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638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原楼板和新楼板,所述原楼板的下方连接有支撑原梁,所述原楼板与新楼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原楼板和新楼板连接强度的连接钢筋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连接钢筋组件,有助于提高原楼板和新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城市建设,已经由新建建筑为主,逐步过渡到既有建筑的改造为主,既有建筑的改造,既是对既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对能源的节约。既有建筑的改造,其中涉及到很多新旧楼板的交接技术,若新旧楼板各自浇筑成型,之后再拼接成型,将会导致新旧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使用寿命较低,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利用连接钢筋组件,有助于提高原楼板和新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包括原楼板和新楼板,所述原楼板的下方连接有支撑原梁,所述原楼板与新楼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原楼板和新楼板连接强度的连接钢筋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原楼板与新楼板之间的连接钢筋组件,有助于提高原楼板和新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改造楼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钢筋组件包括植筋,所述植筋预埋在新楼板中,且所述植筋穿过原楼板并植入支撑原梁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植筋,使得植筋在浇筑后,处于穿过原楼板并植入支撑原梁的状态,进而提高连接原楼板和新楼板的目的。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钢筋组件还包括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预埋在新楼板中,且所述植筋与纵向钢筋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预埋在新楼板中的纵向钢筋与植筋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新楼板与原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原楼板与新楼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混凝土界面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新楼板时,采用人工凿除的方式,将原楼板的混凝土界面凿毛,并涂刷一层混凝土界面剂,有助于原楼板混凝土和新楼板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固定,进而提高原楼板和新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钢筋组件还包括原楼板内的第一板顶钢筋和第一板底钢筋以及新楼板内的第二板顶钢筋和第二板底钢筋,所述第一板顶钢筋与第二板底钢筋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了利用植筋提高原楼板与新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之外,先人工凿除原楼板和新楼板的交接界面,在凿除的过程中,暴露原楼板的第一板顶钢筋和新楼板的第二板底钢筋,并将原楼板内的第一板顶钢筋和新楼板内的第二板底钢筋固定连接在一起,进而进一步提高原楼板与新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钢筋组件还包括原楼板内的第一板顶钢筋和第一板底钢筋以及新楼板内的第二板顶钢筋和第二板底钢筋,所述第一板顶钢筋和第二板顶钢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底钢筋部分位于新楼板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了利用植筋提高原楼板与新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之外,先人工凿除原楼板的交接界面,暴露原楼板的第一板顶钢筋和第一板底钢筋,并将第一板顶钢筋和第二板顶钢筋固定连接,且使得第一板底钢筋的部分位于新楼板内,进而进一步提高原楼板与新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位于所述新楼板内的第一板底钢筋呈弯折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位于新楼板内的第一板底钢筋呈弯折设置,提高第一板底钢筋在新楼板内的紧固性,进而有助于提高原楼板与新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板底钢筋植入支撑原梁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将新楼板内的第二板底钢筋植入支撑原梁中,提高了新楼板与支撑原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原楼板与新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借助利用连接钢筋组件,有助于提高原楼板和新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综合利用原楼板内的第一板顶钢筋和第一板底钢筋、新楼板内的第二板顶钢筋和第二板底钢筋以及与支撑原梁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原楼板与新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一主要体现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二主要体现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三主要体现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1、原楼板;2、新楼板;3、支撑原梁;4、连接钢筋组件;41、植筋;42、纵向钢筋;43、第一板顶钢筋;44、第一板底钢筋;45、第二板顶钢筋;46、第二板底钢筋;5、交接界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包括原楼板1和新楼板2,新楼板2呈空心楼盖设置,原楼板1的下方连接有支撑原梁3,原楼板1与新楼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原楼板1和新楼板2连接强度的连接钢筋组件4。利用原楼板1与新楼板2之间的连接钢筋组件4,有助于提高原楼板1和新楼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改造后楼板的使用寿命。原楼板1通过人工凿除形成有原楼板1与新楼板2连接的交接界面5,该交接界面5呈竖直向上设置;原楼板1的端部相对于支撑原梁3凸出设置,即在切割原楼板1时,使得原楼板1的端部相对于支撑原梁3凸出设置,并在切割端面,涂抹水泥砂浆,保护原楼板1内部的钢筋。连接钢筋组件4包括植筋41和纵向钢筋42,植筋41预埋在新楼板2中,且植筋41穿过原楼板1并植入支撑原梁3中;纵向钢筋42预埋在新楼板2内,植筋41位于新楼板2中的部分与纵向钢筋42固定连接;交接界面5处设置有混凝土界面剂,以提高新楼板2与原楼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此时,该种连接方式,使得原楼板1与新楼板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即适应一定标高的新楼板2连接。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连接钢筋组件4还包括原楼板1内的第一板顶钢筋43和第一板底钢筋44以及新楼板2内的第二板顶钢筋45和第二板底钢筋46,第一板顶钢筋43与第二板底钢筋46固定连接。即除了利用植筋41提高原楼板1与新楼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之外,先人工凿除原楼板1和新楼板2的交接界面5,在凿除的过程中,暴露原楼板1的第一板顶钢筋43和新楼板2的第二板底钢筋46,并将原楼板1内的第一板顶钢筋43和新楼板2内的第二板底钢筋46固定连接在一起,进而进一步提高原楼板1与新楼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该种连接方式,使得新楼板2直接连接在原楼板1上,并部分嵌设在新楼板2中。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原楼板1和部分支撑原梁3通过人工凿除形成有原楼板1与新楼板2连接的交接界面5,该交接界面5呈水平设置;此时,第一板顶钢筋43和第二板顶钢筋45固定连接,第一板底钢筋44部分位于新楼板2内,且位于新楼板2内的第一板底钢筋44呈直角设置,第二板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楼板(1)和新楼板(2),所述原楼板(1)的下方连接有支撑原梁(3),所述原楼板(1)与新楼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原楼板(1)和新楼板(2)连接强度的连接钢筋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楼板(1)和新楼板(2),所述原楼板(1)的下方连接有支撑原梁(3),所述原楼板(1)与新楼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原楼板(1)和新楼板(2)连接强度的连接钢筋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组件(4)包括植筋(41),所述植筋(41)预埋在新楼板(2)中,且所述植筋(41)穿过原楼板(1)并植入支撑原梁(3)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组件(4)还包括纵向钢筋(42),所述纵向钢筋(42)预埋在新楼板(2)中,且所述植筋(41)与纵向钢筋(4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楼板与旧楼板的交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楼板(1)与新楼板(2)的连接处设置有混凝土界面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璞袁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颐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