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1355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及工艺,所述系统包括由1#反应釜、2#反应釜、1#管式炉、2#管式炉组成的双炉双釜改质沥青生产系统;还包括设于2#反应釜的二次改质沥青出口管道上的改质釜,并且所述1#反应釜、2#反应釜、改质釜均为卧式反应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卧式反应釜内设置折流板,实现物料的有序进出,并保证所有物料都能够有相同且足够的停留时间;可以替代常规采用立式反应釜的生产系统,特别是在反应釜满流出料部分,可以简化设备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改质沥青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一般产生50%~60%的沥青,属于焦油加工的大宗产品,加工规模越大,沥青产量越多。改质沥青是沥青的主要下游产品,主要用于电解铝行业生产预焙阳极,制备电池棒或电极粘结剂。目前,国内改质沥青的生产工艺大多采用热缩聚法,热缩聚法按加热方式可分为釜式加热法和管式炉加热法。釜式加热法的改质沥青生产工艺是:以中温沥青为原料,由加热炉直接加热反应釜的外表面,反应釜内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停留时间及适当的反应温度,达到沥青改质的目的。由于加热面为反应釜外表面,为了达到良好的传质传热效果,反应釜内需设置搅拌器,因此使反应釜的容积受到限制,生产能力有限。管式炉加热法的改质沥青生产工艺(双炉双釜工艺)是:以中温沥青为原料,在管式加热炉内进行沥青加热,然后在反应釜内进行改质反应;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后经汽提塔或改质釜延长反应时间,得到改质沥青产品。该工艺的优点是采用两步反应,可有效控制α-组分和β-组分生成量,产品质量可控。单炉单釜汽提闪蒸工艺也是以中温沥青为原料,在管式加热炉内进行沥青加热,然后在反应釜内进行反应,一步完成反应,反应后经汽提塔或改质釜延长反应时间,得到改质沥青产品,只是产品质量控制没有双炉双釜工艺灵活。管式炉加热法的改质沥青生产工艺,由于设计能力大,反应控制灵活,已经成为改质沥青生产工艺的主流,目前的改质沥青反应釜基本上全部采用的是立式反应釜,顶部进料、下部出料,可以实现物料的有序进出,保证所有沥青原料都能够有相同且足够的停留时间。而卧式改质反应釜如果能够实现物料的有序进出,并能保证所有沥青原料都能够有相同且足够的停留时间,也是可以采用的,甚至能够简化工艺,达到更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及工艺,1#反应釜、2#反应釜和改质釜均采用卧式反应釜,通过在卧式反应釜内设置折流板,实现物料的有序进出,并保证所有物料都能够有相同且足够的停留时间;可以替代常规采用立式反应釜的生产系统,特别是在反应釜满流出料部分,可以简化设备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包括由1#反应釜、2#反应釜、1#管式炉、2#管式炉组成的双炉双釜改质沥青生产系统;还包括设于2#反应釜的二次改质沥青出口管道上的改质釜,并且所述1#反应釜、2#反应釜、改质釜均为卧式反应釜。所述卧式反应釜中沿沥青流动方向设有多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由交替且间隔设置的上折流板、下折流板组成,上折流板的顶部与卧式反应釜的顶壁固定连接,上折流板的底部与卧式反应釜的底壁之间形成下部沥青流动通道;下折流板的底部与卧式釜的底壁固定连接,下折流板的顶部与卧式反应釜的顶壁之间形成上部沥青流动通道。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具体为:所述1#反应釜的顶部一端设原料沥青入口,1#反应釜的另一端设一次改质沥青出口,1#反应釜另一端的底部设循环沥青出口;1#反应釜的顶部沿沥青流动方向设多个闪蒸油气出口,通过闪蒸油气管道连接外部的闪蒸油气冷凝冷却器;1#反应釜的循环沥青出口通过1#循环沥青管道连接原料沥青入口,1#循环沥青管道上设1#改质沥青循环泵、1#管式炉及中温沥青入口;1#反应釜的一次改质沥青出口连接一次改质沥青输送管道;所述2#反应釜的顶部一端设一次改质沥青入口,2#反应釜的另一端设二次改质沥青出口,2#反应釜另一端的底部设循环沥青出口;2#反应釜的顶部沿沥青流动方向设多个闪蒸油气出口,通过闪蒸油气管道连接外部的闪蒸油气冷凝冷却器;2#反应釜的循环沥青出口通过2#循环沥青管道连接一次改质沥青入口,2#循环沥青管道上设2#改质沥青循环泵、2#管式炉及一次改质沥青接入口,一次改质沥青接入口与一次改质沥青输送管道相连;2#反应釜的二次改质沥青出口连接二次改质沥青输送管道;所述改质釜的顶部一端设二次改质沥青入口,改质釜的顶部沿沥青流动方向设多个闪蒸油气出口,通过闪蒸油气管道连接外部的闪蒸油气冷凝冷却器;改质釜另一端的底部设改质沥青出口,通过改质沥青输送管道连接外部的降膜冷却器,改质沥青输送管道上设改质沥青输出泵。所述原料沥青入口、一次改质沥青入口及二次改质沥青入口分别设入口管,入口管向下插入到对应1#反应釜、2#反应釜、改质釜的底部。