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进流细格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39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进流细格栅,其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格栅机的格栅与机体之间存在间隙,在实际使用时除污效果差造成间隙堵塞影响正常使用,机器的占地面积大功耗大的问题。包括有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的左侧设置有污水收集箱,所述污水收集箱与过滤箱体之间通过进料管连接,所述过滤箱呈中空敞口设置,所述过滤箱体中设置有多层细格栅,所述细格栅的下方设置有导流过滤装置,所述过滤箱体的右侧设置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与过滤箱体之间通过出料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细格栅上的过滤孔分离固体悬浮物,解决了传统耙齿格栅容易缠绕固体悬浮物,导致不易卸料的问题,配合水质监测器的设置保证过滤后水体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进流细格栅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内进流细格栅。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悬浮(包括漂浮)态、胶体和溶解态。污水物理处理的对象主要是可能堵塞水泵叶轮和管道阀门及增加后续处理单元负荷的悬浮物和部分的胶体,因此污水的物理处理一般又称为废水的固液分离处理。废水固液分离从原理上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废水受到一定的限制,悬浮固体在水中流动被去除;另一类是悬浮固体受到一定的限制,废水流动而将悬浮固体抛弃。格栅属于后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内进流细格栅,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的格栅机的格栅与机体之间存在间隙,在实际使用时除污效果差造成间隙堵塞影响正常使用,机器的占地面积大功耗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内进流细格栅,包括有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的左侧设置有污水收集箱,所述污水收集箱与过滤箱体之间通过进料管连接,所述过滤箱体呈中空敞口设置,所述过滤箱体中设置有多层细格栅,所述细格栅的下方设置有导流过滤装置,所述过滤箱体的右侧设置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与过滤箱体之间通过出料管连接。优选的,所述多层细格栅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格栅板、第二格栅板、第三格栅板,所述相邻的格栅之间呈间隔设置留有工作距离,所述第一格栅板上均布有腰型通孔,所述第二格栅板与第三格栅板上均布有圆形通孔,所述第二格栅板的圆形通孔孔径大于第三格栅板的圆形通孔孔径。优选的,所述第三格栅板与过滤箱体的底壁留有工作距离。优选的,所述导流过滤装置由导流板、吸附板构成,所述导流板与细格栅的底部相抵接,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在过滤箱体中,所述吸附板位于导流板的右侧,所述吸附板的底部与过滤箱体的底部留有工作距离。优选的,所述吸附板与过滤箱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吸附板的正面设置有把手。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上方设置有水质监测器,所述过滤箱体的正面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采用透明材质设计,所述观察口与过滤箱体之间采用密封处理。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细格栅上的过滤孔分离固体悬浮物,解决了传统耙齿格栅容易缠绕固体悬浮物,导致不易卸料的问题;(2)本技术过滤箱体的密闭性好,结构简单方便安装维修,过滤箱体中还设置可更换吸附板实际生产中提高除污效果,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内进流细格栅的整体示意图;其中,1-过滤箱体、101-观察口、2-污水收集箱、201-进料管、3-细格栅、301-第一格栅板、302-第二格栅板、303-第三格栅板、4-导流过滤装置、401-导流板、402-吸附板、4021-把手、5-集水箱、6-出料管、601-水质监测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提供了一种内进流细格栅,包括有过滤箱体1,所述过滤箱体1的左侧设置有污水收集箱2,所述污水收集箱2与过滤箱体1之间通过进料管201连接,所述过滤箱体1呈中空敞口设置,所述过滤箱体1中设置有多层细格栅3,所述细格栅3的下方设置有导流过滤装置4,所述过滤箱体1的右侧设置有集水箱5,所述集水箱5与过滤箱体1之间通过出料管6连接。进一步来说,所述多层细格栅3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格栅板301、第二格栅板302、第三格栅板303,所述相邻的格栅之间呈间隔设置留有工作距离,所述第一格栅板301上均布有腰型通孔,所述第二格栅板302与第三格栅板303上均布有圆形通孔,所述第二格栅板302的圆形通孔孔径大于第三格栅板303的圆形通孔孔径。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三格栅板303与过滤箱体1的底壁留有工作距离。进一步来说,所述导流过滤装置4由导流板401、吸附板402构成,所述导流板401与细格栅3的底部相抵接,所述导流板401倾斜设置在过滤箱体1中,所述吸附板402位于导流板401的右侧,所述吸附板402的底部与过滤箱体1的底部留有工作距离。进一步来说,所述吸附板402与过滤箱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吸附板402的正面设置有把手4021。进一步来说,所述出料管6的上方设置有水质监测器601,所述过滤箱体1的正面设置有观察口101,所述观察口101采用透明材质设计,所述观察口101与过滤箱体1之间采用密封处理。所述内进流细格栅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污水收集箱2中的污水通过进料管201输送至过滤处理箱1中,经细格栅3过滤后由导流板401流向吸附板402,由吸附板402吸附过滤后经出料管6排放至集水箱5中,排放时经出料管6上的水质监测器601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排放至集水箱5中,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细格栅上的过滤孔分离固体悬浮物,解决了传统耙齿格栅容易缠绕固体悬浮物,导致不易卸料的问题;过滤箱体的密闭性好,结构简单方便安装维修,过滤箱体中还设置可更换吸附板实际生产中提高除污效果,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整个除污过程中细格栅始终与过滤箱体的内壁贴合不会出现杂志堵塞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使用的多种标准件均是可以从市场上得到的,非标准件则是可以特别定制,本技术所采用的连接方式比如螺栓连接、焊接等也是机械领域中非常常见的手段,专利技术人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进流细格栅,包括有过滤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体(1)的左侧设置有污水收集箱(2),所述污水收集箱(2)与过滤箱体(1)之间通过进料管(201)连接,所述过滤箱体(1)呈中空敞口设置,所述过滤箱体(1)中设置有多层细格栅(3),所述细格栅(3)的下方设置有导流过滤装置(4),所述过滤箱体(1)的右侧设置有集水箱(5),所述集水箱(5)与过滤箱体(1)之间通过出料管(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进流细格栅,包括有过滤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体(1)的左侧设置有污水收集箱(2),所述污水收集箱(2)与过滤箱体(1)之间通过进料管(201)连接,所述过滤箱体(1)呈中空敞口设置,所述过滤箱体(1)中设置有多层细格栅(3),所述细格栅(3)的下方设置有导流过滤装置(4),所述过滤箱体(1)的右侧设置有集水箱(5),所述集水箱(5)与过滤箱体(1)之间通过出料管(6)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内进流细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细格栅(3)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格栅板(301)、第二格栅板(302)、第三格栅板(303),所述相邻的细格栅(3)之间留有工作距离,所述第一格栅板(301)上均布有腰型通孔,所述第二格栅板(302)与第三格栅板(303)上均布有圆形通孔,所述第二格栅板(302)的圆形通孔孔径大于第三格栅板(303)的圆形通孔孔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内进流细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忠周春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