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生物与医学实验
涉及骨间关节运动学和力学变化,具体涉及--种测试骨间关节运动度变化的方法,尤其是测试足跗骨间关节活动度的方法。技术背景距下关节,又称跟距关节,其结构甚为复杂,对中后足的生物力学起重要作用。但 长期以来因其相对于足部运动幅度较小,并未引起足够认识。随着平足症、胫后肌腱功 能不全、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足部畸形、创伤性及创伤后关节炎等常见病 的治疗由保守转向手术治疗,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融合术,取得了相应的临床疗效,单纯 的距下关节融合术被用来治疗很多成人后足疾病,包括创伤性距跟关节骨关节炎、急性 复杂性跟骨骨折、原发性距跟关节炎、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感染性距跟关节炎。然而经 过长期观察和随访,很多学者发现融合术对中后足关节的活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国外已把中后足活动功能及其他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作为足踝外科的研究重 点,他们通过不同手段探讨了各种手术方式造成的运动学和力学方面的变化,如距下关 节融合术后对踝关节、距舟关节、跟骰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腱的影响。但是,目前大部 分研究往往只对在正常足的简单生物力学进行研究,对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试骨间关节运动度变化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距下关节融合后,采用三维数字化坐标仪进行中后足跗骨间关节活动度的生物力学测试,确定距下关节融合后对中后足周围关节的运动影响程度,包括下述步骤:1)测量三维坐标值,在跟骨、骰骨、足舟 骨、距骨和胫骨远端近踝关节面处分别选取不共线的三个标记点;2)确立三维坐标系,测量上述三个标记点在正常运动状态下和距下关节融合后两个运动状态下的三维坐标值,确定各关节组成骨在运动状态下的相对三维位置关系;3)测量相邻 两块跗骨上的各自三个标记点的相对三维位置变化确定一个跗骨间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骨间关节运动度变化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距下关节融合后,采用三维数字化坐标仪进行中后足跗骨间关节活动度的生物力学测试,确定距下关节融合后对中后足周围关节的运动影响程度,包括下述步骤1)测量三维坐标值,在跟骨、骰骨、足舟骨、距骨和胫骨远端近踝关节面处分别选取不共线的三个标记点;2)确立三维坐标系,测量上述三个标记点在正常运动状态下和距下关节融合后两个运动状态下的三维坐标值,确定各关节组成骨在运动状态下的相对三维位置关系;3)测量相邻两块跗骨上的各自三个标记点的相对三维位置变化确定一个跗骨间关节的相对运动;4)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矩阵转换,计算三维位置关系的变化值,确定距下关节融合后对于中后足周围关节的运动影响程度。2、 根据权利要求l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的非线性方程采用卡当角计算公 式,其计算程序是在一个待定关节面任选三个不共线的标记点A、 B、 C,则由于运动位移由 I位置到II位置的末向量为公式<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formula>其中,位置向量为公式2: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form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军杰,曹成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