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衬底上的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240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刚石衬底上的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GaN基HEMT器件在大功率应用下的散热能力差和欧姆接触电阻的问题。其自下而上包括:衬底(1)、缓冲层(2)、GaN层(3)、InAlN外延层(4)和GaN帽层(5)。其中衬底(1)采用金刚石材料,用于外延生长异质结,以增强异质结的散热能力;缓冲层(2)采用BN材料,用于提高外延层质量;GaN层(3)采用N极性面GaN,用于降低欧姆接触电阻。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了GaN/InAlN异质结的散热能力,同时降低了欧姆接触电阻,从而为器件在大功率下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可用制作高频、大功率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刚石衬底上的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金刚石衬底上的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可应用于高频、高功率GaN基HEMT器件。技术背景目前,随着GaN基微波功率器件迅速发展,高频、大功率、高效率的GaNHEMT微波功率器件和MMIC产品不断推出。但是,随着高频、大功率和体积的减小,芯片有源区的热积累效应迅速增加,导致散热问题成为GaN基功率器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传统的GaN基功率器件主要在蓝宝石、碳化硅等衬底材料上生长,这些材料的热导率都比较低,无法及时将器件产生的大量热量散发出去,从而导致器件结温上升,输出功率密度以及效率等性能迅速恶化。基于传统的衬底材料的GaN基功率器件,由于受到衬底和外延材料本身导热能力的限制,仅通过被动冷却技术和传统封装级散热技术也很难满足器件高频、高功率条件下的散热需求。传统的GaN基HEMT器件是在蓝宝石衬底或碳化硅衬底上,外延生长Ga极性面AlGaN/GaN异质结。该异质结,如图1所示,自下而上包括蓝宝石衬底/碳化硅衬底、GaN层、AlGaN层和GaN帽层。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AlGaN/GaN异质结沟道中能够产生高密度、高迁移率的二维电子气,从而形成具有高频特性的HEMT器件。这种Ga极性面的异质结构在制作欧姆接触电极时,要实现源/漏端与二维电子气的连接,需要穿过禁带宽度较大的AlGaN势垒层,这样很难获得低的欧姆接触电阻。此外,当Al组分较高时,AlGaN/GaN异质结构的势垒层会受到较强的压电效应,长时间在高压下工作,会造成器件栅极的电流退化,极大降低器件的电学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金刚石衬底上的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及制备方法,以增强异质结的散热能力、降低欧姆接触电阻,从而改善器件在大功率下工作的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1.一种金刚石衬底上的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构,其自下而上包括:衬底、缓冲层、GaN层、InAlN外延层和GaN帽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其采用金刚石材料,用于外延生长异质结,以增强异质结的散热能力,改善器件在大功率工作下的性能;所述缓冲层,其采用BN材料,用于生长外延结构的缓冲层,以提高外延层质量;所述GaN层,其采用N极性面GaN,用于形成N极性外延结构,以降低欧姆接触电阻。进一步,所述的缓冲层,其厚度为5-100nm。进一步,所述的GaN层,其厚度为500-2000nm。进一步,所述的InAlN外延层,其厚度为20-1000nm,In组分为17%,Al组分为83%。进一步,所述的GaN帽层,其厚度为20-25nm。2.一种金刚石衬底上的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热处理:将金刚石衬底经过打磨和清洗之后,置于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MOCVD反应室中,将反应室的真空度降低到小于2×10-2Torr;向反应室通入氢气,在MOCVD反应室压力达到为20-760Torr条件下,将衬底加热到温度为900-1200℃,并保持5-10min,完成对衬底基片的热处理;2)在热处理后的金刚石衬底上采用MOCVD工艺生长度5-100nm厚的BN外延层;3)在氮气氛围下,对BN外延层进行氮化处理;4)在氮化处理后的BN上,采用MOCVD工艺生长500-2000nm的N极性GaN外延层;5)在N极性GaN上采用MOCVD工艺生长厚度为20-1000nm,In组分为17%,Al组分为83%的InAlN层;6)在InAlN层上采用MOCVD工艺生长厚度为20nm的GaN层。完成对InAlN/GaN异质结的制备。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金刚石作为衬底材料,极大的提高了器件的散热能力,为器件在更高频率和更高功率的工作条件下使用提供了条件。第二,本专利技术由于在金刚石衬底上采用了晶格匹配InAlN/GaN异质结,实现了界面晶格匹配,异质结内部无压电极化效应,同时沟道二维电子气的浓度更高,大大提高了器件的可靠性。