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沙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96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包括:可移动支架,可移动支架的上端连接罩体,罩体内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内侧分布有多个红外检测点,第二面板内侧分布有多个脉冲发射装置,红外检测点和脉冲发射装置的位置对应设置,罩体上还设置有处理器。处理器可控制第一面板上的红外检测点发射红外线进行面部扫描,得到患者面神经病变部位及程度的画像,处理器在接收到该画像后,控制第二面板向下翻转,处理器根据红外扫描得到的病变部位及程度控制相应位置的脉冲发射装置的开关和脉冲强度,能够对患者面部神经进行更为精准的刺激和修复,避免患者未损伤部位受到过度刺激,或受损严重部位刺激不到位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
技术介绍
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瘫痪,通常是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发病时,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使得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近些年,由于生活压力大、酒精作用等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炎等面神经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面神经修复设备从激活面神经纤维入手,通过生物脉冲部对患者面部进行脉冲治疗,从而达到激活受损面神经纤维的效果,但是现有设备生物脉冲的位置点精准度不高,从而使得治疗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面神经修复设备治疗效果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包括:可移动支架,所述可移动支架的上端连接有罩体,所述罩体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贯穿所述罩体的两个侧面,所述转轴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在所述转轴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面板内侧分布有多个红外检测点,所述第二面板内侧分布有多个脉冲发射装置,所述红外检测点和脉冲发射装置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罩体上还设置有处理器,所述可移动支架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红外检测点、所述脉冲发射装置和所述控制按钮相连接。优选的,所述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还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二驱动电机和高度调节旋钮,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可移动支架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罩体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另一端与所述高度调节旋钮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红外检测点和所述脉冲发射装置呈矩阵排列。优选的,所述可移动支架包括底座、杆体和滑轮,所述底座为空心结构,所述底座下表面设有与所述滑轮相匹配的凹糟,所述滑轮通过伸缩结构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内侧相连接,所述底座下表面外侧还设有防滑层。优选的,所述脉冲发射装置的上端为圆弧形。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利用本设备进行面部神经修复时,先启动控制按钮,控制第一面板上的红外检测点发射红外线进行面部扫描,得到患者面神经病变部位及程度的画像,处理器在接收到该画像后,控制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二面板向下翻转,处理器根据红外扫描得到的病变部位及程度控制相应位置的脉冲发射装置的开关和脉冲强度,这样,能够对患者面部神经进行更为精准的刺激和修复,避免患者未损伤部位受到过度刺激,或者受损严重部位刺激不到位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可移动支架、11-底座、12-杆体、13-滑轮、14-凹糟、15-伸缩结构、16-防滑层、2-罩体、3-转轴、4-第一驱动电机、51-第一面板、52-第二面板、53-红外检测点、54-脉冲发射装置、6-处理器、7-控制按钮、81-第一伸缩杆、82-第二伸缩杆、83-第二驱动电机、84-高度调节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针对现有技术中面神经修复设备治疗效果不高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和图2可见,本申请提供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可移动支架1,所述可移动支架1的上端连接有罩体2,所述罩体2内设置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两端贯穿所述罩体2的两个侧面,所述转轴3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4,所述转轴3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面板51和第二面板52,所述第一面板51和第二面板52在所述转轴3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面板51和第二面板52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面板51内侧分布有多个红外检测点53,所述第二面板52内侧分布有多个脉冲发射装置54,所述红外检测点53和脉冲发射装置54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罩体2上还设置有处理器6,所述可移动支架1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钮7,所述处理器6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所述红外检测点53、所述脉冲发射装置54和所述控制按钮7相连接。为了提高红外检测点53和所述脉冲发射装置54对应的精准度,二者可呈矩阵排列,矩阵上的每一个点均对应一个红外检测点53和一个脉冲发射装置54。另外,为了提高所述脉冲发射装置54与人脸的接触面积,其上端可设置为圆弧形。利用本设备进行面部神经修复时,先启动控制按钮7,控制第一面板51上的红外检测点53发射红外线进行面部扫描,得到患者面神经病变部位及程度的画像,处理器6在接收到该画像后,控制第一驱动电机4,驱动第二面板52向下翻转,处理器6根据红外扫描得到的病变部位及程度控制相应位置的脉冲发射装置54的开关和脉冲强度,这样,能够对患者面部神经进行更为精准的刺激和修复,避免患者未损伤部位受到过度刺激,或者受损严重部位刺激不到位的情况。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还包括第一伸缩杆81、第二伸缩杆82、第二驱动电机83和高度调节旋钮84,所述第一伸缩杆81和第二伸缩杆82的一端均与所述可移动支架1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81和第二伸缩杆8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罩体2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81和所述第二伸缩杆82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3的另一端与所述高度调节旋钮84电连接。在需要调整罩体2高度时,可转动高度调节旋钮84,直到调节到满意的高度为止。本实施例通过第一伸缩杆81、第二伸缩杆82调节设备高度,方便患者治疗,同时,第一伸缩杆81、第二伸缩杆82共同固定、支撑罩体2,可提高罩体2的稳定性,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干扰。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支架1包括底座11、杆体12和滑轮13,所述底座11为空心结构,所述底座11下表面设有与所述滑轮13相匹配的凹糟14,所述滑轮13通过伸缩结构15与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内侧相连接,所述底座11下表面外侧还设有防滑层16。本实施例中,可移动支架1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支架(1),所述可移动支架(1)的上端连接有罩体(2),所述罩体(2)内设置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两端贯穿所述罩体(2)的两个侧面,所述转轴(3)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4),所述转轴(3)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面板(51)和第二面板(52),所述第一面板(51)和第二面板(52)在所述转轴(3)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面板(51)和第二面板(52)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面板(51)内侧分布有多个红外检测点(53),所述第二面板(52)内侧分布有多个脉冲发射装置(54),所述红外检测点(53)和脉冲发射装置(54)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罩体(2)上还设置有处理器(6),所述可移动支架(1)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钮(7),所述处理器(6)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所述红外检测点(53)、所述脉冲发射装置(54)和所述控制按钮(7)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支架(1),所述可移动支架(1)的上端连接有罩体(2),所述罩体(2)内设置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两端贯穿所述罩体(2)的两个侧面,所述转轴(3)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4),所述转轴(3)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面板(51)和第二面板(52),所述第一面板(51)和第二面板(52)在所述转轴(3)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面板(51)和第二面板(52)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面板(51)内侧分布有多个红外检测点(53),所述第二面板(52)内侧分布有多个脉冲发射装置(54),所述红外检测点(53)和脉冲发射装置(54)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罩体(2)上还设置有处理器(6),所述可移动支架(1)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钮(7),所述处理器(6)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所述红外检测点(53)、所述脉冲发射装置(54)和所述控制按钮(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面神经疾病的治疗设备还包括第一伸缩杆(81)、第二伸缩杆(82)、第二驱动电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勤唐亮贺气志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