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饰膜附膜复合加工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283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饰膜附膜复合加工用冷却装置,属于装饰膜加工技术领域,包括辊筒本体,所述辊筒本体一端依次连接散热器、冷却液储存室以及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辊筒本体的另一端,所述辊筒本体包括位于两侧的储水腔以及转动连接于两所述储水腔之间的冷却辊,所述储水腔接近冷却辊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水孔,另一侧设有注水孔,所述冷却辊为中空套筒且内部设有一内腔,所述内腔也为中空套筒且将冷却辊内部分为内腔和外腔两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装饰膜进行充分降温且循环冷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饰膜附膜复合加工用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装饰膜加工
,具体为一种装饰膜附膜复合加工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装饰膜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常生活、包装、电力和公用事业等领域。装饰膜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高温处理,因此装饰膜表面的温度相对较高,出品时需要对其进行降温处理。传统的降温方法是通过室内的空气对其进行冷却,但是这种降温方式需要用到传送台,传送台占地面积较大,对厂房有一定的要求,且冷却效果较慢。为此,相关
的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3125808U提出的“薄膜加工流水线的冷却辊筒”,其包括有转轴及套设于转轴外的辊筒本体,所述的辊筒本体包括有中空套筒及设于中空套筒轴向两端并封闭中空套筒的安装板,所述的转轴穿过该安装板与中空套筒连接,中空套筒的内壁与转轴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为冷却剂放置空间,安装板上设有与冷却剂放置空间及外部导通的冷却剂输送及排除组件。虽然本技术能够满足装置简便且占用空间小的特点。但该申请文件中的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不足,如该方案中辊筒仅有一个,且辊筒的内部结构较为简单,能够达到的降温效果有限,因此仍有待改进的空间。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装饰膜附膜复合加工用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饰膜附膜复合加工用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饰膜附膜复合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辊筒本体,所述辊筒本体一端依次连接散热器、冷却液储存室以及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辊筒本体的另一端,所述辊筒本体包括位于两侧的储水腔以及转动连接于两所述储水腔之间的冷却辊,所述储水腔接近冷却辊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水孔,另一侧设有注水孔,所述冷却辊为中空套筒且内部设有一内腔,所述内腔也为中空套筒且将冷却辊内部分为内腔和外腔两部分。优选的,所述外腔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且相邻所述散热片交错分布在两侧壁上。优选的,所述散热片沿外腔侧壁呈螺旋状分布。优选的,两所述冷却辊相互平行设置且相互紧贴,两所述冷却辊转向相反。优选的,两所述冷却辊内部套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内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储水腔连通,且连接通道可通过水流,所述转轴由电机带动皮带或齿轮驱动。优选的,所述冷却辊、循环泵以及散热器之间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管道的接口处均设有密封橡胶圈。优选的,所述冷却辊和冷却管道均由铜管材质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包括辊筒本体,所述辊筒本体一端依次连接散热器、冷却液储存室以及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辊筒本体的另一端,所述辊筒本体包括位于两侧的储水腔以及转动连接于两所述储水腔之间的冷却辊,所述储水腔接近冷却辊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水孔,另一侧设有注水孔,所述冷却辊为中空套筒且内部设有一内腔,所述内腔也为中空套筒且将冷却辊内部分为内腔和外腔两部分,在对装饰膜进行降温时,冷却液可通过循环泵进入到储水腔中,再通过储水腔内透水孔和转轴内的通孔分别进入到冷却辊的内腔和外腔中,通过外腔和内腔的双层结构对装饰膜进行冷却,其中,外腔的侧壁上呈螺旋状的散热片也带走一部分热量,升温后的冷却液排到散热器中,通过散热器对冷却液进行冷却,再回到冷却液储存室,最后循环到循环泵中,整个冷却装置循环进行,通过双冷却辊的设置,提高装饰膜的降温冷却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凸显辊筒本体内