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阀套内外孔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256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7
一种陶瓷阀套内外孔加工装置,包括一机架,所述机架呈“L”型,包括一竖直长臂和一卧式底座,所述竖直长臂垂直于卧式底座且设置于卧式底座的一端,所述竖直长臂内部中空,其内部设置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活动套设有一升降环,支撑杆可以提高其稳定性,使升降环在支撑杆上平稳升降。所述升降环与压紧机构连接,所述压紧机构设置于竖直长臂上端,所述升降环还连接有一上压板,所述竖直长臂下部设置有一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设置有一抛光部,所述抛光部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上压板通过压紧机构将产品固定在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抛光部进而对产品进行抛光。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阀套内外孔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陶瓷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陶瓷阀套内外孔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子工业中能够利用电、磁性质的陶瓷,称为电子陶瓷。电子陶瓷是通过对表面、晶界和尺寸结构的控制而最终获得具有新功能的陶瓷。在能源、家用电器、汽车等方面可以广泛应用。普通电子陶瓷常用成型方式包括:流延成型、模压成型、挤制成型。管式陶瓷加工常采用模压成型,造成工件内外表面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的诸如裂纹、毛刺等缺陷。目前普遍采用手工法和超声波法等消除缺陷。手工法费时费力而且需要加工者本人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对于肉眼可见的毛刺,如果粘结强度大,用超声波法根本不行。并且对于管状陶瓷阀套,其内外都是需要较高的光洁度,需要进行精密的抛光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阀套内外孔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抛光不均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阀套内外孔加工装置,包括一机架,所述机架呈“L”型,包括一竖直长臂和一卧式底座,所述竖直长臂垂直于卧式底座且设置于卧式底座的一端,所述竖直长臂内部中空,其内部设置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活动套设有一升降环,支撑杆可以提高其稳定性,使升降环在支撑杆上平稳升降。所述升降环与压紧机构连接,所述压紧机构设置于竖直长臂上端,所述升降环还连接有一上压板,所述竖直长臂下部设置有一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设置有一抛光部,所述抛光部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上压板通过压紧机构将产品固定在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抛光部进而对产品进行抛光。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抛光部包括主转动柱、设置在主转动柱外壁的内抛光刷和活动设置在下压板上的从转动柱,所述从转动柱外内壁设置有外抛光刷,所述从转动柱通过轴承安装在下压板上。如此设置可以对产品进行内外抛光,其抛光效果好。所述从转动柱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均匀分布。从转动柱的数量可以根据产品尺寸进行选择,数量越多,抛光制得的光洁度效果越好,但是数量过多,所受摩擦力大,不便于抛光。所述主转动柱和从转动柱均为磁性材料制得,且二者为异性磁极相对设置。利用磁性材料异性相吸的特点,可以使外抛光刷充分与产品接触,时产品抛光均匀,主转动柱利用磁吸引带动从转动柱,使用时,节约能源,便于维修。所述上压板上有容置主转动柱的定位孔。为了防止抛光时振动出现跳动,将主转动柱进行限位,可以避免在抛光过程中发生跳动,影响抛光效果。所述从转动柱通过可调节杆安装在轴承上。为了适应多种尺寸的产品进行加工,可调节杆可以为伸缩性,翻转性,可以通过多个抛光刷对不同位置进行抛光,进而完成对产品的抛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陶瓷阀套内外孔加工装置,通过设置可调节的上压板和下压板对产品进行固定,采用驱动机构对产品进行抛光,机械化工作,减少了人力劳动,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加工效率,抛光部采用主转动柱带动从转动柱进行内外抛光,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采用磁铁异性相吸作为转动能源,即实现了转动,又节省了能源,最主要的是磁铁相吸时,抛光刷可以充分与产品接触,采用调节杆对外抛光刷进行角度、高度调节以及更换,适用于多种产品。整个装置抛光效果好,抛光效率高,结构简单,便于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1、竖直长臂;12、卧式底座;21、上压板;22、下压板;31、主转动柱;32、内抛光刷;33、从转动柱;34、外抛光刷;35、轴承;36、可调节杆;37、待加工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陶瓷阀套内外孔加工装置,包括一机架,机架呈“L”型,包括一竖直长臂11和一卧式底座12,竖直长臂11垂直于卧式底座12且设置于卧式底座12的一端,竖直长臂11内部中空,其内部设置有一支撑杆,支撑杆上活动套设有一升降环,升降环在支撑杆上上下滑动,滑动稳定,升降环与压紧机构连接,压紧机构为伸缩气缸型号为SZKD-40,伸缩气缸设置于竖直长臂11上端,升降环还连接有一上压板21,上压板21通过伸缩气缸带动,竖直长臂11下部设置有一下压板22,下压板22为固定不动的,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之间设置有一抛光部,抛光部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待加工产品37设置在抛光部,进行抛光。抛光部包括主转动柱31、设置在主转动柱31外壁的内抛光刷32和活动设置在下压板22上的从转动柱33,从转动柱33外内壁设置有外抛光刷34,从转动柱33通过轴承35安装在下压板22上。内抛光刷32对待加工产品37内孔进行抛光研磨,外抛光刷34对待加工产品37的外圆进行抛光研磨。从转动柱33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均匀分布。主转动柱31和从转动柱33均为磁性材料制得,且二者为异性磁极相对设置。上压板21上有容置主转动柱31的定位孔。从转动柱33通过可调节杆36安装在轴承35上。可调节杆36为可伸缩杆,通过铰链安装轴承35,可以对其进行角度调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者在使用时,首先将上压板21通过伸缩气缸驱动向上,将待加工产品37放入抛光部,上压板21下行,将待加工产品37压紧,启动驱动机构,主转动柱31运行,带动内抛光刷32运动,对待加工产品37内部进行抛光研磨,从转动柱33在主转动柱31的磁性吸引下转动,带动外抛光刷34对待加工产品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阀套内外孔加工装置,包括一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呈“L”型,包括一竖直长臂(11)和一卧式底座(12),所述竖直长臂(11)垂直于卧式底座(12)且设置于卧式底座(12)的一端,所述竖直长臂(11)内部中空,其内部设置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活动套设有一升降环,所述升降环与压紧机构连接,所述压紧机构设置于竖直长臂(11)上端,所述升降环还连接有一上压板(21),所述竖直长臂(11)下部设置有一下压板(22),所述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之间设置有一抛光部,所述抛光部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阀套内外孔加工装置,包括一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呈“L”型,包括一竖直长臂(11)和一卧式底座(12),所述竖直长臂(11)垂直于卧式底座(12)且设置于卧式底座(12)的一端,所述竖直长臂(11)内部中空,其内部设置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活动套设有一升降环,所述升降环与压紧机构连接,所述压紧机构设置于竖直长臂(11)上端,所述升降环还连接有一上压板(21),所述竖直长臂(11)下部设置有一下压板(22),所述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之间设置有一抛光部,所述抛光部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阀套内外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部包括主转动柱(31)、设置在主转动柱(31)外壁的内抛光刷(32)和活动设置在下压板(22)上的从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福美来电子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