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柱状采泥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4244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柱状采泥器装置,包括活塞装置、采泥管机构和手持柄,所述活塞装置包括右管夹和左管夹,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顶端的一侧通过管夹上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的底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管夹下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与左管夹连接处的底端滑动连接有一活塞,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上端面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一弹簧撑框,所述弹簧撑框与活塞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一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重力柱状采泥器,本柱状采泥器轻便,易于操作和携带,减少负重,且较为精确量取沉积物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柱状采泥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及研究、治理
,具体为一种新型柱状采泥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环境监测及研究、治理过程中,第一步是要对样品进行采样,第二步是分析样品确定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及改进。对沉积物进行监测也是其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用来研究沉积物各层次的化学成分和底栖生物在泥中的垂直分布状况。有些实验要求采集沉积物表层5cm进行分析,有些实验要求采集沉积物表层1cm进行分析,基于以上研究目的不同,以及考虑到国内大多湖泊为浅水湖泊,水深较浅,无须使用重力柱状采泥器(一般用于深海或水位较深区域),出于轻便,易于操作,较为精确定量采集沉积物,需要用到新型柱状采泥器。新型柱状采泥器是一种将地面或水体底部沉积物以柱状形采出的装置,传统采泥器多为重力柱状采泥器,依靠柱状采泥器自身的重力来采集,将其插入到更深层的沉积物中,以完成对深层次沉积物采集,且无法实现对沉积物含量进行精确有效采集,进而影响到后期的检测及环境监测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柱状采泥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采泥器多为重力柱状采泥器,依靠柱状采泥器自身的重力来采集,将其插入到更深层的沉积物中,以完成对深层次沉积物采集,且无法实现对沉积物含量进行精确有效采集,进而影响到后期的检测及环境监测的结果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柱状采泥器装置,包括活塞装置、采泥管机构和手持柄,所述活塞装置包括右管夹和左管夹,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顶端的一侧通过管夹上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的底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管夹下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与左管夹连接处的底端滑动连接有一活塞,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上端面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一弹簧撑框,所述弹簧撑框与活塞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一弹簧;所述采泥管机构包括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所述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的顶端插入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连接处的底端,所述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的底端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有一采泥管,所述采泥管的靠近顶端的外表面固定设有采泥管支撑板,所述采泥管支撑板的底面对称设有两个配重块,相邻两个所述配重块之间均设有连接在采泥管支撑板底面与采泥管外壁之间的采泥管耳环。优选的,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均水平连接有一管夹活塞挡板,所述活塞上端面位于管夹活塞挡板的下方。优选的,所述弹簧撑框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滑动连接有一弹簧上滑撑杆,所述弹簧上滑撑杆与弹簧的顶端通过挂钩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手持柄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套。优选的,所述橡胶套的直径与采泥管、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的直径相同。优选的,所述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可选用不同刻度规格。优选的,所述配重块与采泥管支撑板通过配重块固定螺栓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重力柱状采泥器,本柱状采泥器轻便,易于操作和携带,减少负重;2、本技术采用拼接组合式(固定采泥管+测量短管)结构的采泥管,可按照实验需求定量取沉积物,根据实验要求不同,有些要求取沉积物表层1cm处,有些要求取沉积物表层5cm处,要求不同,很难精确定量取材,该装置利用带有刻度的拼接测量短管解决了这一问题,减少采样误差,使结果更加精准;3、本技术另有配套装置推杆(橡胶套+手持柄),用推杆将沉积物从采泥管底部推出,推至上方沉积物表面刚好与水泥管上方管口相切,此时将松动管夹下固定螺栓,取下活塞装置,含有表层沉积物的固定刻度测量短管取下,就可以得到精确实验部分沉积物量。