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单元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837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毂单元轴承,更具体地涉及轮毂单元轴承的密封部件。密封部件具有:在轴向上设于轴承内部空间侧并与抛油环滑动接触的第1接触唇;在轴向上设于轴承内部空间的相反侧并与抛油环滑动接触的第2接触唇;和设于第1接触唇与第2接触唇之间并在与抛油环之间形成迷宫式密封的非接触唇,在使第1接触唇的基端部和非接触唇(33)的基端部一体形成的一体部、与芯材的突出部的内径侧端部之间的部分的轴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缩颈部。通过本构成提供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其即使外圈部件与内圈部件之间的相对倾斜变大,也能够防止润滑脂漏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毂单元轴承
本技术涉及轮毂单元轴承,更具体地涉及轮毂单元轴承的密封部件。
技术介绍
轮毂单元轴承由于是在暴露于泥水环境的状态下使用的轴承,所以要求安装具有高耐泥水性的密封部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善车辆油耗,还要求低扭矩,以降低密封扭矩为目的,采用了使接触唇与非接触唇组合而成的多重唇密封构造的密封部件。并且如图8所示,作为多重唇密封构造的密封部件而已知如下密封部件,其具有:在轴向上配置于轴承内部空间侧的第1接触唇;在轴向上配置于轴承内部空间的相反侧的第2接触唇;和设于第1接触唇与第2接触唇之间的非接触唇。然而,轮毂单元轴承由于是支承基于路面反力产生的转矩荷载的轴承,所以当使用时,外圈(外圈部件)和轮毂圈(内圈部件)会如图1所示地,以两列滚动体的轴向中心线与轴承中心轴之间的交点附近为中心而相对倾斜,尤其当输入较大的旋转外侧荷载时,相对倾斜变大。并且,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密封部件的情况下,若外圈与轮毂圈之间的相对倾斜变大,则由轴向上轴承内部空间侧的第1接触唇、非接触唇、以及滑动接触面所包围的空间变小,存在于该空间内的润滑脂会向由轴向上轴承内部空间的相反侧的第2接触唇、非接触唇、以及滑动接触面所包围的空间移动。而且,第2接触唇由于是朝向轴向上轴承内部空间的相反侧且朝向径向外侧斜着延伸的唇,所以无法阻挡趋向径向外侧的润滑脂。因此,若外圈与轮毂圈之间的相对倾斜变得更大,则由第2接触唇、非接触唇、以及滑动接触面所包围的空间也变小,存在于该空间内的润滑脂会从第2接触唇向外侧漏出,具有加速密封部件的磨耗的可能性。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805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做出的,其目的为以即使外圈部件与内圈部件之间的相对倾斜变大也能够防止润滑脂漏出为课题。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通过如下构成而实现。(1)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其具有:外圈部件;经由多个滚动体相对于外圈部件能够转动地设置的内圈部件;将多个滚动体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保持的保持架;和将外圈部件与内圈部件之间的轴承内部空间封闭的密封部件,该轮毂单元轴承的特征在于,密封部件具有:圆环状的芯材,其具有固定于外圈部件的内径面的圆筒部、和从圆筒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突出部;和弹性密封部,其固定于芯材,弹性密封部具有:在轴向上设于轴承内部空间侧并与内圈部件滑动接触的第1接触唇;在轴向上设于轴承内部空间的相反侧并与内圈部件滑动接触的第2接触唇;和设于第1接触唇与第2接触唇之间并在与内圈部件之间形成迷宫式密封的非接触唇,在使第1接触唇的基端部和非接触唇的基端部一体形成的一体部、与芯材的突出部的内径侧端部之间的部分的轴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缩颈部。(2)根据(1)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非接触唇形成为其前端部侧的厚度比基端部侧的厚度大的形状。根据本技术,密封部件具有:在轴向上设于轴承内部空间侧并与内圈部件滑动接触的第1接触唇;在轴向上设于轴承内部空间的相反侧并与内圈部件滑动接触的第2接触唇;和设于第1接触唇与第2接触唇之间并在与内圈部件之间形成迷宫式密封的非接触唇,在使第1接触唇的基端部和非接触唇的基端部一体形成的一体部、与芯材的突出部的内径侧端部之间的部分的轴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缩颈部。由此,通过使内圈部件伴随外圈部件与内圈部件之间的相对倾斜而向负荷圈侧和逆负荷圈侧反复移动,能够使非接触唇产生将润滑脂向第1接触唇侧挠取的运动。