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保留载荷时序的雨流计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218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保留载荷时序的雨流计数方法,其步骤为:1、采集原始应力谱;2、提取峰谷值点并记录其时间;3、采用四点法载荷循环判断原则,提取全循环载荷和非全循环载荷中的符合规则的点,输出带有时序的载荷识别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更加真实的反映载荷循环加载顺序,从而提高了载荷谱的真实性、准确性,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留载荷时序的雨流计数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具体研究构件的载荷应变特性,尤其是涉及一种保留载荷时序的雨流计数方法。
技术介绍
工程机械的零部件众多,在使用过程中多数零件会受到扭矩以及压力的随机实时载荷,载荷谱即为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其应变或者载荷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载荷谱能够用以记录零件在生命周期中的载荷信息。载荷谱的编制需要借助统计理论处理实测载荷,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是循环计数法。循环计数法是从疲劳的角度考虑,研究载荷数据在结合数据特征计算出的不同量值的出现次数,通过统计量值区间和出现的频次,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这种方法简单便捷、易于实施,缺点是丢失了载荷出现的顺序。目前循环计数法的种类有很多,包括:雨流计数法、振幅计数法、穿级计数法、峰值计数法等。雨流计数法是由英国工程师Matsuiski和Endo提出的,该方法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循环的构型类似于雨水流过一个塔顶的形状。雨流计数法并主要用于工程领域中的疲劳寿命方面,该方法同时保留了幅值和均值两个参数,最终得到均幅值-频次矩阵,属于双参数计数法。相比于其他的计数方法,雨流计数法保留了均值和幅值,考虑了载荷循环的应变特征,能较好地根据构件的应力集中部位局部应力-应变响应来预估计构件的寿命,因此用雨统计数法常常作为统计计数处理的手段。相比于单一载荷,双载荷同时作用的顺序效应,即由载荷顺序所产生的损伤和冲击效应,更应考虑进载荷谱的编制之中,从而使加载时载荷的大小变化趋势更接近真实水平。因此提出一种可以保留载荷循环时序信息的雨流计数法极具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雨流计数法没有考虑载荷循环时序的问题,提出一种保留载荷时序的雨流计数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引入载荷循环开始及结束时间从而弥补载荷谱丢失载荷加载顺序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保留载荷时序的雨流计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集待测件原始应变谱;步骤2:按照时间顺序提取峰谷值点,同时记录每个峰谷值点对应的时间点;步骤3:从第一个峰谷值点开始,每次按顺序读取四个点对载荷循环进行识别,若该四个点为全循环,则执行步骤4,若该四个点为非全循环且不为峰谷值序列最后的四个点,则执行步骤5,若该四个点为非全循环且为峰谷值序列最后的四个点,或者识别的峰谷值点已不足四个点,则执行步骤6;步骤4:对于全循环序列的四个点,则计算中间两个点的幅值和均值,并记录这两个点对应的时间,然后在峰谷值序列中删除这两个点,再顺序补填够四个点,继续识别;步骤5.对于非全循环序列且不为峰谷值序列最后的四个点,则删除其中的第一个点,并记录该点的载荷和对应的时间,然后以第二个点为起始点再补填够四个点,继续识别;步骤6.对于非全循环序列且为峰谷值序列最后的四个点,或者已不足四个的点,则提取出全部这些点,连同步骤5中所删除的那些点,按时间顺序组成序列,并计算这些序列的幅值和均值,再将具有相同幅值和均值的两个半循环合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同时记录下前半个循环的两点发生时间、幅值和均值;步骤7.将步骤4、步骤6记录的所有数据结果输出,即为该待测件原始应变谱改进的识别结果。优选的,采用三点法确定所述峰谷值点,即:如果某一点紧邻的前、后两点都小于该点,则该点定为波峰点,如果某一点紧邻的前、后两点都大于该点,则该点定为波谷点,所有波峰点和波谷点统称为峰谷值点。优选的,在顺序读取的四个点中,设顺序编号为A、B、C、D,若满足:A>B、B≥D、C≤A或者A<B、B≤D、C≥A,则这四个点构成的载荷循环即为全循环,否则为非全循环。优选的,在所述步骤6中,设序列中各个点的值为Y1、Y2、Y3、Y4、Y5…Yn,则采用变程均值计数法,计算幅值和均值分别为:|Y2-Y1|/2、|Y3-Y2|/2……|Yn-Yn-1|/2和|Y2+Y1|/2、|Y3+Y2|/2……|Yn+Yn-1|/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保留载荷时序的雨流计数方法,因为其引入载荷循环开始及结束时间,通过保留载荷循环时序信息使加载时载荷的大小变化趋势更接近真实水平,进而提高了载荷谱的真实性、准确性,更具现实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保留载荷时序的雨流计数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全循环波形图示例一;图3为全循环波形图示例二;图4为载荷循环发散—收敛图;图5为扭矩雨流矩阵图;图6为时间-幅值图;图7为时间-均值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车辆旋转机构为实施例:一种保留载荷时序的雨流计数方法,其步骤如图1所示。