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321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的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总控装置、盖体装置和前开门装置,总控装置连接盖体装置和前开门装置所述的装置本体内设置有垃圾框,所述的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回收滑轨,所述的垃圾框铺设在回收滑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总控装置给盖体装置的伺服电机发送信号,伺服电机制动带动滚珠丝杆运动,进而实现下盖体自动上下移动,实现自动开合盖,方便投递垃圾,通过总控装置给前开门装置的电控锁发送信号,实现前开门装置的装置前开门自动打开,利用装置本体内设置的垃圾框以及装置本体底下的滑轨,将垃圾直接回收或者将套在垃圾框上的垃圾袋解除,回收方便,使用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是生活和生产中所产生的废物,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但两者均会导致环境保护的问题,据统计,全国生活垃圾堆存量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堆填区中的垃圾处理不但会污染地下水和发出臭味,而且很多城市可供堆填的面积已越来越少。焚化则无可避免会产生有毒气体,危害生物体。多数的城市都在研究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和鼓励资源回收。而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现有的垃圾分类所使用的的垃圾回收装置都是利用普通的垃圾桶,其利用手动开合盖的结构,倒垃圾时需要手动将盖子打开,开盖不方便,而且,当垃圾桶满时,需要将垃圾桶内塑料袋整个从下到上拿出来,非常的费力,回收也很不方便,没办法很好的解决垃圾回收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开合盖、回收方便、使用灵活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的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总控装置、盖体装置和前开门装置,所述的盖体装置包括上盖体、下盖体和垃圾投放口,所述的下盖体设置在垃圾投放口上,所述的装置本体侧面设置有滚珠丝杆和伺服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连接滚珠丝杆,所述的下盖体与滚珠丝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总控装置电路连接伺服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制动下盖体上下移动,所述的前开门装置包括装置前开门和电控锁,所述的电控锁连接装置前开门,所述的电控锁与总控装置电路连接,所述的装置本体内设置有垃圾框,所述的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回收滑轨,所述的垃圾框铺设在回收滑轨上。进一步的,所述的装置本体侧面设置有开盖滑轨,所述的下盖体下方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的下盖体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的滚珠丝杆一端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的下盖体通过连接件搭设在开盖滑轨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垃圾框上设置有四个钩子,所述的钩子上套接有垃圾袋。进一步的,所述的总控装置为微程序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的装置本体顶端设置有溢满识别装置,所述的溢满识别装置与总控装置电路连接,所述的溢满识别装置上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的装置本体内还设置有烟雾识别报警装置,所述的烟雾识别报警装置包括烟雾传感器和蜂鸣器,所述的烟雾传感器电路连接蜂鸣器。进一步的,所述的装置本体侧面设置有通风口。进一步的,所述的装置本体内还设置有杀菌灯。进一步的,所述的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电子秤,所述的电子秤电路连接总控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垃圾桶本体、上盖体和下盖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总控装置给盖体装置的伺服电机发送信号,伺服电机制动带动滚珠丝杆运动,进而实现下盖体自动上下移动,实现自动开合盖,方便投递垃圾,通过总控装置给前开门装置的电控锁发送信号,实现前开门装置的装置前开门自动打开,当装置前开门打开后,利用装置本体内设置的垃圾框以及装置本体底下的滑轨,直接将垃圾框拉出,将垃圾直接回收或者将套在垃圾框上的垃圾袋解除,直接回收处理,回收方便,使用灵活;2.本技术通过在装置本体上设置了溢满识别装置、杀菌灯、烟雾识别报警装置和电子秤,使得装置本体的功能多样,可以有效的解决垃圾放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用方便。3.