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冰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147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冰敷装置,其包括冰敷套和换热套,冰敷套内设置有冰敷管,冰敷套和换热套间通过循环水管连接;循环水管包括出水管和进水管;换热套包括设置于中部的换热腔,换热腔内可拆卸的设置有冰袋,换热腔外侧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和冰敷管分别与循环水管的两端连接;换热管偏离循环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换热囊,与进水管相接的换热管末端通过动力环与换热囊连接;换热囊偏离换热腔的一侧与气压囊抵接,气压囊与气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冰敷装置舒适度不足、操作繁琐的问题,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病人体验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冰敷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冰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常用的四肢冰敷方式有两种:一次性使用速冷冰袋或者医用冷敷器。一次性使用速冷冰袋即传统冰敷袋,这类冰敷装置存在制冷效果不足,且需隔2-3小时更换一次,成本较高等问题。另外,在实际贴服时,患者舒适度也比较差。医用冷敷器一般为循环冰敷桶,其与患者需要冰敷的位置处通常不贴服,导致效果不足。另外,循环冰敷桶内压力循环加压效果不好,时常出现冰囊内的冰水和冰桶内的冰水不能循环的问题。且其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人工定期将冰桶内冰水倒出,再加入冰块,在操作中容易打湿病人床单。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冰敷装置舒适度不足、操作繁琐的问题的循环冰敷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循环冰敷装置,其包括冰敷套和换热套,冰敷套内设置有冰敷管,冰敷套和换热套间通过循环水管连接;循环水管包括出水管和进水管;换热套包括设置于中部的换热腔,换热腔内可拆卸的设置有冰袋,换热腔外侧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和冰敷管分别与循环水管的两端连接;换热管偏离循环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换热囊,换热管与换热囊的相接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动力环,两个动力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片且方向相反;换热囊偏离换热腔的一侧与气压囊抵接,气压囊与气泵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循环冰敷装置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循环冰敷装置,通过设置冰敷套与病人的皮肤贴合,采用类似地暖循环方式,使与皮肤接触的部位并非冰袋本身,而是被冰袋降温的冰敷管中的液体,保证病人的舒适性,并使冰敷均匀。通过气压囊挤压换热囊,实现循环水管和冰敷管中的液体循环,通过气泵提供动力,实现液体的稳定持续循环,有效保证冰敷效果。通过可拆卸的更换冰袋,简便易操作,便于临床工作。通过设置动力环和单向阀片,模拟心脏供血的功能,当气压囊挤压换热囊时,邻近进水管的单向阀片关闭,邻近出水管的单向阀片打开,排出换热囊中液体;当换热囊中液压小于出水管时,邻近出水管的单向阀片关闭,邻近进水管的单向阀片打开,想换热囊中充入液体,从而实现换热管中的液体的循环流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方案提供的循环冰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冰敷套,11、粘合带,12、冰敷管,2、循环水管,21、出水管,22、进水管,3、换热套,31、换热腔,32、冰袋,33、拉链,34、换热管,35、换热囊,4、动力环,41、单向阀片,42、气压囊,43、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其为本方案提供的循环冰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循环冰敷装置包括冰敷套1和换热套3,冰敷套1内设置有冰敷管12,冰敷套1和换热套3间通过循环水管2连接;循环水管2包括出水管21和进水管22;换热套3包括设置于中部的换热腔31,换热腔31内可拆卸的设置有冰袋32,换热腔31外侧设置有换热管34,换热管34和冰敷管12分别与循环水管2的两端连接;换热管34偏离循环水管2的一端设置有换热囊35,换热管34与换热囊35的相接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动力环4,两个动力环4上均设置有单向阀片41且方向相反;换热囊35偏离换热腔31的一侧与气压囊42抵接,气压囊42与气泵43连接。具体的,冰敷套1上设置有粘合带11。通过将冰敷套1侧壁的粘合带11相互粘合,以缩小冰敷套1的直径,从而适应不同粗细的肢体。可选的,冰敷套1可设置为与手腕、腿部或足部配合的形状,并通过粘合带11调节具体大小,以保证与肢体的贴合。冰敷管12位于冰敷套1内的部分呈S形折叠。以增加冰敷管12与皮肤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果。换热腔31与换热套3相接位置处设置有拉链33,以方便取出和放入冰袋32,使冰袋32也能循环使用,节省成本。换热管34呈S形且布置于换热腔31两侧,以增大换热管34与冰袋32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果。换热管34为弹性管,以便气压囊42挤压换热囊35时,换热囊35中的液体能进入换热管34。动力环4为硬质环状结构,邻近进水管22一端的动力环4上的单向阀片41位于换热囊35一侧,邻近出水管21一端的动力环4上的单向阀片41位于换热管34一侧。单向阀片41邻近动力环4的一面端部为加厚部。使得单向阀片41只能朝换热囊35方向打开,而无法朝换热管34中打开,从而使液体只能从进水管22单向流向出水管21,从而实现液体的循环。气泵43为电子泵,以方便持续调节。下面上本方案提供的循环冰敷装置的工作流程说明:S1、拉开拉链33,将冰袋32放入换热腔31,然后将冰敷套1与待冰敷的肢体套接;S2、启动气泵43,使气压囊42在气泵43的工作下收缩和扩张,以循环挤压换热囊35,使换热管34、循环水管2和冰敷管12的液体循环流动,实现持续冰敷。换热囊35受挤压时,由于单向阀片41的作用,使被挤压的液体只能从出水管21一侧的换热管34流出,气压囊42收缩后,换热囊35中液体减少,压力下降,使邻近出水管21的单向阀片41关闭,邻近进水管22的单向阀片41在压差作用下打开,进水管22一侧的液体进入换热囊35,从而实现液体的循环工作。上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冰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冰敷套和换热套,冰敷套内设置有冰敷管,冰敷套和换热套间通过循环水管连接;循环水管包括出水管和进水管;换热套包括设置于中部的换热腔,换热腔内可拆卸的设置有冰袋,换热腔外侧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和冰敷管分别与循环水管的两端连接;换热管偏离循环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换热囊,换热管与换热囊的相接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动力环,两个动力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片且方向相反;换热囊偏离换热腔的一侧与气压囊抵接,气压囊与气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冰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冰敷套和换热套,冰敷套内设置有冰敷管,冰敷套和换热套间通过循环水管连接;循环水管包括出水管和进水管;换热套包括设置于中部的换热腔,换热腔内可拆卸的设置有冰袋,换热腔外侧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和冰敷管分别与循环水管的两端连接;换热管偏离循环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换热囊,换热管与换热囊的相接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动力环,两个动力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片且方向相反;换热囊偏离换热腔的一侧与气压囊抵接,气压囊与气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冰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敷套上设置有粘合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冰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敷管位于冰敷套内的部分呈S形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冰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琴缪桂华熊远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