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58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4
提供了一种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外壳;可变导向叶片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个表面上;以及外壳盖,覆盖所述可变导向叶片模块。所述可变导向叶片模块设置为能够分离成至少两个模块并且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为圆柱形的叶片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叶片壳体上的第一连杆构件,所述第二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叶片壳体之间的护罩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护罩壳体中并且根据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驱动而被驱动的第二连杆构件。所述旋转装置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装置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0月30日提交的第10-2019-0136253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被包含于此。
本公开涉及一种旋转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可实现作为压缩机的组件的具有带流量控制功能的叶片的可变导向叶片(VGV)模块,因此可便于将VGV模块组装到压缩机中/从压缩机拆分VGV模块。
技术介绍
根据高性能、高功率电气设备的发展的需求,提供了诸如发电机和电动机的旋转装置。旋转装置的示例包括具有转子支承结构的工业压缩机、泵或车辆空气供应器。具体地,离心式压缩机是通过使用旋转的叶轮向流体施加离心力而压缩流体的装置。离心式压缩机通常包括:驱动单元,产生驱动力;齿轮单元,连接到驱动单元;齿轮箱,齿轮单元安装在其中;旋转轴,插入齿轮箱中并连接到齿轮单元;叶轮,连接到旋转轴以进行旋转并将旋转动能传递到流体以增加流体的压力;涡旋件,支撑叶轮;以及护罩,联接到涡旋件以形成可使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内部空间。通过叶轮压缩的空气经由沿着叶轮的外圆周设置的扩压器被引导到涡旋件。扩压器包括多个叶片并且通过叶片之间的空间将压缩空气释放到涡旋件。扩压器的叶片以预定角度的间隔沿着扩压器的圆周布置,因此可均匀地释放空气。然而,已经出现了控制被释放的空气的量的要求,并且已经存在用于控制扩压器的叶片的角度以控制被释放的空气的量的技术。图1至图4示出了包括叶片14的传统导向叶片模块1。在传统导向叶片模块1中,叶片14连接到环13以控制叶片14的角度,并且环13连接到连接至线性致动器11的旋转臂12的一端从而可旋转。当环13旋转时,叶片14的角度改变,使得可通过叶片14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量改变。然而,由于环13连接到旋转臂12的一端,因此难以精确控制叶片14的开度。另外,由于旋转臂12暴露在传统导向叶片模块1的外部以连接到致动器11,因此可能无法减小整个传统导向叶片模块1的尺寸。另外,由于旋转装置的特性(具体地,配备有环的可变导向叶片(VGV)模块),形成连杆件的部分设置在膨胀机或压缩机的齿轮箱的侧部上,并且致动器和连杆件设置在齿轮箱的被竖直划分的上板上。因此,为了拆卸齿轮箱以进行维护或修理,还需要拆卸VGV模块,这不可避免地要花费很长时间。此外,由于设置在扩压器中的元件不实现为单独的模块,因此不仅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拆卸和组装VGV模块以进行压缩机的维护或修理,而且异物极有可能随着时间渗入并卡在流动路径上的元件之间的间隙中。此外,由于VGV模块的叶片与壳体之间的间隙的公差根据VGV模块的堆叠/联接结构而增大,因此VGV模块中可能发生压力损失。此外,倘若在VGV模块中出现故障,则需要检查VGV模块的内部连杆件。然而,由于VGV模块的部件和元件实现为单独的模块,因此需要从压缩机完全拆卸VGV模块以单独检查连杆件,但这不仅不方便,而且耗时。此外,由于也要拆卸致动器,因此需要在手动操作时检查连杆件,但这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装置,其中,可变导向叶片(VGV)模块的部件和元件被实现为单独的模块,因此可容易地组装或拆卸。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本文所阐述的那些实施例。通过参考下面给出的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实施例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旋转装置包括:外壳;可变导向叶片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个表面上;以及外壳盖,覆盖所述可变导向叶片模块,其中,所述可变导向叶片模块设置为能够分离成至少两个模块并且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为圆柱形的叶片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叶片壳体上的第一连杆构件,所述第二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叶片壳体之间的护罩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护罩壳体中并且根据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驱动而被驱动的第二连杆构件。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可设置为能够通过联接构件彼此联接或彼此分离。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可包括:主轴,沿与所述叶片壳体垂直的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主连杆臂,联接到所述主轴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并因此根据所述主轴的旋转而旋转;控制臂,连接到所述主连杆臂并且形成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及枢转点,设置在所述叶片壳体的一端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控制臂。所述主连杆臂可包括:主体,连接到所述主轴;以及槽,从所述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槽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端可敞开,并且所述槽形成为具有有棱角的U形形状。第一旋转引导构件可设置在所述槽中并且插入所述控制臂的一端中以用于所述控制臂的一端的旋转。所述第一旋转引导构件可包括:第一突起,形成在所述槽的部分之间;以及第一旋转球,围绕所述第一突起形成,以用于所述控制臂的一端的旋转。