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沥青稳定剂、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128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粘沥青稳定剂、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稳定剂为一种包衣稳定剂,由稳定剂及包覆在稳定剂外的包衣组成,所述包衣与稳定剂的重量比例为(1~10):1。所述包衣稳定剂为颗粒状,颗粒直径为80~150微米,包衣颗粒壁材厚度2~6微米。该添加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SBS 100份,石油树脂20~40份,芳烃油10~40份,上述包衣稳定剂5~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高粘改性沥青添加剂可显著提高沥青的粘度,使用方便,同时可增加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有效提高了沥青路面的结构稳定性,而且添加剂与沥青具有非常好的相容性和均匀分散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粘沥青稳定剂、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沥青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沥青稳定剂、含有该稳定剂的高粘沥青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高粘沥青一般指60℃动力粘度大于20000Pa·s的沥青,适用于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等路面的应用。由于具有较大的空隙率,OGFC路面具有很好的排水、降噪、防滑性能。但是大空隙率的结构特性也导致了沥青与空气和紫外光的接触面积增大,加速了沥青的老化,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目前,高粘度沥青主要通过在沥青中添加聚合物制得,可显著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提高沥青的粘度,但是存在聚合物分散不均匀,相容性不好等问题。目前,利用高粘添加剂制备稳定的高粘沥青主要有两种方式:(1)将高粘添加剂剪切于沥青中,同时额外添加稳定剂;(2)将本身含稳定剂的高粘添加剂剪切于沥青中。前者需额外添加稳定剂,增加操作步骤,且气味大;后者目前多直接将稳定剂掺加到高粘添加剂中,易造成聚合物的提前交联,不利于在沥青中的均匀分散。CN102838874A公开了一种沥青改性剂、改性沥青以及沥青混合料。该高粘沥青改性剂由废旧轮胎胶粉、聚乙烯废弃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萜烯树脂、溶剂油、醇醚羧酸盐等组成。该改性剂制得的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高、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但其所用废旧轮胎胶粉仍存在与沥青相容性不好的问题。CN101177534A公开了一种高粘沥青改性剂。该高粘沥青改性剂由热塑性弹性体、橡胶类聚合物、热塑性树脂、硫化剂等组成。该高粘沥青改性剂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但存在热塑性弹性体提前交联的问题,不利于其在沥青中的均匀分散。综上,现有技术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沥青的粘度,但存在使用不方便、聚合物提前交联、聚合物相容性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粘沥青稳定剂及含有该稳定剂的高粘沥青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稳定剂及其添加剂主要用以提高沥青的粘度,并且克服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增加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水损害性能,而且添加剂与沥青具有非常好的相容性和均匀分散性。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粘沥青稳定剂,其特征在于:该稳定剂为一种包衣稳定剂,由稳定剂及包覆在稳定剂外的包衣组成,所述包衣与稳定剂的重量比例为(1~10):1,优选为(4~8):1。其中,所述包衣稳定剂为颗粒状,颗粒直径为80~150微米,优选100~150微米,包衣颗粒壁材厚度2~6微米,优选为3.5~5.5微米。所述包衣为纤维素,可以为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稳定剂为硫磺及可选择性加入的多硫化物。优选为硫磺和多硫化物的混合物,其中硫磺和多硫化物的比例为(1~5):1,优选为(1~3):1。所述多硫化物为二芳基二硫化物、二甲基二硫化物、甲乙二硫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粘沥青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稳定剂悬浮液;(2)将纤维素溶于溶剂中,加入稳定剂悬浮液,剪切乳化后,将前述溶液加入溶剂饱和水溶液中乳化,在搅拌下,缓慢加入水,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包衣稳定剂。在步骤(1)中,所述制备稳定剂悬浮液为将稳定剂剪切分散于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明胶的水溶液中。所述稳定剂、十二烷基磺酸钠、明胶、水的重量比例为(3~10):(0.01~3):(0.5~5):50,优选为(5~8):(0.05~1):(1~3):50。所述剪切转速为3000~5000rpm,时间为1~2h。在步骤(1)中,所述稳定剂为硫磺及可选择性加入的多硫化物。优选为硫磺和多硫化物的混合物,其中硫磺和多硫化物的比例为(1~5):1,优选为(1~3):1。在步骤(2)中,所述溶剂为正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步骤(2)中,所述剪切乳化转速为3000~5000rpm,时间为0.5~1h。在步骤(2)中,搅拌温度为15℃~20℃,搅拌速度为300~500rpm,搅拌时间为0.5~3h。在步骤(2)中,所述纤维素、稳定剂悬浮液、溶剂饱和水溶液、水的重量比例为(2~8):(3~12):(300~700):1000,优选为(4~6):(6~9):(450~550):1000。在步骤(2)中,所述的过滤、洗涤、干燥均可以采用常规方法。