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蒜种球包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14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蒜存储包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石蒜种球包装箱,包括包箱体,箱体呈长方体结构,箱体内设有横隔板、纵隔板,横隔板、纵隔板将箱体内分隔成若干石蒜储放腔,每个石蒜储放腔内均设有石蒜定位托架,箱体的底面端边处设有支撑条,支撑条的底面内端向下延伸形成限位卡条;箱体的左侧面设有左标签槽,箱体的后侧面设有与左标签槽连通的左标签插槽,箱体的右侧面设有右标签槽,箱体的前侧面设有与右标签槽连通的右标签插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运输石蒜种球时,每个石蒜种球单独储放,石蒜种球之间不会发生挤压、碰撞、摩擦,石蒜种球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蒜种球包装箱
本技术涉及石蒜存储包装
,尤其涉及一种石蒜种球包装箱。
技术介绍
石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也叫石蒜种球)近球形,秋季出叶,叶狭带状,顶端钝,深绿色,中间有粉绿色带。花呈伞形,伞形花序有花4-7朵,花鲜红色;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强度皱缩和反卷,花被简绿色,雄蕊显著伸出于花被外。石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经常用于展会、园林使用,石蒜种球通常都是通过麻袋包装,运输至展会或者园林后,对石蒜种球进行种植,麻袋包装时,运输过程中石蒜种球的侧壁相互接触、挤压,尤其是经过颠簸的路段时,石蒜种球由于颠簸等原因而容易导致损害;而且用麻袋包装不同石蒜品种,园林工人在种植或展览回收时容易将不同品种的石蒜种球混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石蒜种球运输时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石蒜种球包装箱,该种包装箱能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石蒜种球之间相互挤压而损坏,同时能有效的对石蒜种球进行分类,防止园林工人将不同的石蒜种球混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蒜种球包装箱,包括包箱体,所述的箱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箱体内设有横隔板、纵隔板,所述横隔板、纵隔板将箱体内分隔成若干石蒜储放腔,每个石蒜储放腔内均设有石蒜定位托架,所述箱体的底面端边处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底面内端向下延伸形成限位卡条;所述箱体的左侧面设有左标签槽,所述箱体的后侧面设有与左标签槽连通的左标签插槽,所述箱体的右侧面设有右标签槽,所述箱体的前侧面设有与右标签槽连通的右标签插槽。每个石蒜储放腔内储放一个石蒜种球,并通过石蒜定位托架对每个石蒜种球定位,每个石蒜种球相互隔离,不会接触、碰撞、摩擦;每个箱体的左侧面、右侧面上均可以插入记载石蒜种球信息(品种、大小、种植要求等)的标签;需要装车运输时,箱体上下堆放,上面的箱体底部的限位卡槽卡入下面的箱体的开口端内侧,上下箱体之间能够卡接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绳索捆扎,运输过程中箱体堆放更加稳定、不易侧翻、掉落。作为优选,所述石蒜定位托架包括支撑挡圈、分布在支撑挡圈周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挡圈位于石蒜储放腔的中心位置,每个石蒜储放腔内的支撑板的顶面为一个基准面,每个基准面的中心均设有球状凹腔。每个球状凹腔内储放一个石蒜种球,石蒜定位稳定;而且该种箱体后续可以直接用于石蒜种球种植箱,成箱的石蒜种球运输到展会、园地后,直接在每个石蒜储放腔填装沙土用于种植石蒜种球;该种箱体集石蒜种球储放、石蒜种球运输、石蒜种球种植箱与一体,通用性强。作为优选,每个石蒜储放腔的侧壁对应的横隔板、总隔板的顶面均设有两个弧形凹槽。由于石蒜种球整体呈球状,其上部存在一段茎脖,弧形凹槽可用于石蒜种球上的这段茎脖的定位。作为优选,所述石蒜储放腔的底面位于支撑挡圈的内部设有若干排水通孔。当箱体作为石蒜种球种植箱使用时,需要进行浇水等,排水通孔用于排出多余的水量。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条的侧面设有若干横槽孔。箱体作为石蒜种球储放箱使用时,由于箱体堆叠储放,横槽孔能保障箱体开口端的透气性,保持箱体内空气流通,从而防止箱体内闷湿的环境而导致石蒜种球发根。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前侧面上端设有卡接条,所述箱体的后侧面上端与卡接条的对应处设有卡接槽。箱体作为种植箱使用时,相邻排列的两个箱体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条、卡接槽扣合连接,从而使得箱体排列整齐、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左侧面上端、右侧面上端均设有用于手部握持的把手孔。