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强专利>正文

中医临床参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3891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中医临床参考系统。建立庞大的中医医案数据库、等义转换词库和中医专用词库。医案数据库的医案由中医医籍里分离出来并加以整理,再录入数据库。由搜索引擎程序调用等义转换词库和中医专用词库进行搜索。搜索出与病人个体情况最为相同的医案,从而为中医临床作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量的中医医籍,尤其是中医医案,计算机搜索引擎技术、计算机数据库, 包括等义转换词库、中医专用词库。
技术介绍
中医和自然界的许多事物一样,是矛盾对立而又统一的。中医金元时期有金元四大家, 主滋阴,主攻下,主温补,主寒凉,近代有经方和时方之别,到了清朝,又出现温病派,与 伤寒派相对立,从古到今,还有主寒凉的诸如孔伯华、主辛温的有郑钦安、祝味菊;主重剂 的有民国曹颖甫、主轻剂的有山西的李翰卿等名医。以至于互不相容。其实中医象自然界的 许多事物一样,是对立统一的。符合辨证的精神。不能偏执一端。这种统一的医术要达到运 用自如的地步,不只是要花费一番苦功夫。造成了中医诊疗的不少失误。而治病要以疗效为 依据,以实践来检验。疗效是客观的事实,更接近疾病证型,更接近疾病本质,所以直接用 医案做参考,就会最大限度的避免医生的既定的主观观念和错误判断。本专利技术运用的另一思维方法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是中医学乃至人类研究事物发展变化 规律的一贯的思维方法。事实上,这确实是很朴素而有效的方法,与今后的翻译方法的研究 方向"类比式"的热门算法可以说是同一思路。这种"类比式"的算法,就是分析数以亿计 的现成的翻译作品,当需要翻译新的语句时,在现有的数据中搜索与之最相似的语句,来进 行翻译。其实这种"类比式"与取象比类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称谓而己。本专利技术的中医临床 参考系统即是基于这种思维方式的系统。取患者的个体综合病况之"象"来匹配医案数据库 的具体医案之"类"。从而达到指导临床的目的。中医的特点和优势是针对个人综合病况进行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而中医显然无论是 成药还是方剂都不是个体化治疗,只对某一症候群或部分人具有疗效,中医理论很多都是矛 盾对立的。而另一方面又是和谐统一的,但是临床更容易片面的理解,而很难精深的把握, 而中医医桌是和谐统一的体现。也即是把握了疾病本质的结果。中医是公认的经验医学,不 是纯理论的产物,经验很大部分来自名医医案,中医医生给人看病是,除理论指导外,通常 会联系到某一类似医案,作为参考和指导。单就平时的经验积累,并不能囊括所有临床疾病,更多的情况是顾此失彼或离疾病本质 距离太远。而中医医案是客观的,医生能想到的医案大都描述到了,医生不能想到的或错误 的治疗方案,不在医案治疗方案中。而中医医籍浩如烟海,人的记忆力非常有限,能记住的医案很少,这就严重制约了中医 临床处方用药的准确性。运用现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搜索引擎技术,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等义转换词库和中 医专用词库,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对于等义转换词库,用现代搜索引擎技术只能是输入什么内容,搜索结果里边有输入的 内容,对同一个意思,但在原始资料里边没有的东西是搜索不到的,而建立等义转换词库进 行了等义转换之后,只要是同一等式里的内容都能搜索出来,这就解决了输入不同的语句而 又是同一个意思的状况一样的搜索出来。中医专用词库,因为目前的汉语分词词库不是针对专业性的词库,中医学方面更是非常 少。运用在中医医案搜索上会产生严重歧义和低效率。医案中与患者的状况匹配越多,医案的辨证治疗方案,就越接近可行的程度。这也是中 医一贯运用的类比方法。病名和症候群是四千多左右,但是几乎没有个体情况或症状完全相同的病例。如起病时 间,突发事件,情志因素,社会地位,饮食,二便,人际关系,生活嗜好等等。有很多不相 同的地方,所以虽然是同一种病,却有很多种不同的证型,如果按照简单的症候判断疾病证 型,是非常肤浅和表面的。这也是众多中成药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的原因,是很多中医医生 治疗疾病效果不著的原因。或者分析的很合理或精深但是由于固有的,已经形成的主观理论、 观念很难改变,而很多中医理论是矛盾的,如看似阴寒,实际为内热大盛外现假象。就会造 成疗效不著的状况。而用医案来做参考,客观、精确,避免了医生的主观性,从而更接近疾 病证型的本质。