洗涤可以用乙醇等溶剂进行洗涤,干燥使溶剂挥发掉即可,干燥的温度可以为50℃~80℃,时间为3~5h。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粘沥青添加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SBS:100份;石油树脂:20~45份,优选20~40份;芳烃油:10~45份;优选10~40份;包衣稳定剂:3~10份,优选5~8份。所述包衣稳定剂,由稳定剂及包覆在稳定剂外的包衣组成,所述包衣与稳定剂的重量比例为(1~10):1,优选为(2~5):1。其中,所述包衣稳定剂为颗粒状,颗粒直径为80~150微米,优选100~150微米,包衣颗粒壁材厚度2~6微米,优选为3.5~5.5微米。所述包衣为纤维素,可以为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稳定剂为硫磺及可选择性加入的多硫化物。优选为硫磺和多硫化物的混合物,其中硫磺和多硫化物的比例为(2~5):1,优选为(1~3):1。所述多硫化物为二芳基二硫化物、二甲基二硫化物、甲乙二硫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SBS为线型结构,分子量为5~25万。所述石油树脂为碳五石油树脂,其软化点为90℃~120℃。所述芳烃油中,芳香烃的重量含量为40%~80%。所述的芳烃油为一种富含芳烃的组分,可源于润滑油基础油在溶剂精制过程中的抽出油,比如糠醛精制抽出油、酚精制抽出油等。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的高粘沥青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稳定剂悬浮液;(2)将纤维素溶于溶剂中,加入稳定剂悬浮液,剪切乳化后,将前述溶液加入溶剂饱和水溶液中乳化,在搅拌下,缓慢加入水,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包衣稳定剂;(3)将SBS、石油树脂、芳烃油、包衣稳定剂混合均匀后,经挤出机共混挤出、造粒,得到高粘沥青添加剂。在步骤(1)中,所述制备稳定剂悬浮液为将稳定剂剪切分散于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明胶的水溶液中。所述稳定剂、十二烷基磺酸钠、明胶、水的重量比例为(3~10):(0.01~3):(0.5~5):50,优选为(5~8):(0.05~1):(1~3):50。所述剪切转速为3000~5000rpm,时间为1~2h。在步骤(1)中,所述稳定剂为硫磺及可选择性加入的多硫化物。优选为硫磺和多硫化物的混合物,其中硫磺和多硫化物的比例为(2~5):1,优选为(1~3):1。在步骤(2)中,所述溶剂为正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步骤(2)中,所述剪切乳化转速为3000~5000rpm,时间为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粘沥青稳定剂,其特征在于:该稳定剂为一种包衣稳定剂,由稳定剂及包覆在稳定剂外的包衣组成,所述包衣与稳定剂的重量比例为(1~10):1,优选为(4~8):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粘沥青稳定剂,其特征在于:该稳定剂为一种包衣稳定剂,由稳定剂及包覆在稳定剂外的包衣组成,所述包衣与稳定剂的重量比例为(1~10):1,优选为(4~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沥青稳定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衣稳定剂为颗粒状,颗粒直径为80~150微米,优选100~150微米,包衣颗粒壁材厚度2~6微米,优选为3.5~5.5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沥青稳定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衣为纤维素,优选为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沥青稳定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硫磺及可选择性加入的多硫化物;优选为硫磺和多硫化物的混合物,其中硫磺和多硫化物的比例为(1~5):1,优选为(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粘沥青稳定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硫化物为二芳基二硫化物、二甲基二硫化物、甲乙二硫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6.一种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高粘沥青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稳定剂悬浮液;
(2)将纤维素溶于溶剂中,加入稳定剂悬浮液,剪切乳化后,将前述溶液加入溶剂饱和水溶液中乳化,在搅拌下,缓慢加入水,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包衣稳定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制备稳定剂悬浮液为将稳定剂剪切分散于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明胶的水溶液中,所述稳定剂、十二烷基磺酸钠、明胶、水的重量比例为(3~10):(0.01~3):(0.5~5):50,优选为(5~8):(0.05~1):(1~3):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的转速为3000~5000rpm,时间为1~2h。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溶剂为正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剪切乳化转速为3000~5000rpm,时间为0.5~1h。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搅拌温度为15℃~20℃,搅拌速度为300~500rpm,搅拌时间为0.5~3h。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纤维素、稳定剂悬浮液、溶剂饱和水溶液、水的重量比例为(2~8):(3~12):(300~700):1000;优选为(4~6):(6~9):(4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乐春陈保莲范思远陈杰李臣泽李志军宁爱民程国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