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梁连接配件及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52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暗梁连接配件及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其中,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包括:支撑柱和暗梁组;暗梁组包括纵横交叉设置的多个第一暗梁和多个第二暗梁,以及暗梁连接配件,第一暗梁和第二暗梁的交叉处通过暗梁连接配件固定连接形成交叉组件;交叉组件包括第一交叉组件,支撑柱与第一交叉组件连接。本申请的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第一暗梁贯穿第二暗梁,通过暗梁连接组件连接第一暗梁和第二暗梁的交叉处形成交叉组件,使得楼盖的安装和装配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暗梁连接配件及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暗梁连接配件及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轻钢房屋屋架多为三角型屋架,现有的轻钢房屋屋架多为三角型布置,这种布置方式无法设置屋面的转角露台。想要设置带屋面的转角露台,需要将屋架设计为人字形屋架,传统轻钢人字形屋架需要在柱两侧布置梁,该布置方式影响建筑外立面且梁与屋架连接非常麻烦,费工费时,经济性和可靠性都太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暗梁连接配件及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暗梁连接配件,包括连接板、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连接板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由第二板的部分板体弯折形成;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间隔预定距离设置,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开口方向相同,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设置于第一板的两侧。可选择地,第一板和第二板形成十字形板,第二板包括第一连接翼和第二连接翼;第一卡槽形成于第一连接翼上,第二卡槽形成于第二连接翼上,第一连接翼和第二连接翼属于连接板的同一条十字边。可选择地,第一连接翼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分别与第一连接翼垂直,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相对设置;第二连接翼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三弯折板和第四弯折板,第三弯折板和第四弯折板分别与第二连接翼垂直,第三弯折板和第四弯折板相对设置。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包括:支撑柱和暗梁组;暗梁组包括纵横交叉设置的多个第一暗梁和多个第二暗梁,以及暗梁连接配件,第一暗梁和第二暗梁的交叉处通过暗梁连接配件固定连接形成交叉组件;交叉组件包括第一交叉组件,支撑柱与第一交叉组件连接。可选择地,暗梁连接配件设置在第一交叉组件的交叉处,第一板与第一暗梁连接,第二板与第二暗梁连接,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分别与贯穿第二暗梁两侧的第一暗梁连接。可选择地,第一暗梁和第二暗梁垂直设置,第二暗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截面形状和第一暗梁的截面形状相同,第一暗梁从第一开口穿过第二暗梁。可选择地,支撑柱的顶端与第一交叉组件抵接,支撑柱分别与第一交叉组件两侧的第一暗梁、第二暗梁连接。可选择地,支撑柱通过连接部与第一交叉组件连接;连接部包括套管以及与套管的顶端连接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连接套管套设在支撑柱上,第一安装板与第一暗梁连接,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二暗梁连接。可选择地,套管为中空的方管,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设置在套管的相邻边上。可选择地,屋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还包括屋面板,屋面板为斜屋面或平屋面,暗梁组设置在屋面板的第一侧。本申请的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第一暗梁贯穿第二暗梁,通过暗梁连接组件连接第一暗梁和第二暗梁的交叉处形成交叉组件,使得楼盖的安装和装配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一示例中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示例中暗梁连接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示例暗梁连接配件另一视角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示例中交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示例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向量可以相互任意组合。目前,现有的轻钢房屋屋架多为三角型布置,这种布置方式无法设置屋面的转角露台。想要设置带屋面的转角露台,需要将屋架设计为人字形屋架,传统轻钢人字形屋架需要在柱两侧布置梁,该布置方式影响建筑外立面且梁与屋架连接非常麻烦,费工费时,经济性和可靠性都太差。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包括:支撑柱20和暗梁组30;暗梁组30包括纵横交叉设置的多个第一暗梁31和多个第二暗梁32,以及暗梁连接配件4,第一暗梁31和第二暗梁32的交叉处通过暗梁连接配件4固定连接形成交叉组件35;交叉组件35包括第一交叉组件351,支撑柱20与第一交叉组件351连接。支撑柱20与第一交叉组件351连接,装配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暗梁连接配件4,暗梁连接配件4用于连接交叉组件35处交叉的第一暗梁31和第二暗梁32,如图2、3所示,暗梁连接配件4包括连接板40、第一卡槽001和第二卡槽002,连接板40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板41和第二板42,第一卡槽001和第二卡槽002由第二板42的部分板体弯折形成;第一卡槽001和第二卡槽002间隔预定距离设置,第一卡槽001和第二卡槽002的开口方向相同,第一卡槽001和第二卡槽002分别设置于第一板41的两侧。