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级塑料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18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品级塑料桶,包括桶本体,桶本体包括内桶体和外桶体,内桶体的下端面与外桶体内底壁固定连接,内桶体的外侧壁与外桶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内桶体和外桶体均由透明材质制成;食品级塑料桶还包括封堵件和盖体,封堵件和盖体均由非透明材质制成,封堵件插设于内桶体与外桶体之间的间隙内,封堵件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环形限位件;盖体外侧壁设有外螺纹,内桶体内侧壁设置有与盖体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盖体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保存于内桶体内的食品的新鲜度,保证了食品保存所需避光性的同时方便用户对内桶体内储存的物品进行观察、了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级塑料桶
本技术涉及塑料桶
,具体涉及一种食品级塑料桶。
技术介绍
在现代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对塑料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食品以及食品原料的储存、运输、包装和销售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市场上现有食品级塑料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食品级保存桶只具有单一的保存功能,无保鲜效果;2、现有食品级塑料桶为了保证食品保存所需避光条件通常采用非透明材质制成,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不便于直接观察了解桶内所装载的物品,工作人员需要知道桶内所装载物品的情况时需要打开桶盖,进而易发生因桶盖被盖开而导致桶内保存环境发生变化的问题,若采用透明材质或半透明材质,则避光条件又无法得到准确的保障,同时也无法保证用户对保存物品私密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食品级塑料桶,通过单向进气阀向内桶体内充入食品保鲜所需的保鲜气体,能够有效的保证保存于内桶体内的食品的新鲜度,通过封堵件的设置保证了食品保存所需避光性的同时方便用户通过透明材质制成的外桶体和内桶体对内桶体内储存的物品进行观察、了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打开盖体对桶本体内保存物品观察、了解易污染桶本体内环境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级塑料桶,包括桶本体,所述桶本体包括内桶体和外桶体,所述内桶体和所述外桶体均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内桶体的下端面与所述外桶体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桶体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外桶体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内桶体的上端面与所述外桶体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内桶体的外侧壁与所述外桶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桶体和所述外桶体均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食品级塑料桶还包括封堵件和盖体,所述封堵件和所述盖体均由非透明材质制成,所述封堵件为上端与下端均开口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封堵件插设于所述内桶体与所述外桶体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封堵件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环形限位件,所述环形限位件的内直径等于所述内桶体的内直径,所述环形限位件的外直径等于所述外桶体的外直径;所述盖体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内桶体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盖体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盖体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单向进气阀向内桶体内充入食品保鲜所需的保鲜气体,进而有效的保证保存于内桶体内的食品的新鲜度;封堵件设于内桶体外侧壁与外桶体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内,通过封堵件和盖体均采用非透明材质制成,保证了食品保存所需的避光性;封堵件位于内桶体外侧壁与外桶体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后,环形限位件的下端面与内桶体的上端面和外桶体的上端面接触,当用户需要观察了解内桶体内所储存的物品的情况时,通过提升环形限位件,即可将封堵件从内桶体与外桶体之间的间隙内抽出,方便用户通过透明材质制成的外桶体和内桶体对内桶体内储存的物品进行观察了解,同时不会对内桶体内的保存环境产生污染。进一步地,所述内桶体上端面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外桶体上端面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环形固定件下端面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一卡块的配合、第二卡槽与第二卡块的配合,保证封堵件在内桶体与外桶体之间的间隙内的位置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食品级塑料桶还包括桶把手,所述外桶体侧壁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轴,所述桶把手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桶体底部对称设置有四个固定柱。通过固定柱保证桶本体放置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外桶体底部设置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位于四个所述固定柱围合形成的区域内,所述升降槽内设有升降板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板下端面对称安装有四个万向轮,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板上下垂直运动。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板上下垂直运动,当本技术中的食品级塑料桶较重,用户无法通过提取方式移动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板下降直至万向轮与地面接触,进而即可方便的通过万向轮推动本技术中的食品级塑料桶位置的移动,当本技术中的食品级塑料桶位置无需移动需要固定时,则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板上升直至万向轮隐藏于升降槽内,万向轮不与地面接触,固定柱与地面接触,即可使本技术中的食品级塑料桶位置固定;因此,本技术中的食品级塑料桶便于移动与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液压升降缸和升降开关,所述液压升降缸安装于所述升降槽内顶壁上,所述液压升降缸的升降端与所述升降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开关安装于所述外桶体外侧壁上,所述升降开关与所述液压升降缸电连接。