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尘筒及毛球修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52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粘尘筒及毛球修剪器,粘尘筒包括筒体、粘尘组件、后盖及弹性组件;粘尘组件位于筒体内,后盖连接在粘尘组件的一端,后盖与筒体可拆卸连接以封闭筒体;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件和推力柱,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筒体的内壁上,弹性件用于带动推力柱沿粘尘组件的延伸方向活动,当后盖与筒体连接时,粘尘组件的一端抵接在推力柱上,当后盖与筒体脱离连接时,弹性件通过推力柱将部分粘尘组件弹出筒体外,解决现有的毛球修剪器因手柄内的自锁开关结构极易失效,从而影响粘尘支架的正常取出和收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粘尘筒及毛球修剪器
本技术涉及清洁器
,尤其涉及一种粘尘筒及毛球修剪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毛球修剪器包括机身和与机身连接的手柄,手柄内设置有可移动的粘尘支架,粘尘支架上套设具有粘尘纸的粘纸筒,通过粘纸清除服饰上细小毛屑及灰尘。现有技术中,手柄内设置有自锁开关,自锁开关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卡槽以及通过弹性件连接在外壳内的卡固组件,该卡固组件朝向粘尘支架且可穿过外壳的开口。当需要收纳粘尘支架时,将粘尘支架向手柄内部推动,卡固组件在粘尘支架的抵顶下往外壳的内部移动,直至卡固组件一端的卡接部卡入卡槽内,卡固组件另一端的两个夹持部在外壳开口侧壁的作用下收缩,并夹持住粘尘支架,完成粘尘支架的稳定收纳。当需要使用粘尘支架时,继续向内推动粘尘支架,卡固组件一端的卡接部在粘尘支架的抵顶下脱离卡槽,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该卡固组件的两个夹持部脱离外壳并张开,以释放粘尘支架,从而使粘尘支架弹出手柄。然而,粘尘支架长时间通过自锁开关实现弹出和收纳,极易出现自锁开关结构失效的情况,从而影响粘尘支架的正常取出和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粘尘筒及毛球修剪器,以解决现有的毛球修剪器因手柄内的自锁开关结构极易失效,从而影响粘尘支架的正常取出和收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粘尘筒,包括筒体、粘尘组件、后盖及弹性组件;所述粘尘组件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后盖连接在所述粘尘组件的一端,所述后盖与所述筒体可拆卸连接以封闭所述筒体;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件和推力柱,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推力柱沿所述粘尘组件的延伸方向活动,当所述后盖与所述筒体连接时,所述粘尘组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推力柱上,当所述后盖与所述筒体脱离连接时,所述弹性件通过推力柱将部分所述粘尘组件弹出所述筒体外。本技术通过在筒体与粘尘组件之间设置弹性组件,并将弹性组件设置为包括一端与筒体的内壁连接的弹性件和设置在弹性件一端的推力柱,同时在后盖与筒体连接,通过粘尘组件抵顶推力柱,使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当后盖与筒体脱离连接时,弹性件便可在弹性的作用下带动推力柱以及部分粘尘组件弹出筒体外,从而不仅保证粘尘组件的顺利取出,而且该弹性组件结构简单,不易失效,从而进一步确保粘尘组件的取出可靠性。同时,另外,通过将后盖与粘尘组件的一端连接,这样,在需要使用粘尘组件时,也可先将后盖与筒体脱离连接,并通过往外拉动后盖,便可将粘尘组件的使用部分稳定地拉出至筒体外部,从而进一步保证粘尘组件从筒体内顺利取出。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粘尘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沿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所述弹性件及所述推力柱收纳在所述固定座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挡壁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推力柱的一端,所述第二挡壁上形成有避让口,所述推力柱的另一端可伸出所述避让口并朝向所述粘尘组件。本技术通过将弹性件和推力柱收纳在筒体内壁上的固定座内,有效提高了弹性组件在筒体内的装配稳固性,从而实现对粘尘组件的稳定推动。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推力柱包括沿活动方向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抵接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避让口的尺寸,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避让口的尺寸。本技术通过将推力柱中抵接在弹性件上的第一部分的径向尺寸设置为大于避让口的尺寸,并将位于第一部分一端的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设置为小于避让口,这样,在后盖与筒体脱离连接时,推力柱的第二部分可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从避让口穿出,而第一部分则阻挡在第二挡壁的内侧,从而在保证弹性件及推力柱稳定地装配在固定座上的同时,简化了弹性件与固定座之间的连接结构,从而提高了粘尘筒的装配效率。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推力柱的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挡壁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弹性件的至少部分收纳在所述第一部分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挡壁的内壁上。本技术通过将推力柱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将弹性件的至少部分嵌设在推力柱的第一部分内,提高了弹性件在推力柱上的抵接稳定性,从而使得该弹性件能够沿着推力柱的活动方向稳定压缩或者拉伸,而不会出现弹性件的一端脱离推力柱的情况发生。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筒体的一端内壁上形成有第一螺纹,所述后盖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配合的后盖螺纹。本技术通过将后盖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筒体的一端,确保了粘尘组件在筒体内稳定收纳。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后盖的内侧延伸有卡固部,所述卡固部卡设在所述粘尘组件的一端内壁上,在保证后盖与粘尘组件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的同时,简化了后盖与粘尘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从而使得后盖与粘尘组件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固部包括连接部和从所述连接部的侧壁上往外延伸的凸出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后盖的内侧,所述粘尘组件的内壁上形成有台阶部,所述连接部伸入至所述粘尘组件内,且所述凸出部抵接在所述台阶部远离所述后盖的一侧。