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牵引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12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牵引床,属于康复治疗设备技术领域。一种智能牵引床,包括床体和设置在床体前端面的控制箱,所述床体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病人的床板机构,所述床板机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排布的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所述第一床板的底端面的左右两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升降第一床板的第一电动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电动推杆开启后进行升高带动第一床板在床体上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升高,第二床板在床体上沿上下方向的高度随着第二电动推杆的收缩而降低,第二床板降低到第一床板的高度之下后牵拉机构能够对两个第二电动推杆之间固定的连接板及第二床板等部件进行牵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牵引床
本技术涉及康复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牵引床。
技术介绍
智能牵引床是一种采用机械传动实行牵引的一种新颖器械;应用人体生理学与机械物理力学科学结合特点,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放射性腿脚麻木、行走无力而引起腿脚肌肉萎缩,以及外伤性颈椎骨折、错位、脱位等症状;还可适用于颈椎性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血压异常等临床症状。目前在对腰椎进行牵引康复治疗的智能牵引床,大多数体积都是较大,一些部件不能进行收放,虽然这样大体积的智能牵引床也能够对腰椎进行康复治疗使用,但是这体积较大的智能牵引床占用的空间较大,不使用智能牵引床牵引康复治疗后不便于对智能牵引床进行放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牵引床体积较大不便于放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智能牵引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牵引床,包括床体和设置在床体前端面的控制箱,所述床体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病人的床板机构,所述床板机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排布的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所述第一床板的底端面的左右两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升降第一床板的第一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底端面均固定安装在床体上,所述第二床板的底端面的左右两侧上对称固定安装有用于升降第二床板的第二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端均滑动连接在床体上,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用于牵拉第二床板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牵拉机构。优选的,所述牵拉机构包括第三电动推杆和连接柱,所述第三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控制箱的后端面上,所述第三电动推杆朝向连接柱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柱朝向第三电动推杆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与第二连接法兰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后端面与连接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床体上开设有与滑动块滑动适配的滑动槽,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滑动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二床板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后端面与第三床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床体的底端面与控制箱的底端面沿左右方向对称固定安装有万向滑轮。优选的,所述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沿前后方向的总长度之和大于床体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牵引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第一电动推杆开启后进行升高带动第一床板在床体上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升高,第二床板在床体上沿上下方向的高度随着第二电动推杆的收缩而降低,第二床板降低到第一床板的高度之下后牵拉机构能够对两个第二电动推杆之间固定的连接板及第二床板等部件进行牵拉,从而牵拉机构能够把第二床板等部件从第一床板的后方部分牵拉到第一床板的下方,进而减少了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等部件整体在前后方向上所占的体积,所占体积减少后便于智能牵引床的放置,解决了目前牵引床体积较大不便于放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床板剖视的示意图。图中:1、床体;2、控制箱;3、第一床板;4、第二床板;5、第三床板;6、第一电动推杆;7、第二电动推杆;8、滑动块;9、滑动槽;10、连接板;11、第三电动推杆;12、连接柱;13、电机;14、固定带;15、万向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臼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智能牵引床,包括床体1和设置在床体1前端面的控制箱2,控制箱2的顶端设置有控制台,控制台上设置有用于操控智能牵引床的触摸屏和PLC控制器,控制箱2的顶端面上固定安装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颈椎牵引带,颈椎牵引带能够对颈椎部位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上均与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牵引床的工作原理相同,床体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病人的床板机构,床板机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排布的第一床板3、第二床板4和第三床板5,且第二床板4与第一床板3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床板3、第二床板4和第三床板5的材质、上下方向的厚度和左右方向的宽度均相等且前后方向的长度不同,第一床板3、第二床板4和第三床板5沿前后方向的总长度之和大于床体1沿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二床板4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3,电机13上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后端面与第三床板5的前端面固定连接,PLC控制器控制电机13定向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能够带动第三床板5定向左右摆动,病人平躺前在第一床板3、第二床板4和第三床板5上放置大小合适的床垫,平躺的病人腿部放置在第一床板3与第二床板4上,腰部置于第三床板5上,从而定向左右摆动的第三床板5能够对病人的腰部进行牵引康复治疗,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上均设置有固定带14,固定带14可以对康复治疗的病人进行固定,第一床板3的底端面的左右两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升降第一床板3的第一电动推杆6,第一电动推杆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电动推杆6的底端面均固定安装在床体1上,两个第一电动推杆6同时升降时可以带动第一床板3进行升降,第二床板4的底端面的左右两侧上对称固定安装有用于升降第二床板4的第二电动推杆7,第二电动推杆7的数量为两个,第一电动推杆6和第二电动推杆7的型号可以为HLZ10直流电动推杆,两个第二电动推杆7同时升降时可以带动第二床板4进行升降,两个第二电动推杆7与两个第一电动推杆6同时进行升降可以对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的高度进行合适的升高和降低,避免了一些身高较低的病人平躺时,因自身身高较低不能便捷的在第一床板3、第二床板4和第三床板5上进行平躺的状况,方便了身高不同的病人对智能牵引床的使用,两个第二电动推杆7的底端均滑动连接在床体1上,两个第二电动推杆7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用于牵拉第二床板4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牵拉机构,牵拉机构包括第三电动推杆11和连接柱12,第三电动推杆11的型号可以为HT-BS50三节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11固定安装在控制箱2的后端面上,第三电动推杆11朝向连接柱12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法兰,连接柱12朝向第三电动推杆11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法兰,第一连接法兰与第二连接法兰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紧固件可以是螺栓与螺母对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进行紧固,可拆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牵引床,包括床体和设置在床体前端面的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病人的床板机构,所述床板机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排布的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所述第一床板的底端面的左右两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升降第一床板的第一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底端面均固定安装在床体上,所述第二床板的底端面的左右两侧上对称固定安装有用于升降第二床板的第二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端均滑动连接在床体上,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用于牵拉第二床板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牵拉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牵引床,包括床体和设置在床体前端面的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病人的床板机构,所述床板机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排布的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所述第一床板的底端面的左右两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升降第一床板的第一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底端面均固定安装在床体上,所述第二床板的底端面的左右两侧上对称固定安装有用于升降第二床板的第二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端均滑动连接在床体上,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用于牵拉第二床板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牵拉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机构包括第三电动推杆和连接柱,所述第三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控制箱的后端面上,所述第三电动推杆朝向连接柱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柱朝向第三电动推杆的一端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战强付菘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昊德康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