把手孔为人工搬运提供受力点,搬运更加省力。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石蒜种球包装箱集石蒜种球储放箱、石蒜种球运输箱、石蒜种球种植箱的功能与一体,通用性强;(2)石蒜种球储放在该种蒜种球包装箱内,箱体透气性良好,石蒜种球不易发芽;(3)运输过程中,每个石蒜种球单独储放,石蒜种球之间不会发生挤压、碰撞、摩擦,石蒜种球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后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仰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图1的正视图。图6为石蒜种球储放或运输过程中箱体的上下堆叠状态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处局部剖视图。图8为作为种植箱使用时平铺排列状态示意图。图中:箱体1、横隔板2、纵隔板3、石蒜储放腔4、石蒜定位托架5、支撑挡圈50、支撑板51、球状凹腔52、弧形凹槽6、排水通孔7、石蒜种球8、支撑条100、限位卡条101、横槽孔102、左标签槽103、左标签插槽104、右标签槽105、右标签插槽106、卡接条107、卡接槽108、把手孔10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7所示的一种石蒜种球包装箱,包括包箱体1,箱体1呈长方体结构,箱体1内设有横隔板2、纵隔板3,横隔板2、纵隔板3将箱体内分隔成若干石蒜储放腔4,每个石蒜储放腔4内均设有石蒜定位托架5,石蒜定位托架5包括支撑挡圈50、分布在支撑挡圈周围的支撑板51,支撑挡圈50位于石蒜储放腔的中心位置,每个石蒜储放腔4内的支撑板51的顶面为一个基准面,每个基准面的中心均设有球状凹腔52;每个石蒜储放腔4的侧壁对应的横隔板、总隔板的顶面均设有两个弧形凹槽6,石蒜储放腔4的底面位于支撑挡圈50的内部设有若干排水通孔7。箱体1的底面端边处设有支撑条100,支撑条100的底面内端向下延伸形成限位卡条101,支撑条的侧面设有若干横槽孔102;箱体1的左侧面设有左标签槽103,箱体的后侧面设有与左标签槽连通的左标签插槽104,箱体的右侧面设有右标签槽105,所述箱体的前侧面设有与右标签槽连通的右标签插槽106;箱体1的前侧面上端设有卡接条107,箱体1的后侧面上端与卡接条的对应处设有卡接槽108,箱体1的左侧面上端、右侧面上端均设有用于手部握持的把手孔109。结合附图,本技术的原理如下:如图4所示,每个石蒜储放腔内储放一个石蒜种球8,并通过石蒜定位托架对每个石蒜种球定位,每个石蒜种球相互隔离,不会接触、碰撞、摩擦;每个箱体的左侧面、右侧面上的左标签槽、右标签槽均可以插入记载石蒜种球信息(品种、大小、种植要求等)的标签;箱体作为石蒜种球储放箱、石蒜种球运输箱使用时,如图6所示,箱体上下堆叠,上面的箱体底部的限位卡槽卡入下面的箱体的开口端内侧,上下箱体之间能够卡接连接在一起,无论是堆放还是运输过程中,箱体更加稳定;如图8所示,箱体作为种植箱使用时,相邻排列的两个箱体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条、卡接槽扣合连接,从而使得箱体排列整齐、连接在一起,箱体排列更加整齐、美观。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技术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蒜种球包装箱,包括包箱体,其特征是,所述的箱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箱体内设有横隔板、纵隔板,所述横隔板、纵隔板将箱体内分隔成若干石蒜储放腔,每个石蒜储放腔内均设有石蒜定位托架,所述箱体的底面端边处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底面内端向下延伸形成限位卡条;所述箱体的左侧面设有左标签槽,所述箱体的后侧面设有与左标签槽连通的左标签插槽,所述箱体的右侧面设有右标签槽,所述箱体的前侧面设有与右标签槽连通的右标签插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蒜种球包装箱,包括包箱体,其特征是,所述的箱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箱体内设有横隔板、纵隔板,所述横隔板、纵隔板将箱体内分隔成若干石蒜储放腔,每个石蒜储放腔内均设有石蒜定位托架,所述箱体的底面端边处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底面内端向下延伸形成限位卡条;所述箱体的左侧面设有左标签槽,所述箱体的后侧面设有与左标签槽连通的左标签插槽,所述箱体的右侧面设有右标签槽,所述箱体的前侧面设有与右标签槽连通的右标签插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蒜种球包装箱,其特征是,所述石蒜定位托架包括支撑挡圈、分布在支撑挡圈周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挡圈位于石蒜储放腔的中心位置,每个石蒜储放腔内的支撑板的顶面为一个基准面,每个基准面的中心均设有球状凹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翀江燕朱剑俊鲍淳松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