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称重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196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称重模块,其包括壳体、电磁力传感器、秤盘、隔离件、防风环和分流环,电磁力传感器安装在壳体内,且电磁力传感器的承载头由壳体的上端部向上穿出;分流环套设在承载头上,防风环套设在承载头上,并与分流环上下对接,隔离件安装在承载头上,秤盘安装在隔离件上,使得防风环和分流环位于秤盘和壳体之间,且防风环环绕隔离件和秤盘的四周,秤盘和隔离件之间为锥面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防护功能与精确称重的完美结合,减小了气流的影响,降低被称量物体的热传导,大大增加了测量过程中的稳定性,防入侵等级也达到了IP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精度称重模块
本技术涉及高精度工业称重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度称重模块。
技术介绍
在高精度工业称重装置领域中,高精度称重模块主要用在工业应用中的微量控制领域,在称重过程中会出现外部物质(液体,固体)侵入模块内部造成称重不稳或则失效的情况。同时在高精度称重领域(可读精度≥0.1mg),内外部气流及温度传导对称重数据的影响很大,要实现精确称重,必须将气流内外部气流对其的影响降到最小,隔绝传感器与外部测量物的热传导,而如何实现防入侵和精确称重的结合成为应用过程的一大难点。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改进了高精度称重模块的结构,以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高精度称重模块不能同时兼顾防入侵和精确称重的缺陷,提供一种高精度称重模块。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高精度称重模块,其特点在于,所述高精度称重模块包括壳体、电磁力传感器、秤盘、隔离件、防风环和分流环,所述电磁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磁力传感器的承载头由所述壳体的上端部向上穿出;所述分流环套设在所述承载头上,所述防风环套设在所述承载头上,并与所述分流环上下对接,所述隔离件安装在所述承载头上,所述秤盘安装在所述隔离件上,使得所述防风环和所述分流环位于所述秤盘和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防风环环绕所述隔离件和所述秤盘的四周,所述秤盘和所述隔离件之间为锥面接触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秤盘和所述隔离件之间采用20°锥面接触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离件与所述承载头之间采用3°锥面接触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所述分流环和所述防风环之间形成一第一气流通道,当所述高精度称重模块通电时,所述壳体内的至少部分气流由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流出至外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流环包括支撑板和安装环,所述安装环沿所述支撑板向上凸出延伸,所述分流环通过所述安装环套设在所述承载头上,与所述承载头之间间隙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流环上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气孔环绕在所述安装环的四周,所述气孔的外围设置有一圈向上延伸的凸起,使得所述凸起和所述安装环之间形成一流道,且所述气孔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风环包括两个同心的外圆柱体环和内圆柱体环,所述内圆柱体环和所述外圆柱体环之间通过一圆环板连接,使得所述内圆柱体环和所述外圆柱体环之间形成一上部空腔和一下部空腔;所述内圆柱体环套设在所述安装环上,所述内圆柱体环的下部位于所述凸起和所述安装环之间的流道内;所述圆环板的下部和所述分流环的上部之间间隙配合形成一第一间隙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由所述流道和所述第一间隙通道连通形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环和所述承载头之间形成第二间隙通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秤盘的底部设置有一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内开设有一卡接槽,所述隔离件的上端设置有一凸起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槽卡紧;所述防风环的内圆柱体环和所述秤盘的安装套之间形成第三间隙通道,所述第二间隙通道和所述第三间隙通道连通,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圆柱体环上开设有多个溢流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流环的支撑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壳体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离件的卡接部上开设有一凹口,所述隔离件通过固定件由所述凹口与所述承载头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隔离件之间设置有弹簧垫圈。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高精度称重模块实现了防护功能与精确称重的完美结合,减小了气流的影响,降低被称量物体的热传导,大大增加了测量过程中的稳定性,防入侵等级也达到了IP42。高精度称重传感器配合使用该称重输入结构,称重模块重复性精度可达到0.03mg,线性达到0.15mg。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为本技术高精度称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高精度称重模块中秤盘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高精度称重模块中隔离件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高精度称重模块中防风环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高精度称重模块中分流环的立体图。【附图标记】壳体10承载头20秤盘30隔离件40防风环50分流环60第一气流通道A支撑板61安装环62气孔63凸起64流道a外圆柱体环51内圆柱体环52圆环板53上部空腔54下部空腔55第一间隙通道b第二间隙通道c安装套31卡接槽32卡接部41第三间隙通道d第二气流通道B溢流口511密封圈63固定件70凹口42弹簧垫圈80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高精度称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高精度称重模块中秤盘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高精度称重模块中隔离件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高精度称重模块中防风环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高精度称重模块中分流环的立体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称重模块,其包括壳体10、电磁力传感器、秤盘30、隔离件40、防风环50和分流环60,电磁力传感器安装在壳体10内,且电磁力传感器的承载头20由壳体10的上端部向上穿出。分流环60套设在承载头20上,防风环50套设在承载头20上,并与分流环60上下对接,隔离件40安装在承载头20上,秤盘30安装在隔离件40上,使得防风环50和分流环60位于秤盘30和壳体10之间,且防风环50环绕隔离件40和秤盘30的四周,秤盘30和隔离件40之间为锥面接触配合。优选地,秤盘30和隔离件40之间采用20°锥面接触配合,使载荷加载时能够集中在中心位置。隔离件40与承载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度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称重模块包括壳体、电磁力传感器、秤盘、隔离件、防风环和分流环,所述电磁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磁力传感器的承载头由所述壳体的上端部向上穿出;/n所述分流环套设在所述承载头上,所述防风环套设在所述承载头上,并与所述分流环上下对接,所述隔离件安装在所述承载头上,所述秤盘安装在所述隔离件上,使得所述防风环和所述分流环位于所述秤盘和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防风环环绕所述隔离件和所述秤盘的四周,所述秤盘和所述隔离件之间为锥面接触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称重模块包括壳体、电磁力传感器、秤盘、隔离件、防风环和分流环,所述电磁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磁力传感器的承载头由所述壳体的上端部向上穿出;
所述分流环套设在所述承载头上,所述防风环套设在所述承载头上,并与所述分流环上下对接,所述隔离件安装在所述承载头上,所述秤盘安装在所述隔离件上,使得所述防风环和所述分流环位于所述秤盘和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防风环环绕所述隔离件和所述秤盘的四周,所述秤盘和所述隔离件之间为锥面接触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秤盘和所述隔离件之间采用20°锥面接触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与所述承载头之间采用3°锥面接触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精度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所述分流环和所述防风环之间形成一第一气流通道,当所述高精度称重模块通电时,所述壳体内的至少部分气流由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流出至外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精度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环包括支撑板和安装环,所述安装环沿所述支撑板向上凸出延伸,所述分流环通过所述安装环套设在所述承载头上,与所述承载头之间间隙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精度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环上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气孔环绕在所述安装环的四周,所述气孔的外围设置有一圈向上延伸的凸起,使得所述凸起和所述安装环之间形成一流道,且所述气孔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


7.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响黄丹丹李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