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媛专利>正文

一种下腔静脉用灌注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413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下腔静脉灌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下腔静脉用灌注导管,包括灌注管,灌注管的内壁和活塞的外表面活动连接,螺纹杆的外表面和螺纹圈块靠近螺纹杆的一侧螺纹连接,螺纹圈块远离螺纹杆的一侧和内气囊靠近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连接,内气囊远离螺纹杆的一侧和外气囊的内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波纹存气管中的气体挤压到内气囊和外气囊中,内气囊和外气囊随之被气体膨胀,直至内气囊连接的四个螺纹圈块组成一个圆环状的螺纹圈和螺纹杆外表面螺纹连接,然后转动转把,活塞缓慢下移,将灌注管中的液体缓慢轻微的注入下腔静脉中,达到防止灌注导管使用的注射器注射流速过大从而损伤下腔静脉内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腔静脉用灌注导管
本技术涉及下腔静脉灌注
,具体为一种下腔静脉用灌注导管。
技术介绍
下腔静脉时收集下半身的静脉血回右心房,是人体最大的一条静脉,在进行手术时,经常通过下腔静脉向患者体内灌注药物,但是传统的灌注药物导管所用的注射器不好控制药物的摄入量,而且由于在人工按压的注射器的情况下注射,难以控制药物注射的流速,如果按压用力过猛,可能导致一下灌注过猛,下腔静脉难以承受。从而损伤下腔静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腔静脉用灌注导管,该下腔静脉用灌注导管,解决了传统下腔静脉灌注导管使用的注射器难以控制药物摄入流速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下腔静脉用灌注导管,包括灌注管,还包括螺纹圈块。所述灌注管的底部开设孔洞和针头的顶部连通,所述灌注管的外表面顶部右侧和支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灌注管的内壁和活塞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活塞的顶部通过轴承和螺纹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和转把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和螺纹圈块靠近螺纹杆的一侧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圈块远离螺纹杆的一侧和内气囊靠近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内气囊远离螺纹杆的一侧和外气囊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外气囊的外侧和灌注管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气囊的顶部左侧开设孔洞和导气管的底部端口连通,所述导气管的顶部和第一按压板的底部开设的孔洞连通,所述第一按压板的顶部和波纹存气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波纹存气管的顶部和第二按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按压板的右侧顶部和第一磁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铁的顶部和第二磁铁的底部贴合,所述第二磁铁的顶部和第二按压板的底部右侧贴合。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分别位于灌注管的外表面顶部的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位于波纹存气管的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顶部的磁性和第二磁铁底部的磁性相反。优选的,所述螺纹圈块的数量为四块,并且每块所述螺纹圈块均为四分之一个圆环。优选的,所述内气囊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内气囊分别位于外气囊的内侧前后左右侧,并且每个所述内气囊均通过外气囊的内侧开设的孔洞和外气囊连通。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腔静脉用灌注导管。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下腔静脉用灌注导管,通过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分离,在压力的作用下,内气囊和外气囊内收缩,并且其中的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波纹存气管中,这时,内气囊连接的螺纹圈块和螺纹杆分离,即四个螺纹圈块和螺纹杆的螺纹连接解除,然后通过拉动转把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活塞上下移动,将灌注液体通过针头吸入灌注管中,达到快速吸取液体到灌注管中进行灌注的作用。(2)该下腔静脉用灌注导管,通过挤压第一按压板和第二按压板,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贴合吸住,波纹存气管中的气体随之被压缩并通过导气管进入内气囊和外气囊中,内气囊和外气囊随之被气体膨胀,直至内气囊连接的四个螺纹圈块组成一个圆环状的螺纹圈和螺纹杆外表面螺纹连接,然后转动转把,活塞缓慢下移,将灌注管中的液体缓慢轻微的注入下腔静脉中,通过旋转的方式控制灌注管注入液体的流速,达到防止灌注导管使用的注射器注射流速过大从而损伤下腔静脉内壁的作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内气囊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灌注管、2针头、3支撑块、4活塞、5螺纹杆、6转把、7外气囊、8内气囊、9螺纹圈块、10导气管、11第一按压板、12波纹存气管、13第二按压板、14第一磁铁、15第二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下腔静脉用灌注导管,包括灌注管1,还包括螺纹圈块9。灌注管1的底部开设孔洞和针头2的顶部连通,灌注管1的外表面顶部右侧和支撑块3的左侧固定连接,支撑块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块3分别位于灌注管1的外表面顶部的左右两侧,方便在按压和拉动转把6时给手指进行支撑,灌注管1的内壁和活塞4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活塞4的顶部通过轴承和螺纹杆5的底部活动连接,螺纹杆5的顶部和转把6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杆5的外表面和螺纹圈块9靠近螺纹杆5的一侧螺纹连接,螺纹圈块9的数量为四块,并且每块螺纹圈块9均为四分之一个圆环,通过四块螺纹圈块9组成的圆环形螺纹圈和螺纹杆5进行螺纹连接,螺纹圈块9远离螺纹杆5的一侧和内气囊8靠近螺纹杆5的一侧固定连接,内气囊8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内气囊8分别位于外气囊7的内侧前后左右侧,并且每个内气囊8均通过外气囊7的内侧开设的孔洞和外气囊7连通,四个内气囊8在收缩时分离,在膨胀时贴合,使内气囊8连接的螺纹圈块9组成圆环形螺纹圈,内气囊8远离螺纹杆5的一侧和外气囊7的内侧固定连接。