为了使得安装后的交叉组件35的结构更加稳定,第一卡槽001和第二卡槽002间隔的距离与第二暗梁32的宽度相等。如图2、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暗梁连接配件4的第一板41和第二板42形成十字形板,第二板42包括第一连接翼421和第二连接翼422;第一卡槽001形成于第一连接翼421上,第二卡槽002形成于第二连接翼422上,第一连接翼421和第二连接翼422属于连接板40的同一条十字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暗梁连接配件4的第一板41包括第三连接翼411和第四连接翼412,第三连接翼411和第四连接翼412属于连接板40的同一条十字边。为了便于安装,第一连接翼421和第二连接翼422上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第三连接翼411和第四连接翼412上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暗梁连接配件4,第一连接翼421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弯折板423和第二弯折板424,第一弯折板423和第二弯折板424分别与第一连接翼421垂直,第一弯折板423和第二弯折板424相对设置;第二连接翼422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三弯折板425和第四弯折板426,第三弯折板425和第四弯折板426分别与第二连接翼422垂直,第三弯折板425和第四弯折板426相对设置。为了便于安装,第一弯折板423、第二弯折板424上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第三弯折板425、第四弯折板426上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包括:支撑柱20和暗梁组30。暗梁组30包括纵横交叉设置的多个第一暗梁31和多个第二暗梁32,以及暗梁连接配件4,第一暗梁31和第二暗梁32的交叉处通过暗梁连接配件4固定连接形成交叉组件35,交叉组件35包括第一交叉组件351,支撑柱20与第一交叉组件35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暗梁连接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40)、第一卡槽(001)和第二卡槽(002),所述连接板(40)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板(41)和第二板(42),所述第一卡槽(001)和所述第二卡槽(002)由所述第二板(42)的部分板体弯折形成;/n所述第一卡槽(001)和所述第二卡槽(002)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所述第一卡槽(001)和所述第二卡槽(002)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卡槽(001)和所述第二卡槽(0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板(41)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暗梁连接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40)、第一卡槽(001)和第二卡槽(002),所述连接板(40)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板(41)和第二板(42),所述第一卡槽(001)和所述第二卡槽(002)由所述第二板(42)的部分板体弯折形成;
所述第一卡槽(001)和所述第二卡槽(002)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所述第一卡槽(001)和所述第二卡槽(002)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卡槽(001)和所述第二卡槽(0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板(41)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梁连接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41)和所述第二板(42)形成十字形板,所述第二板(42)包括第一连接翼(421)和第二连接翼(422);
所述第一卡槽(001)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翼(421)上,所述第二卡槽(002)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翼(422)上,所述第一连接翼(421)和所述第二连接翼(422)属于所述连接板(40)的同一条十字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暗梁连接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翼(421)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弯折板(423)和第二弯折板(424),所述第一弯折板(423)和第二弯折板(424)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翼(421)垂直,所述第一弯折板(423)和所述第二弯折板(424)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翼(422)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三弯折板(425)和第四弯折板(426),所述第三弯折板(425)和所述第四弯折板(426)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翼(422)垂直,所述第三弯折板(425)和所述第四弯折板(426)相对设置。


4.一种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20)和暗梁组(30);
所述暗梁组(30)包括纵横交叉设置的多个第一暗梁(31)和多个第二暗梁(32),以及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暗梁连接配件(4),所述第一暗梁(31)和所述第二暗梁(32)的交叉处通过所述暗梁连接配件(4)固定连接形成交叉组件(35);
所述交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越穆嵩宫大壮尹稷华陶铮饶静刘延智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