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扒齿滚筒式残膜捡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扒齿滚筒式残膜捡拾机构,其构造是:两盘形凸轮(2)固联于心轴(3)上,心轴(3)与机架(4)固联,滚筒(1)两端与心轴(3)铰联,双臂耙(5)的耙杆(7)与滚筒(1)铰联,其横架(6)沿盘形凸轮(2)的轮廓曲线运动,扒齿(8)穿过滚筒(1)的孔眼(18)形成滑动配合,圆柱形扭转弹簧(9)与销轴(10)形成间隙配合,其两杆臂分别作用在滚筒(1)内壁及双臂耙(5)的一根耙杆(7)上,采用上述结构,提高了机构捡膜、脱膜能力,简化了机构,降低了造价。(*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扒齿滚筒式残膜捡拾机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扒齿滚筒式残膜捡拾机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我国已大面积推广应用,而作物收获后的废旧地膜即残膜,会造成一系列危害,需及时予以回收,扒齿滚筒式机构是现有残膜回收机的一种残膜回收机构,该机构由针状扒齿、扒齿座、偏心轴、滚筒构成,工作时,滚筒由传动系统驱动绕两轴线共线的半轴转动,扒齿由滚筒上的孔眼带动绕与滚筒轴线平行的偏心轴转动,依靠偏心作用,使扒齿相对滚筒外表面伸出、缩回,伸出用于捡膜,缩回用于脱膜,(梁乃余,塑料残膜清除机的试验研究,农牧与食品机械,1997年第6期),现有机构扒齿为针状,捡膜能力差;平均每根扒齿需一个铰链,结构复杂;扒齿由滚筒上的孔眼驱动,不仅因存在干磨擦使扒齿、滚筒易于磨损,且在孔眼处易夹持残膜,滚筒上的孔眼为条状孔,加工麻烦,孔眼较大,若各孔眼不安装球铰,则灰尘杂物易通过孔眼进入滚筒内,加剧筒内运动副磨损,若各孔眼安装球铰,则结构更趋复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扒齿不依靠滚筒孔眼驱动,扒齿为圆弧形的扒齿滚筒式残膜捡拾机构,以提高捡膜、脱膜能力和工作性能。本专利技术由心轴[3],滚筒[1],双臂耙[5],盘形凸轮[2],圆柱形扭转弹簧[9]构成,心轴[3]与机架[4]固联的两轴套[15]铰联,心轴[3]的一端带有螺纹段和与之相连的矩形端头,经螺母[16]与机架[4]固联,滚筒[1]为空心等圆柱体,筒体上均布有4-8排间距相等为40~100mm的圆形孔眼[18],其两端各固联一端盖[11],两端盖[11]与心轴[3]铰联,滚筒[1]内壁临近两端处的同一圆周上各均匀地固联数量相同的销轴套[14],两端销轴套[14]一一对应配对,每对销轴套[14]轴线共线且与滚筒[1]轴线平行,位于滚筒[1]内的两形状相同的盘形凸轮[2],对称地固联于心轴[3]上,其盘面与心轴[3]垂直,其轮廓曲线由三圆弧构成,弧为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孤,弧为以点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弧,点O处于心轴[3]的轴线上,为过渡弧,滚筒[1]内装有4-8副双臂耙[5],双臂耙[5]由1根直的横架[6],2根直的耙杆[7]及圆弧形扒齿[8]构成,圆弧形扒齿[8]成一列固联于横架[6]上,齿间距与滚筒[1]上孔眼[18]的间距相等,其圆弧轴线所处平面与横架[6]垂直,2耙杆[7]均为一端固联于横架[6]上,其方向沿着圆弧形扒齿[8]的曲率半径方向,另一-->端各固联一销套[17],两销套[17]轴线共线且与横架[6]轴线平行,双臂耙[5]经销套[17],销轴[10]及滚筒[1]的一对销轴套[14]与滚筒[1]铰联,其横架[6]沿盘形凸轮[2]的轮廓曲线运动,其扒齿[8]穿过滚筒[1]上的孔眼、压板[12]、密封毡[13]与之形成间隙配合,密封毡[13]夹持于压板[12]与滚筒[1]之间,压板[12]与滚筒[1]固联,圆柱形扭转弹簧[9]活套在销轴[10]上形成间隙配合,其两杆臂之一作用在滚筒[1]内壁上,另一作用在双臂耙[5]的一根耙杆[7]上,销轴[10]插入与滚筒[1]固联的销轴套[14]上与之形成间隙配合,工作时,滚筒[1]由传动系统驱动绕心轴[3]转动,经其上的销轴套[14]、销轴[10]带动双臂耙[5]的耙杆[7]随滚筒[1]运动,并使双臂耙[5]的横架[6]沿盘形凸轮[2]轮廓曲线运动,扒齿[8]相对滚筒[1]的孔眼伸出、缩回,伸出用于捡拾残膜,缩回用于脱除残膜,由于盘形凸轮[2]的孤与滚筒[1]同心,因之当双臂耙[5]的横架[6]运动于盘形凸轮