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直流转换器及应用该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256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流‑直流转换器及应用该转换器的电子装置。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若干第一变压模组、第二变压模组及两第一磁芯,所述第一变压模组包括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所述第二变压模组包括所述初级绕组,所述第二变压模组及若干所述第一变压模组依次套设于两所述第一磁芯之间,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还包括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所述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设置于所述变压器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感器包括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与若干所述初级绕组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器包括第二绕组,所述第二绕组与所述次级绕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直流‑直流转换器,性能更好,电感量、耐压值及安规值更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直流转换器及应用该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直流转换器及应用该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直流-直流转换器(DC-DC)是一种将直流电压转变为另一直流电压的直流变换装置。直流-直流转换器是开关电源设计中重要的元件之一。随着电子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关电源已广泛应用计算机、通信和铁路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轨道交通、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对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安装使用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成本低且易于安装。但现有直流-直流转换器的性能及安规还难以达到理想数值。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性能,且能更好地满足安规要求的变压器及应用该变压器的直流-直流转换器。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若干第一变压模组、第二变压模组及两第一磁芯,所述第一变压模组包括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所述第二变压模组包括所述初级绕组,所述第二变压模组及若干所述第一变压模组依次套设于两所述第一磁芯之间,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还包括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所述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设置于所述变压器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感器包括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与若干所述初级绕组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器包括第二绕组,所述第二绕组与所述次级绕组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变压模组及所述第二变压模组还分别包括变压器骨架,所述变压器骨架包括第一承载部及两抵靠部,两所述抵靠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两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共同形成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初级绕组。可选的,所述变压器骨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承载部及两所述抵靠部,所述第一承载部沿所述通孔的周沿向外延伸,在其中一所述抵靠部上形成第二承载部,所述次级绕组绕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上。可选的,所述第一磁芯包括芯部,所述芯部穿过所述通孔,以使所述变压器骨架套设于所述第一磁芯上。可选的,每一所述次级绕组包括两导片,每一所述导片包括连接端与相接端,两所述导片的相接端互相接触。可选的,所述第二绕组包括衔接端,所述相接端与所述第二绕组的衔接端连接,若干所述初级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组的一端连接。可选的,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还包括基座,所述变压器、所述第一电感器及所述第二电感器均设置于所述基座。可选的,所述基座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变压器、第一电感器及所述第二电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基座还开设有若干安装孔、若干连接孔及若干相接孔,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孔及所述相接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安装孔,每一所述连接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每一所述次级绕组的两所述相接端共同穿过同一所述相接孔。可选的,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导柱、第二导柱及第三导柱,所述第一导柱与所述第二导柱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三导柱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绕组及每一所述初级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柱连接,所述第一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柱连接,每一所述初级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导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以连接若干所述连接端,若干所述相接端及所述衔接端。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直流-直流转换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流-直流转换器,通过将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与变压器集成为一体,有效节省空间。且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第一绕组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器与所述次级绕组连接,不仅有利于进出线的布置,还有效改善了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性能,并使得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具有更优的电感量、耐压值及安规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直流-直流转换器中变压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直流-直流转换器中第一电感器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直流-直流转换器中第二电感器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直流-直流转换器中基座与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直流-直流转换器中基座与连接件的部分组装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直流-直流转换器中的部分组装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组装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直流-直流转换器100基座1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第一安装槽121第二安装槽122安装孔13连接孔14相接孔15收容孔16衔接孔17连结孔18容纳槽19变压器2第一变压模组21初级绕组22次级绕组23导片231本体232连接端233相接端234变压器骨架24、24a第一承载部241、311抵靠部242、312收容槽243、243a通孔244、313第二承载部245第一磁芯25第一底板251第一芯部252第一阻挡部253第一凹槽254第二芯部255第二变压模组26第一电感器3电感器骨架31卡合部314第一绕组32第二磁芯33第二电感器4第二绕组41衔接端411连结端412第三磁芯42第二底板421第三芯部422第二阻挡部423第二凹槽424第一绝缘板5第一连接件61第一导柱611第二导柱612第三导柱613第一导体614第一容纳孔615第二导体616第二容纳孔617第二连接件62第三容纳孔621第四容纳孔622第二绝缘板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直流转换器100。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100包括基座1、变压器2、第一电感器3及第二电感器4。所述基座1用以承载所述变压器2、第一电感器3及第二电感器4。所述第一电感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包括若干第一变压模组、第二变压模组及两第一磁芯,所述第一变压模组包括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所述第二变压模组包括所述初级绕组,所述第二变压模组及若干所述第一变压模组依次套设于两所述第一磁芯之间,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还包括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所述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设置于所述变压器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感器包括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与若干所述初级绕组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器包括第二绕组,所述第二绕组与所述次级绕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包括若干第一变压模组、第二变压模组及两第一磁芯,所述第一变压模组包括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所述第二变压模组包括所述初级绕组,所述第二变压模组及若干所述第一变压模组依次套设于两所述第一磁芯之间,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还包括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所述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设置于所述变压器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感器包括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与若干所述初级绕组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器包括第二绕组,所述第二绕组与所述次级绕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压模组及所述第二变压模组还分别包括变压器骨架,所述变压器骨架包括第一承载部及两抵靠部,两所述抵靠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两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共同形成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初级绕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骨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承载部及两所述抵靠部,所述第一承载部沿所述通孔的周沿向外延伸,在其中一所述抵靠部上形成第二承载部,所述次级绕组绕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包括芯部,所述芯部穿过所述通孔,以使所述变压器骨架套设于所述第一磁芯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次级绕组包括两导片,每一所述导片包括连接端与相接端,两所述导片的相接端互相接触。


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万金朱勇覃浪合樊勤先肖奇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