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73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包括安装框架、升降滑块二和升降滑块一,所述安装框架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升降滑块一,所述升降滑块一与所述安装框架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滑块一一侧设置有所述升降滑块二,所述升降滑块一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凹槽,所述升降滑块二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连接凹槽插接。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滑块一和升降滑块二,在百叶窗使用过程中可双面控制百叶窗的升降与翻叶,进而方便人们对其进行操作,同时操作过程简单,提高装置实用性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
本技术涉及百叶窗
,具体涉及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
技术介绍
百叶窗是窗子的一种式样,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直棂窗,从战国至汉代各朝代都有运用,竖直条的被称为直棂窗,还有横直条的,叫卧棂窗,卧棂窗即百叶窗的一种原始式样,也可以说它是百叶窗原来的状态。现有的中空百叶窗在使用过程中只能通过单面进行控制百叶窗的升降与翻叶,进而导致在生活中使用不方便,降低装置实用性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解决了现有的中空百叶窗在使用过程中只能通过单面进行控制百叶窗的升降与翻叶,进而导致在生活中使用不方便,降低装置实用性和用户体验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包括安装框架、升降滑块二和升降滑块一,所述安装框架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升降滑块一,所述升降滑块一与所述安装框架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滑块一一侧设置有所述升降滑块二,所述升降滑块一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凹槽,所述升降滑块二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连接凹槽插接。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滑块一另一侧设置有A面把手,所述升降滑块二另一侧设置有B面把手,所述A面把手与所述升降滑块一之间以及所述B面把手与所述升降滑块二之间均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与所述升降滑块一以及所述A面把手均吸合,所述磁铁与所述升降滑块二以及所述B面把手均吸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A面把手可带动升降滑块一运动,同时通过所述A面把手可带动升降滑块一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滑块一以及所述升降滑块二上均设置有滑块侧轴,所述滑块侧轴与所述升降滑块一以及所述升降滑块二均转动连接,所述滑块侧轴缠绕有升降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升降滑块一以及所述升降滑块二运动过程中,所述滑块侧轴也随之运动,进而对所述升降绳进行收卷或者是释放,同时所述升降绳也带动所述百叶窗进行升降。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滑块一以及所述升降滑块二上均设置有翻叶拉绳,所述翻叶拉绳均贯穿所述升降滑块一以及所述升降滑块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升降滑块一以及所述升降滑块二运动过程中,所述翻叶拉绳也随之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架顶端一侧壁上设置有翻叶轮轴,所述翻叶轮轴与所述翻叶拉绳转动连接,所述翻叶轮轴一侧设置有侧轴,所述侧轴与所述翻叶轮轴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与所述侧轴以及所述翻叶轮轴均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翻叶拉绳可带动所述翻叶轮轴转动,同时抱紧所述翻叶轮轴的所述扭簧带动所述侧轴转动。进一步的,所述侧轴一侧设置有D型铁线,所述D型铁线与所述侧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D型铁线外壁上设置有中轴,所述D型铁线贯穿所述中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侧轴通过所述D型铁线可带动所述中轴转动。进一步的,所述中轴一侧壁上设置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与所述中轴转动连接,所述升降绳以及所述翻叶拉绳均与所述百叶窗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中轴带动所述百叶窗进行翻转,进而完成所述百叶窗的翻转闭合。