[2]轮廓曲线的弧段时,扒齿[8]不伸出滚筒[1]表面,这样便于脱除残膜,圆柱形扭转弹簧[9]始终处于受扭状态,其作用是防止双背耙[5]在运动中其横架[6]脱离盘形凸轮[2]轮廓曲线,松动螺母[16],利用心轴[3]的矩形端头转动心轴[3],可调节凸轮[2]相对机架[4]的位置,改变扒齿[8]相对滚筒[1]的伸、缩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扒齿采用了圆弧型,便于捡拾残膜;扒齿不依靠滚筒的孔眼驱动,免除了扒齿与滚筒间的磨擦及捡膜时的夹膜现象且易于密封;耙架上可随意固联多个扒齿,不会因扒齿数量的增多而增加铰链点数;利用凸轮轮廓曲线的不同形状,可使扒齿在一定区域内不伸出滚筒,脱膜性能增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机构,构造简单,造价低。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B-B剖视面的旋转视图。图4是双臂耙的主视图。图5是双臂耙的侧视图。实施例:心轴[3]用周知的方式与机架[4]固联,内半径为200mm,壁厚为2mm的空心等圆柱体滚筒[1],其滚壁上沿圆周均布6排、每排为7个间距为50mm、孔径为8mm的孔眼[18],用周知的方式在滚筒[1]两端各固联一端盖[11],两端盖[11]与心轴[3]铰联,滚筒[1]内壁临近两端处的同一圆周上各均匀地固联有6个销轴套[14],两端销轴套[14]一一对应配对,每对销轴套[14]轴线共线且与滚筒[1]轴线平行,双臂耙[5]共有6副,它由1根直的横架[6]、-->2根直的耙杆[7]及7个扒齿[8]构成,直径为6mm,曲率半径为160mm,弦长为120mm的圆弧形扒齿[8]用周知的方式成一列等间距地固联于长为380mm的横架[6]上,齿间距与滚筒[1]上孔眼[18]的间距相等,其圆弧轴线所处平面与横架[6]垂直,两根耙杆[7]一端对称地固联于横架[6]上,其方向沿着圆弧形扒齿[8]的曲率半径方向,另一端各固联一销套[17],两销套[17]轴线共线且与横架[6]轴线平行,两形状相同的盘形凸轮[2],位于滚筒[1]内,以周知的方式对称地固联于心轴[3]上,其盘面与心轴[3]垂直,其轮廓曲线由三圆弧构成,弧为以O′为圆心,半径R=145mm的圆弧,弧为以位于心轴[3]轴线上的点O为圆心,半径r=105mm的圆弧,为过渡圆弧,半径为105mm,6幅双臂耙[5]分别经12个销轴[10]与滚筒[1]的6对销轴套[14]铰联,其横架[6]置于盘形凸轮[2]的曲线上,可沿其运动,其扒齿[8]穿过滚筒[1]上的孔眼[18]、压板[12]、密封毡[13]与之形成间隙配合,密封毡[13]夹持于压板[12]与滚筒[1]之间,压板[12]用周知的方式与滚筒[1]固联,有8Nm予紧力矩的圆柱形扭转弹簧[9]活套在销轴[10]上与之形成间隙配合,其两杆臂分别作用在滚筒[1]内壁及双臂耙[5]的一根耙杆[7]上,销轴[10]插入与滚筒[1]固联的销轴套[14]上与之形成间隙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扒齿滚筒式残膜捡拾机械,是由心轴、滚筒、扒齿构成,其特征在于心轴3是一通轴,心轴3上对称地固联两个盘形凸轮2,两盘形凸轮2位于与心轴3相铰联的滚筒1内,滚筒1内壁临近两端处的同一圆周上各均匀地固联数量相同的销轴套14,两端销轴套14一一对应配对,每对销轴套轴线共线且与滚筒的轴线平行,在滚筒内安装4-8副由1根直的横架6,2根直的耙杆7及圆弧形扒齿8组成的双臂耙5,双臂耙5两耙杆均匀为一端与横架6固联,另一端与一销套固联,该两耙杆的两销套轴线共线且与横架轴线平行,扒齿8穿过滚筒周壁上的孔眼与之形成间隙配合,圆柱形扭转弹簧与穿过滚筒的销轴套上的销轴形成间隙配合,使双臂耙与凸轮不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扒齿滚筒式残膜捡拾机械,是由心轴、滚筒、扒齿构成,其特征在于心轴3是一通轴,心轴3上对称地固联两个盘形凸轮2,两盘形凸轮2位于与心轴3相铰联的滚筒1内,滚筒1内壁临近两端处的同一圆周上各均匀地固联数量相同的销轴套14,两端销轴套14一一对应配对,每对销轴套轴线共线且与滚筒的轴线平行,在滚筒内安装4-8副由1根直的横架6,2根直的耙杆7及圆弧形扒齿8组成的双臂耙5,双臂耙5两耙杆均匀为一端与横架6固联,另一端与一销套固联,该两耙杆的两销套轴线共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博友朱瑞祥杨青薛少平姚万生雷树武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