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016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包括动力总成、电机控制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空滤器、左纵梁、右纵梁、与左纵梁和右纵梁后端固定连接的前壁板以及与左纵梁和右纵梁后部固定连接且位于前壁板下方的前悬架,动力总成通过左悬置、右悬置、后悬置分别与左纵梁、右纵梁和前悬架固定连接,电机控制器通过第一支架纵向固定于左纵梁上方,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固定于前壁板前侧且和电机控制器沿左右方向错开,空滤器固定于左纵梁上且位于电机控制器前方。其能够充分利用机舱空间,布局紧凑,便于管路和线束布置,提高机舱各个零部件的工作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布置结构领域,具体涉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油耗及排放法规日益加严,混合动力HEV汽车成为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汽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国内外车企依据自身技术优势及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构型,并相继推出了不同构型的PHEV产品。P2构型由于能快速兼容传统变速器,具备较好的产业化基础,且具有动力性好、电机高转速需求降低等优点,已成为混合动力汽车主流构型之一。但目前仍未掌握P2构型的紧凑性机电耦合集成,导致前驱车型布置难度加大,严重制约P2构型的推广应用。综上,现有PHEV混动汽车特别是轿车,普遍具有前舱布置空间局促、热害风险高,管线布置困难等风险问题。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更加紧凑、简洁机舱布置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及车辆,其能够充分利用机舱空间,布局紧凑,便于管路和线束布置,提高机舱各个零部件的工作稳定性。本技术所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包括动力总成、电机控制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空滤器、左纵梁、右纵梁、与左纵梁和右纵梁后端固定连接的前壁板以及与左纵梁和右纵梁后部固定连接且位于前壁板下方的前悬架,所述动力总成通过左悬置、右悬置、后悬置分别与左纵梁、右纵梁和前悬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第一支架纵向固定于左纵梁上方,所述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固定于前壁板前侧,且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和电机控制器沿左右方向错开,所述空滤器固定于左纵梁上且位于电机控制器前方。进一步,所述左纵梁左侧前部固定有电子辅助水泵,左纵梁左侧后部布置有固定于车身上的保险盒。进一步,所述右纵梁外侧前部固定有洗涤液壶,右纵梁外侧后部固定有冷却液壶。进一步,所述冷却液壶包括壶体以及将壶体分隔为两个腔室的隔板,所述两个腔室中的一个设有高温冷却液,另一个设有低温冷却液。进一步,所述左纵梁后端内侧固定有ESC控制系统,所述ESC控制系统纵向布置且朝向动力总成一侧。进一步,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前端与前端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前端框架前侧面固定有冷却模块。进一步,所述冷却模块包括由后向前依次连接的高温散热器、冷却风扇、中冷散热器、冷凝器和低温散热器。进一步,所述电机控制器顶面通过第二支架与ECU模块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和水平支架,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下端与左纵梁固定连接,前支架和后支架顶面与水平支架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机控制器的安装面。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动力总成通过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固定于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结构简单,连接稳固,工作稳定性好,并且根据不同的动力总成宽度,能够将动力总成整体左移或右移,以保证动力总成与左纵梁或右纵梁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通用性和拓展性较好。2、本技术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第一支架纵向固定于左纵梁上方,所述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固定于前壁板前侧,且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和电机控制器沿左右方向错开,优化碰撞吸能空间,同时节约前后方向的布置空间,为空滤器预留足够的布置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机舱布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机控制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ECU模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冷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冷却模块的布置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ESC控制系统的布置示意图。