本技术的盖体装置通过连接件将下盖体搭设在垃圾桶本体两侧的开盖滑轨上,同时利用连接件稳定连接下盖体和滚珠丝杆,利用伺服电机驱动实现滚珠丝杆运动进而带动下盖体沿着滑轨上下滑动来开盖,实现开盖稳定,使用方便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盖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盖体结构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前开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装置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主机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总控装置;3-盖体装置;4-前开门装置;31-上盖体;32-下盖体;33-垃圾投放口;34-滚珠丝杆;35-伺服电机;5-开盖滑轨;36-连接件;41-装置前开门;42-电控锁;6-垃圾框;61-钩子;7-回收滑轨;8-溢满识别装置;9-通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为了解决现有的垃圾回收装置利用手动开合盖的结构,倒垃圾时需要手动将盖子打开,开盖不方便,回收费力的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本申请对应的垃圾回收装置是与主机端配合使用的,主机端是垃圾回收装置的总控制端,主机端如图6所示,主机端的作用是实现用户数据绑定,以及视觉识别垃圾分类。而本申请具体公开的是一种垃圾回收装置,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的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总控装置2、盖体装置3和前开门装置4。所述的盖体装置3包括上盖体31、下盖体32和垃圾投放口33,所述的下盖体32设置在垃圾投放口33上,所述的装置本体1侧面设置有滚珠丝杆34和伺服电机35,所述的伺服电机35连接滚珠丝杆34,所述的下盖体32与滚珠丝杆34固定连接,所述的总控装置2电路连接伺服电机35,所述的伺服电机35制动下盖体32上下移动,优选的,所述的装置本体1侧面设置有开盖滑轨5,所述的下盖体32下方设置有连接件36,所述的下盖体32与连接件36固定连接,所述的滚珠丝杆34一端与连接件36固定连接,所述的下盖体32通过连接件36搭设在开盖滑轨5上,所述的下盖体32可以沿着开盖滑轨5前后移动,实现整个垃圾回收装置的开盖和闭合;优选的,本申请的总控装置2为微程序控制器。总控装置2的作用是控制各个装置的开关,当其控制盖体装置3时,其作用是控制下盖体32沿着开盖滑轨5移动,来实现开盖,其使用的是一种微程序控制器,利用微指令产生微操作命令,用若干条微指令组成一段微程序实现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其中微指令来自于主机端,主机端是整个垃圾回收装置的总控制端,主机端通过使用者的操作,给总控装置2发指令,其通过电路连接发送,总控装置2利用微指令组成一段微程序实现一条机器指令,其机器指令就是给伺服电机35发送指令,驱动开盖。实现自动开盖和闭合,投放垃圾方便。所述的前开门装置4包括装置前开门41和电控锁42,所述的电控锁42连接装置前开门41,所述的电控锁42与总控装置2电路连接,其中,总控装置2驱动电控锁42开门的指令同样来自主机端,当主机端有操作管理人员操作前开门打开时,总控装置2驱动电控锁42开门,实现前开门,方便垃圾直接从前开门出,而不需要从下到上拿出,使用省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总控装置、盖体装置和前开门装置,所述的盖体装置包括上盖体、下盖体和垃圾投放口,所述的下盖体设置在垃圾投放口上,所述的装置本体侧面设置有滚珠丝杆和伺服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连接滚珠丝杆,所述的下盖体与滚珠丝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总控装置电路连接伺服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制动下盖体上下移动,所述的前开门装置包括装置前开门和电控锁,所述的电控锁连接装置前开门,所述的电控锁与总控装置电路连接,所述的装置本体内设置有垃圾框,所述的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回收滑轨,所述的垃圾框铺设在回收滑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总控装置、盖体装置和前开门装置,所述的盖体装置包括上盖体、下盖体和垃圾投放口,所述的下盖体设置在垃圾投放口上,所述的装置本体侧面设置有滚珠丝杆和伺服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连接滚珠丝杆,所述的下盖体与滚珠丝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总控装置电路连接伺服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制动下盖体上下移动,所述的前开门装置包括装置前开门和电控锁,所述的电控锁连接装置前开门,所述的电控锁与总控装置电路连接,所述的装置本体内设置有垃圾框,所述的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回收滑轨,所述的垃圾框铺设在回收滑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本体侧面设置有开盖滑轨,所述的下盖体下方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的下盖体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的滚珠丝杆一端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的下盖体通过连接件搭设在开盖滑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框上设置有四个钩子,所述的钩子上套接有垃圾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留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嘉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