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冰区的柔性节点耐张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69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冰区的柔性节点耐张塔,属于输电线路领域,包括铁塔本体、阻尼装置和塔头;所述阻尼装置一端与所述铁塔本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阻尼装置另一端与所述塔头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阻尼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铁塔本体上端面四个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平衡耐张塔受到的不平衡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重冰区的柔性节点耐张塔
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重冰区的柔性节点耐张塔。
技术介绍
线路覆冰就是指一个范围内的所有电线都被冰包住的状况。冷的雨滴降落到温度低于冰点(0℃)的物体上,就形成雨凇。如果在电线上发生凝结,就会使电线覆冰。导线覆冰首先是由气象条件决定的,是受温度、湿度、冷暖空气对流、环流以及风等因素决定的综合物理现象。云中或雾中的水滴在0°C或更低时与输电线路导线表面碰撞并冻结时,覆冰现象就产生了;2008年初贵州大面积的遭受了覆冰危害。导线表面发生覆冰现象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大气中必须有足够的过冷却水滴,过冷却水滴与导线接触,过冷却水滴立即冻结在导线表面。覆冰按形成条件及性质可分为A、B、C、D、E五种类型。A型称雨淞覆冰,是在冻雨期发生于低海拔地区的覆冰,持续时间一般较短,环境温度接近冰点,风相当大,积冰透明,在导线上的粘合力很强,冰的密度很高,雨凇覆冰是混合凇覆冰的初级阶段,由于冻雨持续期-般较短,因此,导线覆冰为纯粹的雨淞覆冰的情况相对较少。B型称混合凇,当温度在冰点以下,风比较猛时,则形成混合淞。在混合凇覆冰条件下,水滴冻结比较弱,积冰有时透明,有时不透明,冰在导线上粘合力很强。导线长期暴露于湿气中,便形成混合松。混合淞是--个复合覆冰过程,密度较高,生长速度快,对导线危害特别严重。C型称软雾凇,是由于山区低层云中含有的过冷水滴,在极低温度与风速较小情说下形成的。这种积冰呈白色、不透明、晶状结构、密度小,在导线上附着力相当弱。最初的结冰是单向的,由于导线机械失衡,逐渐围绕导线均匀分布,在此情况下,这种冰对导线一般不构成威胁。D型和E型分别为白霜、雪,白霜是空气中湿气与0C以下的物体接触时,湿气往冷物体表面凝合形成的,白霜在导线上的粘结力十分微弱,即使是轻轻地振动,也可以使白霜脱离所粘结导线的表面,与其他类型覆冰相比,白霜基本不对导线构成严重危害。空气中的干雪或冰晶很难粘结到导线表面。只有当空气中的雪为“湿雪”时,导线才会出现积雪现象。当有强风时,雪片易被风吹落,导线覆雪不可能发生,故导线覆雪受风速制约,因此平原地区或低地势无风地区,导线覆雪现象较山区常见。导线覆冰的基本物理过程是严冬或初春季节,当气温下降至_5~0C,风速为3~15m/s时,如遇大雾或毛毛雨,首先将在导线上形成雨淞,这时如果气温再升高,雨凇则开始融化,如天气继续转晴,则覆冰过程就停止;这时如果天气骤然变冷,出现雨雪天气,冻雨和雪则在粘结强度较高的雨淞面上迅速增长,形成较厚的冰层;如温度继续下降至-15~-8C,原有冰层外则积覆雾淞。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出现多次晴~冷变化天气,短暂的融化加强了冰的密度,如此往复发展将形成雾凇和雨松交替重叠的混合冻结物,即混合淞。当具备了形成覆冰的温度和水汽条件后,风对导线覆冰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将大量的过冷却水滴不断地输向线路,与导线碰撞而被截获并逐步增大形成覆冰现象。据观测,覆冰首先在导线迎风面上成长,当迎风面达到某一覆冰厚度时,导线因重力作用而产生扭转,从而出现了新的迎风面。这样,导线通过不断扭转而使覆冰逐步增大,最终导线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覆冰。除了风速的大小对覆冰有影响外,风向与导线平行时,或当与导线之间的夹角小于45°或大于150度时,覆冰较轻;风向与导线垂直或风向与导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5或小于150度时,覆冰比较严重。除了风速大小和风向会影响覆冰外,线路走向和导线悬挂高度及导线直径都会影响到导线的覆冰力学。-般来说,我国东西走向的导线覆冰,普遍较南北走向的导线覆冰严重,因此在重冰区线路走线时,尽量避免呈东西走向。导线悬挂高度越高,覆冰越严重,因为空气中液水含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有利于覆冰的形成。另外,导线越粗覆冰也越严重。随着覆冰的增加,导线上的机械载荷也会增加,杆塔所受荷载超过设计允许值后发生破坏,由于当连续档线路上不均匀覆冰和不同期脱冰所引起的荷载出现某种不利的组合情况时,杆塔两侧的导线对杆塔产生不平衡张力,当线路上出现大密度的覆冰时,杆(塔)两侧的不平衡张力加剧,当张力不断加大,直至到达杆(塔)、导线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出现了导线断落或杆(塔)倒塌的现象。线路覆冰是输电线路的一种自然灾害。严重覆冰会引起输电线路机械和电气性能降低不对称覆冰还会使导线在风激励下产生自激振荡和大幅舞动,造成金具损坏、导线断股及杆塔倾斜或倒塌等事故。重覆冰线路包括位于中冰区和重冰区的输电线路。目前,国内重覆冰地区的输电线路的抗冰对策,主要从“避”、“防”、“抗”、“脱”、“融”这几个方面进行解决。