第三,本专利技术由于在金刚石衬底上采用了N极性面GaN外延结构,具有更好的2DEG限域性、更强的短沟道效应抑制能力和更低的欧姆接触电阻,改善了器件的功率和频率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AlGaN/GaN异质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制作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照图2,本专利技术的GaN/InAlN异质结包括:衬底1,缓冲层2,GaN外延层3,InAlN层4和GaN帽层5。该衬底1采用金刚石材料,用于外延生长异质结,以增强异质结的散热能力,改善器件在大功率工作下的性能;该缓冲层2采用BN材料,用于生长外延结构的缓冲层,提高外延层质量,其位于衬底1上,厚度为5-100nm;该GaN外延层3采用N极性面GaN材料,用于形成N极性外延结构,以降低欧姆接触电阻,其厚度为500-2000nm,且位于缓冲层2之上;该InAlN层4位于GaN外延层3上,其厚度为20-1000nm,且In组分为17%,Al组分为83%;该GaN帽层5位于InAlN层4之上,其厚度为20nm-25nm。参照图3,本专利技术给出制备金刚石衬底上的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的三种实施例。实施例1,在金刚石衬底上制备BN缓冲层厚度为5nm,N极性面GaN外延层厚度为500nm,InAlN层厚度为20nm,GaN帽层厚度为20nm的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步骤一,对金刚石衬底进行热处理,如图3(a)。将金刚石衬底经过打磨和清洗之后,置于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MOCVD反应室中,将反应室的真空度降低至2×10-2Torr;向反应室通入氢气,在MOCVD反应室压力达到为20Torr条件下,将衬底加热到温度为1000℃,并保持5min,完成对衬底基片的热处理。步骤二,生长BN缓冲层,如图3(b)。在金刚石衬底上采用MOCVD工艺,在反应室温度为1000℃的条件下,调整反应室压力为400Torr,同时通入流量为5000sccm的氨气和流量为15sccm的硼源,生长厚度为5nm的BN外延层。步骤三,对BN缓冲层进行氮化处理。将生长BN缓冲层后的金刚石衬底置于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反应室中,设置反应室温度为1000℃,调整反应室压力为20Torr,通入流量为2000sccm的氨气,对衬底基片进行10min的氮化处理。步骤四,生长N极性GaN外延层,如图3(c)。设置反应室温度为1000℃,再向反应室同时通入流量为2000sccm的氨气和流量为100sccm的镓源,并保持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刚石衬底上的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构,其自下而上包括:衬底(1)、缓冲层(2)、GaN层(3)、InAlN外延层(4)和GaN帽层(5),其特征在于:/n所述衬底(1),其采用金刚石材料,用于外延生长异质结,以增强异质结的散热能力,改善器件在大功率工作下的性能;/n所述缓冲层(2),其采用BN材料,用于生长外延结构的缓冲层,以提高外延层质量;/n所述GaN层(3),其采用N极性面GaN,用于形成N极性外延结构,以降低欧姆接触电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刚石衬底上的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构,其自下而上包括:衬底(1)、缓冲层(2)、GaN层(3)、InAlN外延层(4)和GaN帽层(5),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1),其采用金刚石材料,用于外延生长异质结,以增强异质结的散热能力,改善器件在大功率工作下的性能;
所述缓冲层(2),其采用BN材料,用于生长外延结构的缓冲层,以提高外延层质量;
所述GaN层(3),其采用N极性面GaN,用于形成N极性外延结构,以降低欧姆接触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层(2),其厚度为5-1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结,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GaN层(3),其厚度为500-2000nm;
所述的GaN帽层(5),其厚度为20-2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nAlN外延层(4),其厚度为20-1000nm,In组分为17%,Al组分为8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结,其特征在于:一种金刚石衬底上的N极性面GaN/InAlN异质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热处理:
将金刚石衬底经过打磨和清洗之后,置于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MOCVD反应室中,将反应室的真空度降低到小于2×10-2Torr;
向反应室通入氢气,在MOCVD反应室压力达到为20-60Torr条件下,将衬底加热到温度为900-1200℃,并保持5-10min,完成对衬底基片的热处理;
2)在热处理后的金刚石衬底上采用MOCVD工艺生长度5-100nm厚的BN外延层;
3)在氮气氛围下,对BN外延层进行氮化处理;
4)在氮化处理后的BN上,采用MOCVD工艺生长500-2000nm的N极性GaN外延层;
5)在N极性GaN上采用MOCVD工艺生长厚度为20-1000nm,In组分为17%,Al组分为83%的In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晟瑞彭利萍许文强张金风张怡张雅超任泽阳张进成郝跃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