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气洗净装置及煤气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344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气洗净装置,包括外筒、内筒及碱液喷射头;外筒套设于内筒,各碱液喷射头固定于内筒上并向其内腔喷液,外筒与内筒之间设有煤气通道,内筒一端设有煤气进口,内筒另一端设有气液分离开口,煤气通道与气液分离开口连通,外筒上设有煤气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煤气洗净装置设计为双层结构,内筒用于酸碱中和反应除去煤气中的酸性物质,使之得到净化,含有碱液的煤气在气液分离开口及煤气通道中气液分离,最后从煤气出口管道处排出至煤气系统管道,解决现有技术中下游高炉煤气系统管道及相关设备容易发生快速腐蚀及堵塞从而影响整个煤气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双层结构的流道布置使得煤气与碱液可以充分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气洗净装置及煤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煤气处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煤气洗净装置及煤气系统。
技术介绍
高炉是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5部分。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故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部分。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有的高炉也喷吹煤粉、重油、天然气等辅助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铁矿石中未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渣口排出。产生的煤气从炉顶排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等的燃料。高炉冶炼的主要产品是生铁,还有副产品高炉渣和高炉煤气。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高炉系统对其内部产生的煤气采用干法除尘工艺之后排出,下游高炉煤气系统管道及相关设备会发生一定的腐蚀现象,较为严重的表现为煤气管道穿孔,补偿器孔蚀开裂、煤气阀门及减压阀组等部件腐蚀、固态盐类结垢堵塞等。研究结果显示高炉煤气管道及附属设施发生腐蚀的根本原因是煤气冷凝水中H+、Cl-离子严重超标。这种快速腐蚀给煤气系统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高炉煤气系统工艺改造的任务迫在眉睫。是故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气洗净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游高炉煤气系统管道及相关设备容易发生快速腐蚀及堵塞从而影响整个煤气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煤气洗净装置,所述煤气洗净装置包括外筒、内筒及至少一个碱液喷射头;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内筒,各所述碱液喷射头固定于所述内筒上并向其内腔喷液,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设有煤气通道,所述内筒的一端设有煤气进口,所述内筒的另一端设有气液分离开口,所述煤气通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开口相连通,所述外筒上设有与所述煤气通道相通的煤气出口。当煤气在所述内筒的内腔流动时,可穿过气液分离开口流入煤气通道。煤气进口处设有煤气进口管道。进一步,所述内筒为缩放喷管结构,所述内筒两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其中部的横截面积。进一步,所述煤气进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气液分离开口的横截面积。进一步,所述外筒的中心轴线处于竖直方向上;所述煤气进口管道位于所述外筒的上端,所述气液分离开口位于所述外筒的下端。进一步,所述煤气出口位于外筒上部的一侧,所述煤气出口处设有煤气出口管道,所述煤气出口管道水平设置。进一步,所述外筒安装于固定基础上,所述固定基础内设有集水池,各所述碱液喷射头安装于所述煤气进口管道上并水平设置,所述煤气洗净装置还包括碱液循环系统,各所述碱液喷射头通过所述碱液循环系统与所述集水池相连通。进一步,所述内筒的下端设有内筒机架,所述内筒机架固定于所述集水池内。进一步,所述煤气通道内安装有脱水层。进一步,所述煤气通道内设有支撑架,所述脱水层通过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煤气通道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煤气洗净装置设计为外筒及内筒的双层结构,内筒用于酸碱中和反应除去煤气中的酸性物质,使之得到净化,含有碱液的煤气在气液分离开口及煤气通道中进行气液分离,最后从所述煤气出口处排出至煤气系统管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游高炉煤气系统管道及相关设备容易发生快速腐蚀及堵塞从而影响整个煤气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双层结构的流道布置使得煤气与碱液可以充分接触。高炉系统排出的煤气经过内筒的煤气进口管道,与碱液喷射头喷出的碱液中和反应后沿内筒管壁穿过气液分离开口后进入到煤气通道中,含有碱液的煤气在气液分离开口及煤气通道中进行气液分离,最后从所述煤气出口管道处排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煤气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气系统,包括煤气洗净装置及煤气系统本体,所述煤气系统本体与所述煤气出口管道连通。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气洗净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0、煤气洗净装置;10、外筒;11、煤气出口管道;20、内筒;21、煤气进口管道;22、气液分离开口;30、碱液喷射头;40、维修平台;50、检修人孔;60、脱水层;70、支撑架;80、内筒机架;90、集水池;101、固定基础;102、外筒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气洗净装置,所述煤气洗净装置100包括外筒10、内筒20及至少一个碱液喷射头30;所述外筒10套设于所述内筒20,各所述碱液喷射头30固定于所述内筒20上并向其内腔喷液,所述外筒10与所述内筒20之间设有煤气通道,所述内筒2的一端设有煤气进口管道21,所述内筒20的另一端设有气液分离开口22,所述煤气进口管道21与所述气液分离开口22相连通,所述外筒10上设有煤气出口管道11。可以理解的是,煤气通道是指位于外筒10内壁与内筒20外壁之间的管道。高炉系统排出的煤气经过内筒20的煤气进口管道21,与碱液喷射头30喷出的碱液中和反应后沿内筒20管壁穿过气液分离开口22后进入到煤气通道中,含有碱液的煤气在气液分离开口22及煤气通道中进行气液分离,最后从所述煤气出口管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气洗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洗净装置(100)包括外筒(10)、内筒(20)及至少一个碱液喷射头(30);/n所述外筒(10)套设于所述内筒(20),各所述碱液喷射头(30)固定于所述内筒(20)上并向其内腔喷液,所述外筒(10)与所述内筒(20)之间设有煤气通道,所述内筒(20)的一端设有煤气进口,所述内筒(20)的另一端设有气液分离开口(22),所述煤气通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开口(22)相连通,所述外筒(10)上设有与所述煤气通道相通的煤气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洗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洗净装置(100)包括外筒(10)、内筒(20)及至少一个碱液喷射头(30);
所述外筒(10)套设于所述内筒(20),各所述碱液喷射头(30)固定于所述内筒(20)上并向其内腔喷液,所述外筒(10)与所述内筒(20)之间设有煤气通道,所述内筒(20)的一端设有煤气进口,所述内筒(20)的另一端设有气液分离开口(22),所述煤气通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开口(22)相连通,所述外筒(10)上设有与所述煤气通道相通的煤气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气洗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0)为缩放喷管结构,所述内筒(20)两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其中部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煤气洗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进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气液分离开口(22)的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气洗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0)的中心轴线处于竖直方向上;所述煤气进口位于所述外筒(10)的上端,所述气液分离开口(22)位于所述外筒(10)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气洗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学羽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