图中,1—左纵梁,2—右纵梁,3—前壁板,4—前悬架,5—动力总成,6—变速器,7—电机控制器,8—制动能量回收系统,9—空滤器,91—空滤器出气管,10—电子辅助水泵,11—保险盒,12—ECU模块,13—洗涤液壶,14—冷却液壶,15—前端框架,16—冷却模块,161—高温散热器,162—冷却风扇,163—中冷散热器,164—冷凝器,17—左悬置,18—右悬置,19—后悬置,20—转向器,21—稳定杆,22—第一支架,221—前支架,222—后支架,223—水平支架,23—第二支架,24—ESC控制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案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完整、清楚地描述。显而易见的,本文所描述的实施说明是本技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本技术中的描述和示出的零部件通常存在不同的配置来进行布置和设计。故以下对附图中描述的本技术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而是基于本技术,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案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位置或方位关系式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或方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知指示或暗示所述零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向,按照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相关说明,说明中的方位词均以驾驶员位置为基准,驾驶员前方为前,即前机舱部分,驾驶员后方为后,及后排座椅、行李箱等部分;左右方向上以驾驶员左右侧为准。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后端焊接固定的前壁板3、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后部固定连接且位于前壁板3下方的前悬架4、动力总成5、电机控制器7、制动能量回收系统8和空滤器9。所述动力总成5为P2构型,通过结构优化将动力总成宽度控制至883mm,满足了多个车型的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间距要求,降低了各车型布置空间不足的风险,增加了P2构型动力总成在不同车型上的移植成功率。动力总成5的变速器6分别通过左悬置17和后悬置19与左纵梁1、前悬架4固定连接,动力总成5的发动机通过右悬置18与右纵梁固定连接。即动力总成通过左悬置17、右悬置18和后悬置19固定于左纵梁1和右纵梁2之间,结构简单,连接稳固,工作稳定性好,并且根据不同的动力总成5宽度,能够将动力总成5整体左移或右移,以保证动力总成5与左纵梁1或右纵梁2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通用性和拓展性较好。为了降低开发成本,所述前壁板3型面与常规燃油车相同,所述前悬架4上布置有转向器20和稳定杆21,所述转向器20和稳定杆21与常规燃油车上的转向器和稳定杆结构相同。所述电机控制器7通过第一支架22纵向固定于左纵梁1上方,所述制动能量回收系统8固定于前壁板3前侧,且制动能量回收系统8和电机控制器7沿左右方向错开,这是由于制动能量回收系统8的控制电机尺寸偏大,与电机控制器7并行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后端固定连接的前壁板(3)以及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后部固定连接且位于前壁板(3)下方的前悬架(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总成(5)、电机控制器(7)、制动能量回收系统(8)和空滤器(9),所述动力总成(5)通过左悬置(17)、右悬置(18)、后悬置(19)分别与左纵梁(1)、右纵梁(2)和前悬架(4)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7)通过第一支架(22)纵向固定于左纵梁(1)上方,所述制动能量回收系统(8)固定于前壁板(3)前侧,且制动能量回收系统(8)和电机控制器(7)沿左右方向错开,所述空滤器(9)固定于左纵梁(1)上且位于电机控制器(7)前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后端固定连接的前壁板(3)以及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后部固定连接且位于前壁板(3)下方的前悬架(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总成(5)、电机控制器(7)、制动能量回收系统(8)和空滤器(9),所述动力总成(5)通过左悬置(17)、右悬置(18)、后悬置(19)分别与左纵梁(1)、右纵梁(2)和前悬架(4)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7)通过第一支架(22)纵向固定于左纵梁(1)上方,所述制动能量回收系统(8)固定于前壁板(3)前侧,且制动能量回收系统(8)和电机控制器(7)沿左右方向错开,所述空滤器(9)固定于左纵梁(1)上且位于电机控制器(7)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左侧前部固定有电子辅助水泵(10),左纵梁(1)左侧后部布置有固定于车身上的保险盒(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纵梁(2)外侧前部固定有洗涤液壶(13),右纵梁(2)外侧后部固定有冷却液壶(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壶(14)包括壶体以及将壶体分隔为两个腔室的隔板,所述两个腔室中的一个设有高温冷却液,另一个设有低温冷却液。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