该配套装置可以容易的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沉积物样品,将多余的样品去除;4、本技术柱状采泥器结构简单轻盈,针对浅水湖泊应用性更强,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侧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顶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右管夹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手持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采泥管;2、配重块;3、配重块固定螺栓;4、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5、弹簧;6、右管夹;7、弹簧撑框;8、左管夹;9、管夹下固定螺栓;10、采泥管支撑板;11、采泥管耳环;12、弹簧上滑撑杆;13、管夹上固定螺栓;14、管夹活塞挡板;15、活塞;16、橡胶套;17、手持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2和图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柱状采泥器装置,包括活塞装置、采泥管机构和手持柄17,活塞装置包括右管夹6和左管夹8,右管夹6和左管夹8顶端的一侧通过管夹上固定螺栓13贯穿固定,右管夹6和左管夹8的底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管夹下固定螺栓9贯穿固定,右管夹6与左管夹8连接处的底端滑动连接有一活塞15,右管夹6和左管夹8上端面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一弹簧撑框7,弹簧撑框7与活塞15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一弹簧5;采泥管机构包括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的顶端插入右管夹6和左管夹8连接处的底端,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的底端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有一采泥管1,采泥管1的靠近顶端的外表面固定设有采泥管支撑板10,采泥管支撑板10的底面对称设有两个配重块2,相邻两个配重块2之间均设有连接在采泥管支撑板10底面与采泥管1外壁之间的采泥管耳环11。进一步,手持柄1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套16。进一步,橡胶套16的直径与采泥管1、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的直径相同。进一步,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可选用不同刻度规格。进一步,配重块2与采泥管支撑板10通过配重块固定螺栓3固定。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柱状采泥器装置,包括活塞装置、采泥管机构和手持柄17,活塞装置包括右管夹6和左管夹8,右管夹6和左管夹8顶端的一侧通过管夹上固定螺栓13贯穿固定,右管夹6和左管夹8的底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管夹下固定螺栓9贯穿固定,右管夹6与左管夹8连接处的底端滑动连接有一活塞15,右管夹6和左管夹8上端面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一弹簧撑框7,弹簧撑框7与活塞15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一弹簧5;采泥管机构包括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的顶端插入右管夹6和左管夹8连接处的底端,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的底端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有一采泥管1,采泥管1的靠近顶端的外表面固定设有采泥管支撑板10,采泥管支撑板10的底面对称设有两个配重块2,相邻两个配重块2之间均设有连接在采泥管支撑板10底面与采泥管1外壁之间的采泥管耳环11。进一步,右管夹6和左管夹8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均水平连接有一管夹活塞挡板14,活塞15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柱状采泥器装置,包括活塞装置、采泥管机构和手持柄(17),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装置包括右管夹(6)和左管夹(8),所述右管夹(6)和左管夹(8)顶端的一侧通过管夹上固定螺栓(13)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6)和左管夹(8)的底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管夹下固定螺栓(9)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6)与左管夹(8)连接处的底端滑动连接有一活塞(15),所述右管夹(6)和左管夹(8)上端面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一弹簧撑框(7),所述弹簧撑框(7)与活塞(15)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一弹簧(5);/n其中,所述采泥管机构包括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所述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的顶端插入所述右管夹(6)和左管夹(8)连接处的底端,所述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的底端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有一采泥管(1),所述采泥管(1)的靠近顶端的外表面固定设有采泥管支撑板(10),所述采泥管支撑板(10)的底面对称设有两个配重块(2),相邻两个所述配重块(2)之间均设有连接在采泥管支撑板(10)底面与采泥管(1)外壁之间的采泥管耳环(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柱状采泥器装置,包括活塞装置、采泥管机构和手持柄(17),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装置包括右管夹(6)和左管夹(8),所述右管夹(6)和左管夹(8)顶端的一侧通过管夹上固定螺栓(13)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6)和左管夹(8)的底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管夹下固定螺栓(9)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6)与左管夹(8)连接处的底端滑动连接有一活塞(15),所述右管夹(6)和左管夹(8)上端面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一弹簧撑框(7),所述弹簧撑框(7)与活塞(15)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一弹簧(5);
其中,所述采泥管机构包括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所述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的顶端插入所述右管夹(6)和左管夹(8)连接处的底端,所述带有刻度的测量短管(4)的底端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有一采泥管(1),所述采泥管(1)的靠近顶端的外表面固定设有采泥管支撑板(10),所述采泥管支撑板(10)的底面对称设有两个配重块(2),相邻两个所述配重块(2)之间均设有连接在采泥管支撑板(10)底面与采泥管(1)外壁之间的采泥管耳环(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苗王海军李忠超刘律李明梦余业鑫李艳刘苗李颖赵健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