由此,即使外圈部件与内圈部件之间的相对倾斜变大,也能够防止润滑脂漏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轮毂单元轴承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所示的内部侧的第1密封部件的自由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密封部件的中立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密封部件的负荷圈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密封部件的逆负荷圈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说明本技术的第1密封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图1所示的外部侧的第2密封部件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说明以往的外部侧的密封部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轮毂单元轴承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轮毂单元轴承10是驱动轮用的轮毂单元轴承,如图1所示,具有:外圈部件11;作为内圈部件的轮毂圈12;为与轮毂圈12独立的内圈部件且与轮毂圈12一体固定的内圈13;能够在外圈部件11的内径面与轮毂圈12以及内圈13的外径面之间滚动地配置有两列的多个滚珠(滚动体)14;将该两列的多个滚珠14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分别保持的一对保持架15;将外圈部件11与内圈部件(轮毂圈12、内圈13)之间的轴承内部空间10a的内部侧封闭的第1密封部件16;和将轴承内部空间10a的外部侧封闭的第2密封部件17。此外,附图根据附图标记的朝向来观察,外部侧是指在组装至汽车的状态下成为宽度方向外侧的各图的左侧,内部侧是指成为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各图的右侧。在外圈部件11的内径面,分离地形成有彼此平行的两列外圈滚道面11a、11a。另外,在轮毂圈12以及内圈13的外径面,分别与外圈部件11的外圈滚道面11a、11a对应地形成有内圈滚道面12a、13a。在由外圈滚道面11a、11a以及内圈滚道面12a、13a构成的两列滚道内,分别能够滚动地配置有多个滚珠14。多个滚珠14成背面彼此组合型(DB)的接触角并与外圈滚道面11a、11a以及内圈滚道面12a、13a接触,构成了多列角接触球轴承。由此,轮毂圈12以及内圈13相对于外圈部件11能够转动。在轮毂圈12的内侧端端部形成有小径层差部12b,在将内圈13外嵌于该小径层差部12b之后,将小径层差部12b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凿紧加工,由此使内圈13与轮毂圈12固定。另外,通过凿紧加工而按压内圈13,由此付与恰当的预压力。轮毂圈12是大致圆柱形状的部件,在其外侧端端部形成有从外径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板状的凸缘部12c。在凸缘部12c,沿周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用于将未图示的轮胎圈以及刹车盘等紧固的轮毂螺栓12d。如图2以及图3所示,配置于图1中右方的内侧端的第1密封部件16具有:圆环状的芯材20,其压入固定于外圈部件11的内侧端端部的内径面;和弹性密封部30,其由固定于芯材20的橡胶或弹性体等构成。芯材20是通过对钢板等金属板实施冲孔以及弯曲等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具有与外圈部件11的内径面固定的圆筒部21、和从圆筒部21的外侧端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突出部22。弹性密封部30具有在轴向上设于轴承内部空间10a侧的第1接触唇31、在轴向上设于轴承内部空间10a的相反侧的第2接触唇32、和设于第1接触唇31与第2接触唇32之间的非接触唇33。第1接触唇31从芯材20的突出部22的内径侧端部朝向轴承内部空间10a侧且朝向径向内侧倾斜地形成。第2接触唇32从芯材20的突出部22的内径侧端部朝向轴承内部空间10a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其具有:外圈部件;经由多个滚动体相对于所述外圈部件能够转动地设置的内圈部件;将所述多个滚动体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保持的保持架;和将所述外圈部件与所述内圈部件之间的轴承内部空间封闭的密封部件,该轮毂单元轴承的特征在于,/n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圆环状的芯材,其具有固定于所述外圈部件的内径面的圆筒部、和从所述圆筒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突出部;和弹性密封部,其固定于所述芯材,/n所述弹性密封部具有:在轴向上设于所述轴承内部空间侧并与所述内圈部件滑动接触的第1接触唇;在轴向上设于所述轴承内部空间的相反侧并与所述内圈部件滑动接触的第2接触唇;和设于所述第1接触唇与所述第2接触唇之间并在与所述内圈部件之间形成迷宫式密封的非接触唇,/n在使所述第1接触唇的基端部和所述非接触唇的基端部一体形成的一体部、与所述芯材的所述突出部的内径侧端部之间的部分的轴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缩颈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03 JP 2019-1604061.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其具有:外圈部件;经由多个滚动体相对于所述外圈部件能够转动地设置的内圈部件;将所述多个滚动体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保持的保持架;和将所述外圈部件与所述内圈部件之间的轴承内部空间封闭的密封部件,该轮毂单元轴承的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圆环状的芯材,其具有固定于所述外圈部件的内径面的圆筒部、和从所述圆筒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突出部;和弹性密封部,其固定于所述芯材,
所述弹性密封部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幸久山口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