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照明系统及灯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3971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照明系统及灯具,属于LED照明领域,光学照明系统包括反光杯和导光柱,导光柱沿反光杯的入射端至出射端的方向上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光孔和第二通光孔,第一通光孔的中心线、第二通光孔的中心线均与反光杯的中心线重合;光源设置于第一通光孔内,第二通光孔的一端与第一通光孔相通,第二通光孔的另一端和中空腔相通;于反光杯的入射端至出射端的方向上,第一通光孔的横截面积的大小逐渐减小,第二通光孔的横截面积的大小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光学照明系统及灯具能够在不增长反光杯的杯体的情况下实现无副光斑的效果,使得远距离照明的光斑更加均匀,同时还能够保证远距离照明的出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照明系统及灯具
本技术涉及LED照明领域,尤其是一种光学照明系统及灯具。
技术介绍
目前,远距离聚光照明的反射器,通常呈杯型,故俗称反光杯。反光杯利用有限的光能,通过光反射器来控制主光斑的光照距离和光照面积。如果远距离照明的光线没有经过反光杯的控制,在照射面会形成副光斑,影响照明性能,副光斑没有经过反光杯直接出射,角度较大,容易形成眩光。为了减弱副光斑的影响,现有技术中有将反光杯高度做的比较高来控制形成副光斑的光线或者出光侧设置截光面遮挡形成副光斑的光线,但这样导致结果的是出光效率低,且灯具需要做的比较长,占用较大的安装位置,影响美观。因此,开发一种出光效率高,且杯体较短的反光杯及具有该反光杯的灯具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反光杯的杯体较长、占用空间大,且出光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照明系统,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光学照明系统,光学照明系统包括反光杯和导光柱,反光杯具有开口由入射端逐渐向出射端增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照明系统包括反光杯(1)和导光柱(2),所述反光杯(1)具有开口由入射端(11)逐渐向出射端(12)增大的中空腔(14),所述中空腔(14)的腔壁面(13)为弧形;/n所述导光柱(2)沿所述反光杯(1)的入射端(11)至出射端(12)的方向插接于所述反光杯(1)的中空腔(14),且所述导光柱(2)位于所述中空腔(14)内,所述导光柱(2)的导光端(21)远离所述入射端(11),所述导光柱(2)为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轴对称实体;/n所述导光柱(2)沿所述反光杯(1)的入射端(11)至出射端(12)的方向上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光孔(26)和第二通光孔(27),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照明系统包括反光杯(1)和导光柱(2),所述反光杯(1)具有开口由入射端(11)逐渐向出射端(12)增大的中空腔(14),所述中空腔(14)的腔壁面(13)为弧形;
所述导光柱(2)沿所述反光杯(1)的入射端(11)至出射端(12)的方向插接于所述反光杯(1)的中空腔(14),且所述导光柱(2)位于所述中空腔(14)内,所述导光柱(2)的导光端(21)远离所述入射端(11),所述导光柱(2)为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轴对称实体;
所述导光柱(2)沿所述反光杯(1)的入射端(11)至出射端(12)的方向上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光孔(26)和第二通光孔(27),所述第一通光孔(26)的中心线、所述第二通光孔(27)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反光杯(1)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第一通光孔(26)内置有发出光束的光源,所述第二通光孔(2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光孔(26)相通,所述第二通光孔(27)的另一端和所述中空腔(14)相通;
于所述反光杯(1)的入射端(11)至出射端(1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光孔(26)的横截面积的大小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通光孔(27)的横截面积的大小逐渐增大;
光束经过所述第一通光孔(26)后,透过所述导光柱(2)进入所述中空腔(14)由所述腔壁面(13)反射至所述出射端(12);
或者光束经过所述第一通光孔(26),在所述导光柱(2)的外侧面上形成全反射后射至所述出射端(12);
或者光束射至所述第二通光孔(27),并由所述第二通光孔(27)的孔壁反射至所述出射端(12);
或者光束穿过所述第二通光孔(27)射至所述出射端(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黄进凯孙晓冰吴世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西朗德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