所述控制臂可包括主体以及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端处,并且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可形成有旋转开口,以分别联接到所述槽和所述第二连杆构件。所述旋转开口可分别在所述主体的两端处以集合符号和子集符号的形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敞开。所述第二连杆构件可包括:控制环,根据所述控制臂围绕所述枢转点的旋转而旋转;多个叶片,连接到所述控制环并且在被打开或关闭的同时使所述多个叶片的取向变化;以及连杆件,设置在所述控制环和所述叶片之间并且将所述控制环的旋转传递到所述叶片。多个引导槽可形成在所述控制环的外圆周表面和内圆周表面之间,所述控制臂的输出端插入所述引导槽中,并且第二旋转引导构件可形成在所述引导槽中,以插入所述控制臂的输出端中。所述第二旋转引导构件可包括:第二突起,形成在所述引导槽中以沿所述第一方向突出;以及第二旋转球,围绕所述第二突起形成,以用于所述控制臂的输出端的旋转。所述连杆件可包括:联接部,联接到所述叶片;以及槽部,从所述联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旋转装置还可包括:突出销,设置在所述控制环的一个表面上,以朝向所述护罩壳体的内部突出并且位于所述槽部中。多个通孔可形成在所述护罩壳体中,所述叶片可旋转地穿过所述通孔,并且所述旋转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通孔与所述叶片之间的衬套。所述旋转装置可包括:滑动垫,设置在所述控制环的中心开口的圆周表面的两侧上,以用于所述控制环的旋转。当所述第一模块插入到所述护罩壳体中时,所述控制臂的输出端可插入到所述第二旋转引导构件中,使得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杆构件联动。所述旋转装置还可包括:止动构件,所述止动构件在所述主连杆臂的两侧设置在所述叶片壳体上以彼此分开,所述止动构件限制所述主连杆臂的旋转。即使当所述外壳盖与所述外壳分离时,也可以辨别所述可变导向叶片模块的内部结构以及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驱动状态。所述旋转装置还可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其中,即使当所述外壳盖与所述外壳分离时,也能够在所述致动器的驱动期间辨别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装置,包括:/n外壳;/n可变导向叶片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个表面上;以及/n外壳盖,覆盖所述可变导向叶片模块,/n其中,所述可变导向叶片模块设置为能够分离成至少两个模块并且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为圆柱形的叶片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叶片壳体上的第一连杆构件,所述第二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叶片壳体之间的护罩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护罩壳体中并且根据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驱动而被驱动的第二连杆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30 KR 10-2019-01362531.一种旋转装置,包括:
外壳;
可变导向叶片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个表面上;以及
外壳盖,覆盖所述可变导向叶片模块,
其中,所述可变导向叶片模块设置为能够分离成至少两个模块并且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为圆柱形的叶片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叶片壳体上的第一连杆构件,所述第二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叶片壳体之间的护罩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护罩壳体中并且根据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驱动而被驱动的第二连杆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设置为能够通过联接构件彼此联接或彼此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包括:主轴,沿与所述叶片壳体垂直的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主连杆臂,联接到所述主轴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并因此根据所述主轴的旋转而旋转;控制臂,连接到所述主连杆臂并且形成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及枢转点,设置在所述叶片壳体的一端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控制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所述主连杆臂包括:主体,连接到所述主轴;以及槽,从所述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所述槽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端敞开,并且所述槽形成为具有有棱角的U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第一旋转引导构件设置在所述槽中并且插入所述控制臂的一端中以使所述控制臂的一端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转引导构件包括:第一突起,形成在所述槽的部分之间;以及第一旋转球,围绕所述第一突起形成,以用于所述控制臂的一端的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臂包括主体以及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端处,并且
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形成有旋转开口,并因此分别联接到所述槽和所述第二连杆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所述旋转开口分别在所述主体的两端处以集合符号和子集符号的形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敞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杆构件包括:控制环,根据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东勋
申请(专利权)人:韩华压缩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