(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的中空百叶窗在使用过程中只能通过单面进行控制百叶窗的升降与翻叶,进而导致在生活中使用不方便,降低装置实用性和用户体验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滑块一和升降滑块二,在百叶窗使用过程中可双面控制百叶窗的升降与翻叶,进而方便人们对其进行操作,同时操作过程简单,提高装置实用性和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中升降滑块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中升降滑块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安装框架;2、百叶窗;3、D型铁线;4、中轴;5、侧轴;6、扭簧;7、翻叶轮轴;8、升降绳;9、升降滑块一;10、升降滑块二;11、翻叶拉绳;12、连接凹槽;13、连接凸起;14、A面把手;15、B面把手,16、滑块侧轴,17、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包括安装框架1、升降滑块二10和升降滑块一9,安装框架1一侧壁上设置有升降滑块一9,升降滑块一9与安装框架1滑动连接,升降滑块一9一侧设置有升降滑块二10,升降滑块一9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凹槽12,升降滑块二10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凸起13,连接凸起13与连接凹槽12插接,升降滑块一9另一侧设置有A面把手14,升降滑块二10另一侧设置有B面把手15,A面把手14与升降滑块一9之间以及B面把手15与升降滑块二10之间均设置有磁铁17,磁铁17与升降滑块一9以及A面把手14均吸合,B面把手15与升降滑块二10之间设置有磁铁17,磁铁17与升降滑块二10以及B面把手15均吸合,通过A面把手14可带动升降滑块一9运动,升降滑块一9以及升降滑块二10上均设置有滑块侧轴16,滑块侧轴16与升降滑块一9以及升降滑块二10均转动连接,滑块侧轴16缠绕有升降绳8,在升降滑块一9以及升降滑块二10运动过程中,滑块侧轴16也随之运动,进而对升降绳8进行收卷或者是释放,同时升降绳8也带动百叶窗2进行升降,升降滑块一9以及升降滑块二10上均设置有翻叶拉绳11,翻叶拉绳11均贯穿升降滑块一9以及升降滑块二10,在升降滑块一9以及升降滑块二10运动过程中,翻叶拉绳11也随之运动,安装框架1顶端一侧壁上设置有翻叶轮轴7,翻叶轮轴7与翻叶拉绳11转动连接,翻叶轮轴7一侧设置有侧轴5,侧轴5与翻叶轮轴7之间设置有扭簧6,扭簧6与侧轴5以及翻叶轮轴7均通过螺钉连接,翻叶拉绳11可带动翻叶轮轴7转动,同时抱紧翻叶轮轴7的扭簧6带动侧轴5转动,侧轴5一侧设置有D型铁线3,D型铁线3与侧轴5通过螺钉连接,D型铁线3外壁上设置有中轴4,D型铁线3贯穿中轴4,侧轴5通过D型铁线3可带动中轴4转动,中轴4一侧壁上设置有百叶窗2,百叶窗2与中轴4转动连接,升降绳8以及翻叶拉绳11均与百叶窗2通过螺钉连接,中轴4带动百叶窗2进行翻转,进而完成百叶窗2的翻转闭合。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一侧壁上设置有升降滑块一9,升降滑块一9与安装框架1滑动连接,升降滑块一一侧设置有升降滑块二10,升降滑块一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凹槽12,升降滑块一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凸起13,连接凸起13与连接凹槽12插接,在百叶窗使用过程中可双面控制百叶窗的升降与翻叶,进而方便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架(1)、升降滑块二(10)和升降滑块一(9),所述安装框架(1)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升降滑块一(9),所述升降滑块一(9)与所述安装框架(1)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滑块一(9)一侧设置有所述升降滑块二(10),所述升降滑块一(9)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凹槽(12),所述升降滑块二(10)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凸起(13),所述连接凸起(13)与所述连接凹槽(12)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架(1)、升降滑块二(10)和升降滑块一(9),所述安装框架(1)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升降滑块一(9),所述升降滑块一(9)与所述安装框架(1)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滑块一(9)一侧设置有所述升降滑块二(10),所述升降滑块一(9)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凹槽(12),所述升降滑块二(10)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凸起(13),所述连接凸起(13)与所述连接凹槽(12)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滑块一(9)另一侧设置有A面把手(14),所述升降滑块二(10)另一侧设置有B面把手(15),所述A面把手(14)与所述升降滑块一(9)之间以及所述B面把手(15)与所述升降滑块二(10)之间均设置有磁铁(17),所述磁铁(17)与所述升降滑块一(9)以及所述A面把手(14)均吸合,所述磁铁(17)与所述升降滑块二(10)以及所述B面把手(15)均吸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把手双控中空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滑块一(9)以及所述升降滑块二(10)上均设置有滑块侧轴(16),所述滑块侧轴(16)与所述升降滑块一(9)以及所述升降滑块二(10)均转动连接,所述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恕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