步骤1.采集旋转机构原始载荷应变谱(或者应力谱也可以)。步骤2.在应变谱上,采用三点法原则,选取峰谷值点。三点法峰谷值点的选取标准为:如果该点紧邻的前后两点都小于该点,则该点定为波峰点,如图2中的C点;如果该点紧邻的前后两点都大于该点,则该点定为波谷点,如图3中的C点,波峰点和波谷点在以下统称为峰谷值点。按照三点法原则在应变谱上从第一个峰谷值点开始,按顺序提取所有峰谷值点,并同时记录这些峰谷值点对应的时间点,形成峰谷值序列。步骤3.采用连续四点法进行载荷循环的识别。在峰谷值序列中,从第一个峰谷值点开始,按顺序每次提取连续的四个峰谷值点进行载荷识别,设峰谷值点的顺序编号为:A、B、C、D、E、F、H…,若提取的四个峰谷值点的大小关系满足:A>B、B≥D、C≤A,或者A<B、B≤D、C≥A,则这种载荷循环即为全循环,否则为非全循环。若载荷循环为全循环,则执行步骤4;若载荷循环为非全循环,且连续提取的四点并非为峰谷值序列的最后四个点,则执行步骤5;若载荷循环为非全循环,且连续提取的四点为峰谷值序列的最后四个点,或者连续提取的峰谷值点已不足四点,则执行步骤6。步骤4.若提取的四个点A、B、C、D为全循环序列,它们的载荷为X1、X2、X3、X4,则计算中间两个点的幅值|X3-X2|/2和均值|X3+X2|/2,并同时记录下B、C两点的发生时间,将上述信息全部记录保存起来;然后在峰谷值序列中删除B、C两点,再顺序补填两个点,读取A、D、E、F四点再返回步骤3进行识别,若A、D、E、F依然满足全循环条件,则依然执行步骤4的计算方法,若A、D、E、F不满足全循环条件,则执行步骤5或6。步骤5.若提取的四个点A、B、C、D为非全循环序列,且这四点并非峰谷值序列的最后四个点,则删除A点,并记录A点的载荷和对应的时间保存下来,然后以B点为起始点重新按照顺序读取B、C、D、E四点再返回步骤3重新识别,根据识别结果执行步骤4或5或6。步骤6.识别到最后,若剩下的峰谷值点为四个但为非全循环,或者已不足四个,则将最后剩下的几个载荷,以及上述步骤5记录下来的所有删除点的载荷,统一定为发散序列,记为Y1、Y2、Y3、Y4、Y5…Yn,将这些发散序列采用变程均值计数法,计算幅值和均值,记为:|Y2-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留载荷时序的雨流计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采集待测件原始应变谱;/n步骤2.按照时间顺序提取峰谷值点,同时记录每个峰谷值点对应的时间点;/n步骤3.从第一个峰谷值点开始,每次按顺序读取四个点对载荷循环进行识别,若该四个点为全循环,则执行步骤4,若该四个点为非全循环且不为峰谷值序列最后的四个点,则执行步骤5,若该四个点为非全循环且为峰谷值序列最后的四个点,或者识别的峰谷值点已不足四个点,则执行步骤6;/n步骤4.对于全循环序列的四个点,则计算中间两个点的幅值和均值,并记录这两个点对应的时间,然后在峰谷值序列中删除这两个点,再顺序补填够四个点,继续识别;/n步骤5.对于非全循环序列且不为峰谷值序列最后的四个点,则删除其中的第一个点,并记录该点的载荷和对应的时间,然后以第二个点为起始点再补填够四个点,继续识别;/n步骤6.对于非全循环序列且为峰谷值序列最后的四个点,或者已不足四个的点,则提取出全部这些点,连同步骤5中所删除的那些点,按时间顺序组成序列,并计算这些序列的幅值和均值,再将具有相同幅值和均值的两个半循环合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同时记录下前半个循环的两点发生时间、幅值和均值;/n步骤7.将步骤4、步骤6记录的所有数据结果输出,即为该待测件原始应变谱改进的识别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留载荷时序的雨流计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待测件原始应变谱;
步骤2.按照时间顺序提取峰谷值点,同时记录每个峰谷值点对应的时间点;
步骤3.从第一个峰谷值点开始,每次按顺序读取四个点对载荷循环进行识别,若该四个点为全循环,则执行步骤4,若该四个点为非全循环且不为峰谷值序列最后的四个点,则执行步骤5,若该四个点为非全循环且为峰谷值序列最后的四个点,或者识别的峰谷值点已不足四个点,则执行步骤6;
步骤4.对于全循环序列的四个点,则计算中间两个点的幅值和均值,并记录这两个点对应的时间,然后在峰谷值序列中删除这两个点,再顺序补填够四个点,继续识别;
步骤5.对于非全循环序列且不为峰谷值序列最后的四个点,则删除其中的第一个点,并记录该点的载荷和对应的时间,然后以第二个点为起始点再补填够四个点,继续识别;
步骤6.对于非全循环序列且为峰谷值序列最后的四个点,或者已不足四个的点,则提取出全部这些点,连同步骤5中所删除的那些点,按时间顺序组成序列,并计算这些序列的幅值和均值,再将具有相同幅值和均值的两个半循环合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同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新李易黄剑飞杨永海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