技术实现思路
名医失误,方剂针对性不强,单是研究成药的有效成分,不是中医药优势所在,中医 在于从整体出发,综合治疗。本专利技术是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等义转换词库,中医专用词库, 调用等义转换词库和中医专用词库对中医医案数据库搜索,搜索出与患者综合病况最匹配的 病案,从而为中医临床作指导和参考。名医失误(名医尚且诸多失误,不是名医自不必说了。能M叶天士、赵绍琴辈的有几人?) 下例是名医叶天士误治失治的案例叶天士治金某患呕吐者数年,用泄肝安胃药年余几殆。徐灵胎诊之,谓是蓄饮,为制一 方,病立已。(见《徐批临证指南》。)薛生白治蔡辅宜夏日自外归, 一蹶不起,气息奄然, 口目皆闭,六脉俱沉。少外家泣于傍,亲朋议后事,谓是痰厥,不必书方,且以独参汤灌。众相顾莫敢决。有符姓者,常熟人,设医肆于枫桥,因邀之入视。符曰中暑也,参不可用, 当服清散之剂。众以二论相反,又相顾莫敢决,其塾师冯在田曰吾闻六一散能祛暑邪,盍 先试之?皆以为然。即以苇管灌之,果渐苏。符又投以解暑之剂,病即霍然。(见徐晦堂《听 雨轩杂记》。)夫叶、薛为一代良医,犹不免有失,况其它乎?知医之不可为矣。然如符姓, 素无名望,而能治良医误治之疾,则医固不可为而可为也。 又一例叶天士误治失治的案例现代著名中医家姜春华曾举了一例清代名医叶天士的徐批医案。并加上个人的评语 叶氏温热病医案讨论叶氏《临证指南》温热门席姓医案,陆九芝有批语(括弧内为陆的批语),现把该医案并 陆氏批后录之如下席姓。脉左数右缓弱(此为温热病脉),阳根未固(温热与阳根无涉),阴液渐涸(阳邪之 甚),舌赤微渴(亦阳邪也),喘促自利溲数(三焦大热),晡刻自热神烦,呓语(日晡许,阳明 旺时也,初诊只有晡刻神烦),夫温邪久伏少阴(此沿喻氏之说,其误即始于此),古人立法, 全以育阴祛热(古人治温决不育阴),但今见证,阴分固有伏邪(阳伏于胃,病在阳分),真阳 亦不肯纳(乃阳邪之充斥,非真阳之不纳),议仿刘河间浊药轻投(河间从无此法),不为上焦 热阻(独此未用一药),下焦根蒂自立(与下焦根蒂无关),冀其烦躁热蒸渐缓(不去其热,热 何由缓)。熟地炭,茯苓,淡苁蓉,远志炭,川石斛,五味子(方谬)。按读者诸君,看病证何等严重,而用药不着边际如此,陆批"方谬、的确极谬, 其错误,误于"温邪久伏少阴"之说。《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后人以为冬日 感受之邪伏藏于肾,以致水亏,因此,责之于肾,以补肾为治法。读者试一想,如此急性传 染病,不用清热解毒而反用温补,宁非至谬。《内经》"冬不藏精"指冬日耗精,缺乏收藏, 免疫力减退,"冬伤于寒至春变为温病、与冬不藏精为两回事,喻氏合二为一,以为专利技术, 叶氏师法喻氏。又(再诊)晚诊,阴中伏邪(阳伏于胃),晡时而升(的是阳明),目赤羞明(睛不和也),舌 绛而渴(渴为温病),与育阴清邪法(以阳邪而育阴,阴愈育阳邪愈固,而云法乎)。按育阴之法用于伤阴之际,原无可非,.特舍清热而专门滋阴为非。叶氏专用滋阴 固误,陆氏全非亦误。据近人研究,滋阴药有增强人身抗体作用。理论之是否正确,惟有验 之于临床。生地炭(生地之所贵在滋膏,而炒为炭则无用,亦断无先熟后生之理),元参心,川石斛, 炒麦冬(麦冬无炒用者),犀角,石菖蒲(二味并开心窍,送邪人心)。按陆氏以为犀角、菖蒲引邪入心,亦系谬说,犀角清心热,何能送邪人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中医临床参考系统,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用现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搜索引擎技术,搜索具体的最相类似的医案,为中医临床作参考和指导,其特征是通过搜索程序搜索出与病人的个体综合病况最匹配的医案数据库具体医案,从而为中医临床作参考和指导。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强
申请(专利权)人:凌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