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凸显冷却辊内部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凸显冷却辊内部转轴转动方向结构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散热器;2、冷却液储存室;3、循环泵;4、辊筒本体;41、冷却辊;411、内腔;412、外腔;42、储水腔;421、透水孔;422、注水孔;5、散热片;6、转轴;7、通孔;8、冷却管道;9、密封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饰膜附膜复合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辊筒本体4,辊筒本体4一端依次连接散热器1、冷却液储存室2以及循环泵3,循环泵3的另一端连接辊筒本体4的另一端,辊筒本体4包括位于两侧的储水腔42以及转动连接于两储水腔42之间的冷却辊41,储水腔42接近冷却辊4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若干透水孔421,另一侧设有注水孔422,冷却辊41为中空套筒且内部设有一内腔411,内腔411也为中空套筒且将冷却辊41内部分为内腔411和外腔412两部分。如图3所示,外腔412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5,且相邻散热片5交错分布在两侧壁上,散热片5本身可带走一部分热量,而散热片5的交错分布,增加冷却液的水流路径,加强了冷却辊41的冷却效果。进一步地,散热片5沿外腔412侧壁呈螺旋状分布,通过螺旋状分布的散热片5,能够增加冷却液与散热片5的接触面积,由此可充分带走装饰膜上的热量。如图4所示,两冷却辊41相互平行设置且相互紧贴,两冷却辊41转向相反,装饰膜在冷却过程中,先经过一个冷却辊41,再穿过两个冷却辊41之间,反向绕到第二个冷却辊41上,通过与两个冷却辊41的双面接触,增加装饰膜的冷却面积,提高冷却效率。如图2所示,两冷却辊41内部套设有转轴6,转轴6内设有通孔7,通孔7与储水腔42连通,且连接通道可通过水流,转轴6由电机带动皮带或齿轮驱动,在电机的驱动下,转轴6转动带动冷却辊41进行转动,冷却液通过转轴6内的通孔7进入到储水腔42,再通过储水腔42进入冷却辊41中,实现装饰膜的冷却过程。如图1所示,冷却辊41、循环泵3以及散热器1之间通过冷却管道8连接,冷却管道8的接口处均设有密封橡胶圈9,整个循环过程为密闭结构,在管道接口处设有密封橡胶圈9可以避免管道漏水漏气,防止冷却液与外部空气接触后温度升高。进一步地,冷却辊41和冷却管道8均由铜管材质制成,铜管导热效果较好,通过铜管材质制成的管道可在冷却过程中带走一部分热量,由此能够使冷却辊41的冷却效果更佳。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在进行装饰膜冷却过程中,装饰膜经过两个冷却辊41之间,与冷却辊41进行双面接触,冷却辊41内的冷却液首先通过循环泵3进入到储水腔42中,再通过储水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饰膜附膜复合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辊筒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本体(4)一端依次连接散热器(1)、冷却液储存室(2)以及循环泵(3),所述循环泵(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辊筒本体(4)的另一端,所述辊筒本体(4)包括位于两侧的储水腔(42)以及转动连接于两所述储水腔(42)之间的冷却辊(41),所述储水腔(42)接近冷却辊(4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水孔(421),另一侧设有注水孔(422),所述冷却辊(41)为中空套筒且内部设有一内腔(411),所述内腔(411)也为中空套筒且将冷却辊(41)内部分为内腔(411)和外腔(412)两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饰膜附膜复合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辊筒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本体(4)一端依次连接散热器(1)、冷却液储存室(2)以及循环泵(3),所述循环泵(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辊筒本体(4)的另一端,所述辊筒本体(4)包括位于两侧的储水腔(42)以及转动连接于两所述储水腔(42)之间的冷却辊(41),所述储水腔(42)接近冷却辊(4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水孔(421),另一侧设有注水孔(422),所述冷却辊(41)为中空套筒且内部设有一内腔(411),所述内腔(411)也为中空套筒且将冷却辊(41)内部分为内腔(411)和外腔(412)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饰膜附膜复合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412)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5),且相邻所述散热片(5)交错分布在两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饰膜附膜复合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嘉琳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好嘉优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