内,以免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体含水率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元件、第一容器以及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内,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之间形成中空的夹层,所述烘干元件设置在所述夹层内,所述第二容器用于盛放待测物体,所述烘干元件用于烘干所述第二容器内的待测物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体含水率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元件、第一容器以及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内,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之间形成中空的夹层,所述烘干元件设置在所述夹层内,所述第二容器用于盛放待测物体,所述烘干元件用于烘干所述第二容器内的待测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设有第一开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容器设有第二开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开口环绕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待测物体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其中,所述夹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除去所述第二容置腔之外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密封件,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以使所述夹层呈密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侧壁上设有临近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元强杨珊梅赖华珍张能锋吴永锋饶帮礼杜晨艳方云辉
申请(专利权)人: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海南有限公司厦门天润锦龙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