通过将第一磁铁14和第二磁铁15分离,在压力的作用下,内气囊8和外气囊7内收缩,并且其中的气体通过导气管10进入波纹存气管12中,这时,内气囊8连接的螺纹圈块9和螺纹杆5分离,即四个螺纹圈块9和螺纹杆5的螺纹连接解除,然后通过拉动转把6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活塞4上下移动,将灌注液体通过针头2吸入灌注管1中,达到快速吸取液体到灌注管1中进行灌注的作用。外气囊7的外侧和灌注管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外气囊7的顶部左侧开设孔洞和导气管10的底部端口连通,导气管10的顶部和第一按压板11的底部开设的孔洞连通,第一按压板11的顶部和波纹存气管12的底部固定连接,波纹存气管12的顶部和第二按压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按压板11的右侧顶部和第一磁铁1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磁铁14的顶部和第二磁铁15的底部贴合,第一磁铁14和第二磁铁15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位于波纹存气管12的左右两侧,方便将波纹存气管12完全收缩并吸合固定,第二磁铁15的顶部和第二按压板13的底部右侧贴合,第一磁铁14顶部的磁性和第二磁铁15底部的磁性相反,方便第一磁铁14和第二磁铁15吸合将收缩后的波纹存气管12固定。通过挤压第一按压板11和第二按压板13,将第一磁铁14和第二磁铁15贴合吸住,波纹存气管12中的气体随之被压缩并通过导气管10进入内气囊8和外气囊7中,内气囊8和外气囊7随之被气体膨胀,直至内气囊8连接的四个螺纹圈块9组成一个圆环状的螺纹圈和螺纹杆5外表面螺纹连接,然后转动转把6,活塞4缓慢下移,将灌注管1中的液体缓慢轻微的注入下腔静脉中,通过旋转的方式控制灌注管1注入液体的流速,达到防止灌注导管使用的注射器注射流速过大从而损伤下腔静脉内壁的作用。在使用时,先将第一磁铁14和第二磁铁15分离,内气囊8和外气囊7内的气体通过导气管10进入波纹存气管12中,这时,四个螺纹圈块9和螺纹杆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腔静脉用灌注导管,包括灌注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纹圈块(9);/n所述灌注管(1)的底部开设孔洞和针头(2)的顶部连通,所述灌注管(1)的外表面顶部右侧和支撑块(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灌注管(1)的内壁和活塞(4)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活塞(4)的顶部通过轴承和螺纹杆(5)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5)的顶部和转把(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5)的外表面和螺纹圈块(9)靠近螺纹杆(5)的一侧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圈块(9)远离螺纹杆(5)的一侧和内气囊(8)靠近螺纹杆(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内气囊(8)远离螺纹杆(5)的一侧和外气囊(7)的内侧固定连接;/n所述外气囊(7)的外侧和灌注管(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气囊(7)的顶部左侧开设孔洞和导气管(10)的底部端口连通,所述导气管(10)的顶部和第一按压板(11)的底部开设的孔洞连通,所述第一按压板(11)的顶部和波纹存气管(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波纹存气管(12)的顶部和第二按压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按压板(11)的右侧顶部和第一磁铁(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铁(14)的顶部和第二磁铁(15)的底部贴合,所述第二磁铁(15)的顶部和第二按压板(13)的底部右侧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腔静脉用灌注导管,包括灌注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纹圈块(9);
所述灌注管(1)的底部开设孔洞和针头(2)的顶部连通,所述灌注管(1)的外表面顶部右侧和支撑块(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灌注管(1)的内壁和活塞(4)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活塞(4)的顶部通过轴承和螺纹杆(5)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5)的顶部和转把(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5)的外表面和螺纹圈块(9)靠近螺纹杆(5)的一侧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圈块(9)远离螺纹杆(5)的一侧和内气囊(8)靠近螺纹杆(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内气囊(8)远离螺纹杆(5)的一侧和外气囊(7)的内侧固定连接;
所述外气囊(7)的外侧和灌注管(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气囊(7)的顶部左侧开设孔洞和导气管(10)的底部端口连通,所述导气管(10)的顶部和第一按压板(11)的底部开设的孔洞连通,所述第一按压板(11)的顶部和波纹存气管(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波纹存气管(12)的顶部和第二按压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按压板(11)的右侧顶部和第一磁铁(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铁(14)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媛
申请(专利权)人:徐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