本技术通过将卡固部设置为连接在后盖内侧的连接部,并在连接部的侧壁上延伸凸出部,这样,后盖在与粘尘组件装配时,可先将连接部伸入至粘尘组件内,以增大卡固部与粘尘组件之间的配合面,再通过凸出部稳定地卡接在粘尘组件的一端,从而提高了后盖在粘尘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稳固性。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相对且间隔在所述后盖内侧的两个子连接部;每个所述子连接部背离另一所述子连接部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凸出部。本技术通过将连接部设置为两个间隔设置的子连接部,同时在每个子连接部背离彼此的一侧设置凸出部,这样,通过将两个子连接部伸入至粘尘组件的一端,并将每个凸出部卡设在粘尘组件内壁的台阶部上,不仅保证了后盖在粘尘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稳固性,而且两个间隔设置的子连接部从粘尘组件的一端伸入至粘尘组件内部时,可在粘尘组件的内壁的挤压下往朝向彼此的方向收缩,从而便于连接部卡入至粘尘组件内部,同时也提高了连接部的侧壁与粘尘组件的内壁之间的贴合紧密性。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粘尘组件包括粘尘支架和粘尘纸;所述粘尘支架包括支架主体部和设置在支架主体部一端的支架连接部,所述粘尘纸套设在所述支架主体部上,所述支架连接部抵接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所述后盖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部的另一端。本技术通过将粘尘支架的支架连接部抵接在筒体的内壁上,使得粘尘支架在往筒体外部移动或者从筒体外部往内移动过程中,均能够沿着筒体的内壁活动,从而保证粘尘支架在收拉过程中不会发生径向上的偏斜。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后盖朝向所述粘尘支架的一侧延伸有至少一个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架主体部的端面上,以限制后盖内侧的连接部伸入至粘尘主体部内的延伸长度,从而保证连接部侧壁上的凸出部能够稳定地卡设在台阶部的内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尘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210)、粘尘组件(220)、后盖(230)及弹性组件(240);/n所述粘尘组件(220)位于所述筒体(210)内,所述后盖(230)连接在所述粘尘组件(220)的一端,所述后盖(230)与所述筒体(210)可拆卸连接以封闭所述筒体(210);/n所述弹性组件(240)包括弹性件(241)和推力柱(242),所述弹性件(24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筒体(210)的内壁上,所述弹性件(241)用于带动所述推力柱(242)沿所述粘尘组件(220)的延伸方向活动,当所述后盖(230)与所述筒体(210)连接时,所述粘尘组件(220)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推力柱(242)上,当所述后盖(230)与所述筒体(210)脱离连接时,所述弹性件(241)通过所述推力柱(242)将部分所述粘尘组件(220)弹出所述筒体(210)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尘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210)、粘尘组件(220)、后盖(230)及弹性组件(240);
所述粘尘组件(220)位于所述筒体(210)内,所述后盖(230)连接在所述粘尘组件(220)的一端,所述后盖(230)与所述筒体(210)可拆卸连接以封闭所述筒体(210);
所述弹性组件(240)包括弹性件(241)和推力柱(242),所述弹性件(24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筒体(210)的内壁上,所述弹性件(241)用于带动所述推力柱(242)沿所述粘尘组件(220)的延伸方向活动,当所述后盖(230)与所述筒体(210)连接时,所述粘尘组件(220)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推力柱(242)上,当所述后盖(230)与所述筒体(210)脱离连接时,所述弹性件(241)通过所述推力柱(242)将部分所述粘尘组件(220)弹出所述筒体(210)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尘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210)内的固定座(270),所述固定座(270)包括沿所述筒体(210)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挡壁(271)和第二挡壁(272);
所述弹性件(241)及所述推力柱(242)收纳在所述固定座(270)内,所述弹性件(24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挡壁(271)上,所述弹性件(241)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推力柱(242)的一端,所述第二挡壁(272)上形成有避让口(274),所述推力柱(242)的另一端可伸出所述避让口(274)并朝向所述粘尘组件(2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柱(242)包括沿活动方向设置的第一部分(2421)和第二部分(2422),所述第一部分(2421)抵接在所述弹性件(241)的一端,所述第一部分(242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避让口(274)的尺寸,所述第二部分(2422)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避让口(274)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柱(242)的内部呈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部分(2421)朝向所述第一挡壁(271)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弹性件(241)的至少部分收纳在所述第一部分(2421)内,且所述弹性件(241)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部分(2421)朝向所述第一挡壁(271)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粘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10)的一端内壁上形成有第一螺纹(2111),所述后盖(230)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纹(2111)相配合的后盖螺纹(2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30)的内侧延伸有卡固部(250),所述卡固部(250)卡设在所述粘尘组件(220)的一端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部(250)包括连接部(251)和从所述连接部(251)的侧壁上往外延伸的凸出部(252);
所述连接部(25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后盖(230)的内侧,所述粘尘组件(220)的内壁上形成有台阶部(2213),所述连接部(251)伸入至所述粘尘组件(220)内,且所述凸出部(252)抵接在所述台阶部(2213)远离所述后盖(230)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粘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51)包括相对且间隔在所述后盖(230)内侧的两个子连接部(2511);
每个所述子连接部(2511)背离另一所述子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清刘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