目前常规杆塔不能够有效的消除减缓覆冰线路中常规杆塔受到的不平衡张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释放纵向不平衡张力的输电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重冰区的柔性节点耐张塔,包括铁塔本体、阻尼装置和塔头;所述阻尼装置一端与所述铁塔本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阻尼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铁塔本体上端面四个角;所述阻尼装置另一端与所述塔头的下端固定连接;铁塔本体为钢构结构采用Q235、Q345、Q420等不同规格角钢用螺栓连接组成;塔头同样为钢结构采用Q235、Q345、Q420等不同规格角钢用螺栓连接组成;铁塔本体和塔头均与常用输电塔结构一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尼装置包括下联板、扭转装置和上联板;所述扭转装置为弹簧;所述下联板与所述铁塔本体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下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联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联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塔头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联板厚度至少为10mm;所述上联板厚度至少为1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联板与所述铁塔本体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联板与所述塔头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栓采用高强度螺栓;所述螺栓性能等级至少为10.9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为热卷法制成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尼装置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弹簧内部;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杆和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杆一端的限位块;所述限位杆依次穿过上联板和下联板;所述限位杆与所述上联板间隙配合;所述限位杆与所述下联板间隙配合;所述限位块位于下联板下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杆为限位螺栓;所述限位块为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栓上端与所述上联板间隙配合;所述限位螺栓下端与所述下联板间隙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螺栓为铰制孔用型螺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螺栓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限位螺母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限位螺栓呈方形分布在所述弹簧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在使用时当塔头上连接的导线覆冰严重受到纵向力时,扭转装置可以保证塔体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重冰区的柔性节点耐张塔,其特征在于:/n包括铁塔本体(1)、阻尼装置和塔头(2);所述阻尼装置一端与所述铁塔本体(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阻尼装置另一端与所述塔头(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阻尼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铁塔本体(1)上端面的四个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冰区的柔性节点耐张塔,其特征在于:
包括铁塔本体(1)、阻尼装置和塔头(2);所述阻尼装置一端与所述铁塔本体(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阻尼装置另一端与所述塔头(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阻尼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铁塔本体(1)上端面的四个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重冰区的柔性节点耐张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装置包括下联板(3)、扭转装置和上联板(4);
所述扭转装置为弹簧(5);
所述下联板(3)与所述铁塔本体(1)上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5)一端与所述下联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联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上联板(4)的上表面与所述塔头(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重冰区的柔性节点耐张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联板(3)厚度至少为10mm;
所述上联板(4)厚度至少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重冰区的柔性节点耐张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联板(3)与所述铁塔本体(1)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上联板(4)与所述塔头(2)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重冰区的柔性节点耐张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栓采用高强度螺栓;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阔郭佳申永鹏容春艳郝军魁高立坡康伟任志刚柴林杰王中亮林榕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