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支柱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367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支柱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壳体、螺栓组、支腿、支撑板,两个中心对称的固定装置壳体通过螺栓组安装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壳体内设置壳体滑槽和坡形块,所述坡形块内设有坡形块滑槽,壳体滑槽和坡形块滑槽均与滑块配合,所述滑块、支撑杆、弧形夹板构成夹持机构,所述支腿与固定装置壳体焊接,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支腿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方式简单,且通过移动滑块就可适应不同直径的建筑支柱,还能在粗糙的沙地上保持稳定不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支柱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固定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支柱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建造复杂的高层建筑的追求一直留存于心。而往往在筑造这些建筑时,作为基础的建筑支柱需要承载一定的负荷。在保护建筑支柱不受雨水、化学物质的侵蚀的同时,还要使其在受到压力的条件下不偏离原有的位置,防止其弯曲变形。传统的固定装置在进行安装和连接时比较麻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需要对固定装置进行改进以适应工作人员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支柱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建筑支柱固定装置安装连接复杂、难以操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支柱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壳体、螺栓组、支腿、支撑板,两个中心对称的固定装置壳体通过螺栓组安装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壳体内设置壳体滑槽和坡形块,所述坡形块内设有坡形块滑槽,壳体滑槽和坡形块滑槽均与滑块配合,所述滑块、支撑杆、弧形夹板构成夹持机构,所述支腿与固定装置壳体焊接,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支腿底端。优选的,所述滑块内部呈倒U形,滑块两侧设有卡臂,卡臂与滑块铰接。滑块两侧铰接的卡臂折叠轻松简便,不影响滑块的移动,还能将滑块牢牢固定。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内设置脚桩,脚桩与支撑板内壁铰接。支撑板适用于光滑平面,支撑板内收纳的脚桩适用于粗糙沙地,提高了不同地质环境下该固定装置的适用性。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壳体两侧设有壳体卡槽,坡形块两侧设有坡形块卡槽,壳体卡槽和坡形块卡槽均与滑块两侧卡臂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弧形夹板上设置弹性垫板。弹性垫板保护建筑支柱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时,起到减震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使用螺栓组将两个中心对称的固定装置壳体连接安装,安装方式简单便捷,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借助坡形块使得夹持机构中的倒U形滑块在滑槽内运动的同时,便于调节夹持机构与建筑支柱的距离,坡形块两侧设置的坡形块卡槽与滑块的卡臂配合,能使夹持机构保持稳定,以满足固定不同直径的建筑支柱的需求;通过折叠收纳在支撑板的脚桩,使该固定装置不仅能在平滑的地面保持稳定,还能在粗糙的沙地上屹立不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固定装置壳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脚桩展开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夹持机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夹持机构中滑块的卡臂折叠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夹持机构固定在坡形块滑槽内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中夹持机构在坡形块滑槽内移动的剖视图。图中:1、螺栓组;2、坡形块;3、壳体滑槽;4、滑块;41、卡臂;5、支撑杆;6、弧形夹板;7、夹持机构;8、固定装置本体;9、支腿;10、支撑板;11、脚桩;12、弹性垫板;13、坡形块卡槽;14、坡形块滑槽;15、壳体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支柱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壳体8、螺栓组1、支腿9、支撑板10,两个中心对称的固定装置壳体8通过螺栓组1安装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壳体8内设置壳体滑槽3和坡形块2,所述坡形块2内设有坡形块滑槽14,壳体滑槽3和坡形块滑槽14均与滑块4配合,所述滑块4、支撑杆5、弧形夹板6构成夹持机构7,所述支腿9与固定装置壳体8焊接,所述支撑板10安装在支腿9底端。其中,所述滑块4内部呈倒U形,滑块4两侧设有卡臂41,卡臂41与滑块4铰接。其中,所述支撑板10内设置脚桩11,脚桩11与支撑板10内壁铰接。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壳体8两侧设有壳体卡槽15,坡形块2两侧设有坡形块卡槽13,壳体卡槽15和坡形块卡槽13均与滑块4两侧卡臂41配合连接。其中,所述弧形夹板6上设置弹性垫板12。本技术为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支柱固定装置,使用时,若已确定待固定建筑支柱的直径与固定装置壳体8直径适配,工作人员可将夹持机构7中滑块4两侧铰接的卡臂41展开,直至与滑块4顶面平行,然后放置在固定壳体内部8的壳体滑槽3中,将卡臂41对准固定壳体8两侧的壳体卡槽15折叠,使卡臂41与壳体卡槽15配合卡死,夹持机构7不再移动,即确定理想夹持固定位置;若未确定待固定建筑支柱的直径,工作人员可将夹持机构7中滑块4两侧铰接的卡臂41展开,直至与滑块4顶面平行,然后放置在坡形块2的坡形块滑槽14中,通过在坡形块滑槽14中的移动,来改变夹持机构7中弧形夹板6与待固定的建筑支柱间的距离,确定好理想夹持固定位置后,将滑块4两侧卡臂41对准坡形块2两侧的坡形块卡槽13折叠,使卡臂41与坡形块卡槽13配合卡死,夹持机构7不再移动,即与待固定的建筑支柱的直径匹配。当夹持机构7固定好建筑支柱后,夹持机构7中弧形夹板6上设置的弹性垫板12可保护建筑支柱起到防震作用。借助螺栓组1安装连接两个中心对称的固定装置壳体8,步骤简单、拆卸轻松,还减轻了工人的负担。当该固定装置放置在平滑的路面上时,仅需使用支腿9底端的支撑板10就可保持平衡;而当该固定装置需要放置在粗糙不平的土地上时,可以拉出支撑板10内的脚桩11,将脚桩11插入泥土中,辅助固定装置坚持屹立不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支柱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壳体(8)、螺栓组(1)、支腿(9)、支撑板(10),其特征在于:两个中心对称的固定装置壳体(8)通过螺栓组(1)安装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壳体(8)内设置壳体滑槽(3)和坡形块(2),所述坡形块(2)内设有坡形块滑槽(14),壳体滑槽(3)和坡形块滑槽(14)均与滑块(4)配合,所述滑块(4)、支撑杆(5)、弧形夹板(6)构成夹持机构(7),所述支腿(9)与固定装置壳体(8)焊接,所述支撑板(10)安装在支腿(9)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支柱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壳体(8)、螺栓组(1)、支腿(9)、支撑板(10),其特征在于:两个中心对称的固定装置壳体(8)通过螺栓组(1)安装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壳体(8)内设置壳体滑槽(3)和坡形块(2),所述坡形块(2)内设有坡形块滑槽(14),壳体滑槽(3)和坡形块滑槽(14)均与滑块(4)配合,所述滑块(4)、支撑杆(5)、弧形夹板(6)构成夹持机构(7),所述支腿(9)与固定装置壳体(8)焊接,所述支撑板(10)安装在支腿(9)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支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内部呈倒U形,滑块(4)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峰郑建平李政吴志轩龚涛万文凯葛荣斌刘寒冰余人杰黄华生余亚翔詹强文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