所述一次改质沥青出口处沿高向设至少2个沥青满流管,2个沥青满流管上分别设1#满流阀;所述二次改质沥青出口处沿高向设至少2个沥青满流管,2个沥青满流管上分别设2#满流阀;所述改质釜的一端设液位记录调节仪表,所述改质沥青输送管道上设液位调节阀,液位记录调节仪表与液位调节阀联锁控制。所述1#反应釜、2#反应釜及改质釜的设置高度依次递减。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工艺,包括:1)原料中温沥青与1#管式炉的出口沥青混合,一同进入1#反应釜进行一次改质反应;1#反应釜内温度控制在360~400℃,沥青以发生β-改质反应为主;反应裂解产生的闪蒸油气经1#反应釜顶部的多个闪蒸油气出口排到外部的闪蒸油气冷凝冷却器;沥青在1#反应釜一端的底部进入,经多个折流板折流后到达另一端,完成一次改质过程;大部分的一次改质沥青经1#改质沥青循环泵从1#反应釜底部抽出,送去1#管式炉加热,然后与原料中温沥青混合后循环回到1#反应釜;小部分的一次改质沥青经满流管流出,自流去2#反应釜,根据处理原料沥青的量通过1#满流阀选择对应高度的满流管;2)2#反应釜内的温度控制在380~420℃,在2#反应釜内同时进行α-改质反应和β-改质反应;一次改质沥青与2#反应釜的循环沥青一起,通过2#改质沥青循环泵,经2#管式炉加热后进入2#反应釜进行二次改质反应;反应裂解产生的闪蒸油气经2#反应釜顶部的多个闪蒸油气出口排到外部的冷凝冷却器;沥青在2#反应釜一端的底部进入,经多个折流板折流后到达另一端,完成二次改质过程;大部分的二次改质沥青经2#改质沥青循环泵从底部抽出,与1#反应釜满流送出的一次改质沥青一起送去2#管式炉加热,然后循环回2#反应釜进行二次改质反应;小部分的二次改质沥青经满流管流出,自流去改质釜,根据处理的沥青量通过2#满流阀选择对应高度的满流管;3)在改质釜内,利用沥青余热,通过延长二次改质沥青的停留时间继续进行改质反应,反应裂解产生的闪蒸油气经改质釜顶部的多个闪蒸油气出口排到外部的冷凝冷却器;二次改质沥青在改质釜一端的底部进入,经多个折流板折流后到达另一端,通过液位记录调节仪表与液位调节阀联锁控制,保持改质釜的液位恒定,实现改质沥青的出料量与进料量相同,改质沥青经改质沥青输出泵送到外部的降膜冷却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卧式反应釜后,1#反应釜、2#反应釜及改质釜的设置高度依次递减,各反应釜满流出料配置更加方便、合理;2)相对于立式反应釜,卧式反应釜的液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包括由1#反应釜、2#反应釜、1#管式炉、2#管式炉组成的双炉双釜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2#反应釜的二次改质沥青出口管道上的改质釜,并且所述1#反应釜、2#反应釜、改质釜均为卧式反应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包括由1#反应釜、2#反应釜、1#管式炉、2#管式炉组成的双炉双釜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2#反应釜的二次改质沥青出口管道上的改质釜,并且所述1#反应釜、2#反应釜、改质釜均为卧式反应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反应釜中沿沥青流动方向设有多个折流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由交替且间隔设置的上折流板、下折流板组成,上折流板的顶部与卧式反应釜的顶壁固定连接,上折流板的底部与卧式反应釜的底壁之间形成下部沥青流动通道;下折流板的底部与卧式釜的底壁固定连接,下折流板的顶部与卧式反应釜的顶壁之间形成上部沥青流动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为:
所述1#反应釜的顶部一端设原料沥青入口,1#反应釜的另一端设一次改质沥青出口,1#反应釜另一端的底部设循环沥青出口;1#反应釜的顶部沿沥青流动方向设多个闪蒸油气出口,通过闪蒸油气管道连接外部的闪蒸油气冷凝冷却器;1#反应釜的循环沥青出口通过1#循环沥青管道连接原料沥青入口,1#循环沥青管道上设1#改质沥青循环泵、1#管式炉及中温沥青入口;1#反应釜的一次改质沥青出口连接一次改质沥青输送管道;
所述2#反应釜的顶部一端设一次改质沥青入口,2#反应釜的另一端设二次改质沥青出口,2#反应釜另一端的底部设循环沥青出口;2#反应釜的顶部沿沥青流动方向设多个闪蒸油气出口,通过闪蒸油气管道连接外部的闪蒸油气冷凝冷却器;2#反应釜的循环沥青出口通过2#循环沥青管道连接一次改质沥青入口,2#循环沥青管道上设2#改质沥青循环泵、2#管式炉及一次改质沥青接入口,一次改质沥青接入口与一次改质沥青输送管道相连;2#反应釜的二次改质沥青出口连接二次改质沥青输送管道;
所述改质釜的顶部一端设二次改质沥青入口,改质釜的顶部沿沥青流动方向设多个闪蒸油气出口,通过闪蒸油气管道连接外部的闪蒸油气冷凝冷却器;改质釜另一端的底部设改质沥青出口,通过改质沥青输送管道连接外部的降膜冷却器,改质沥青输送管道上设改质沥青输出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沥青入口、一次改质沥青入口及二次改质沥青入口分别设入口管,入口管向下插入到对应1#反应釜、2#反应釜、改质釜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