通过升降开关方便的控制液压升降缸的升降。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槽内顶壁还对称设置有位于所述液压升降缸两侧的两个导向柱,所述升降板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相匹配的导向套筒。通过导向柱与导向套筒的配合,对升降板升降过程中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升降板升降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影响。进一步地,所述外桶体外侧壁上设有推手。通过设置推手,进一步便于塑料桶的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一种食品级塑料桶,通过单向进气阀向内桶体内充入食品保鲜所需的保鲜气体,能够有效的保证保存于内桶体内的食品的新鲜度;2、本技术一种食品级塑料桶通过封堵件的插入和抽出,保证了食品保存所需避光性的同时方便用户通过透明材质制成的外桶体和内桶体对内桶体内储存的物品进行观察、了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打开盖体对桶本体内保存物品观察、了解易污染桶本体内环境的问题。3、本技术一种食品级塑料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板上下垂直运动,当本技术中的食品级塑料桶较重,用户无法通过提取方式移动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板下降直至万向轮与地面接触,进而即可方便的通过万向轮推动本技术中的食品级塑料桶位置的移动,当本技术中的食品级塑料桶位置无需移动需要固定时,则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板上升直至万向轮隐藏于升降槽内,万向轮不与地面接触,固定柱与地面接触,即可使本技术中的食品级塑料桶位置固定;因此,本技术中的食品级塑料桶便于移动与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食品级塑料桶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食品级塑料桶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外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内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结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中封堵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种食品级塑料桶移动式的结构示意图。各标记与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内桶体1、外桶体2、封堵件3、盖体4、环形限位件5、单向进气阀6、第一卡槽7、第一卡块8、第二卡槽9、第二卡块10、桶把手11、固定轴12、升降槽13、升降板14、万向轮15、液压升降缸16、升降开关17、导向柱18、导向套筒19、推手20、固定柱2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品级塑料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本体,所述桶本体包括内桶体和外桶体,所述内桶体和所述外桶体均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内桶体的下端面与所述外桶体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桶体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外桶体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内桶体的上端面与所述外桶体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内桶体的外侧壁与所述外桶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桶体和所述外桶体均由透明材质制成;/n所述食品级塑料桶还包括封堵件和盖体,所述封堵件和所述盖体均由非透明材质制成,所述封堵件为上端与下端均开口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封堵件插设于所述内桶体与所述外桶体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封堵件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环形限位件,所述环形限位件的内直径等于所述内桶体的内直径,所述环形限位件的外直径等于所述外桶体的外直径;所述盖体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内桶体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盖体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盖体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级塑料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本体,所述桶本体包括内桶体和外桶体,所述内桶体和所述外桶体均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内桶体的下端面与所述外桶体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桶体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外桶体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内桶体的上端面与所述外桶体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内桶体的外侧壁与所述外桶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桶体和所述外桶体均由透明材质制成;
所述食品级塑料桶还包括封堵件和盖体,所述封堵件和所述盖体均由非透明材质制成,所述封堵件为上端与下端均开口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封堵件插设于所述内桶体与所述外桶体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封堵件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环形限位件,所述环形限位件的内直径等于所述内桶体的内直径,所述环形限位件的外直径等于所述外桶体的外直径;所述盖体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内桶体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盖体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盖体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级塑料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体上端面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外桶体上端面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环形限位件下端面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级塑料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秀美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