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制锻压两用轧机及联合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79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压力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轧制锻压两用轧机及联合机组,其为二重或四重式,包括上工作辊、下工作辊、液压压下装置和主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上最少对应设有一处平台孔型,所述平台孔型处设有辊缝位置传感器,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在平台孔型以外的圆周方向和/或轴向方向为圆柱形表面;所述主电机为带抱闸式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实现一台轧机上两种生产工艺的切换,既能实现轧制也能实现锻压,既具有因锻造的变形深透带来的内部质量提高,提高产品的均质性,又具有因轧制的高效率和外部尺寸的高精度,产品内部质量好,外形尺寸精确,并显著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制锻压两用轧机及联合机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压力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轧制锻压两用联合机组。
技术介绍
金属制品一般是由矿石经冶炼、铸造后经过压力加工得到。金属在铸造成坯过程中铸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疏松、缩孔、微裂纹、偏析、气孔等缺陷,为了得到性能更好的产品,一般用轧制、锻压、挤压等压力加工方法,经过一定程度的压力加工可破坏铸态组织,压合疏松、缩孔、微裂纹、气孔等缺陷,其组织均匀性及力学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轧制和锻压均属于压力加工方法,其不同之处是锻压用锤头或砧座的上、下或左、右运动对坯料进行锻压变形直至成品;轧制是用电动机及传动系统带动旋转的轧辊对坯料进行轧制变形。锻造过程中,锻压机可对坯料施加较大的锻压力,一次变形量较大,坯料在加工时受较强的三向压应力作用,变形深透较好,大型坯料容易晶粒细化,可压实坯料内部的裂纹、缩松和缩孔,经多火成材和锻造,可扩散偏析,改善有害的金相组织,提高成品的性能及均质性,特别有利于大型锻件及特殊性能的产品。结合锻压机及辅助工具,可对坯料进行镦粗、拔长、摔圆、挤压等,变形方法灵活,产品形状多样,有利于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由于产品多火加热,能耗较高,加上锻压尺寸精度不高,需留有较大的加工余量才能保证最终产品尺寸,成材率较低,功效低,成本高。轧制过程中,利用轧辊的旋转连续对坯料进行加工,功效高,能耗低,产品尺寸精度高,成材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受“咬入条件”、轧辊强度及电机功率限制,每道次的变形量受限,压力加工应力状态主要是平面变形,三向压应力状态较弱,变形主要沿轧制方向,产品组织具有方向性,其变形深透不如锻造,产品内部质量受到一定影响。由于轧辊形状的影响,主要生产轴类、板类产品,适合大批量生产。中国专利申请号CN101249603B提出的高强度高硬度合金的轧锻一体化工艺及其轧锻设备。在该专利中,在每次变形过程中,坯料的锻造和轧制先后进行,轧制变形阶段的应力状态与普通轧制基本一致,对改善材料内部质量有限。另外其在加工过程中坯料的进给是间断的,每轧锻一次后,坯料前进一步。该方法是锻造方法的改良,缺少坯料在整个长度方向轧制变形的连续性、高效率和高精度。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224157.2提出的一种锻轧复合柔性成形设备,该设备在锻压机的基础上增设了主、副轧辊及用于固定空心回转体的芯辊,该设备装置主要用于回转件的三辊横轧。在锻压变形时换上锻造模,需要轧制变形时,把锻造模拆卸下来,换上轧辊装置,并将主轧辊与电机等传动系统连接后再对回转件进行三辊横轧。在更换工具过程中坯料需回炉保温或重新加热。该设备如果要使轧制和锻压变形穿插进行,需频繁更换锻造和轧制模具,坯料也需频繁进入加热设备进行保温或加热,因此在该设备上进行的轧制和锻造过程实质上也是分开进行。对于既需要轧制又需要锻造的工件,只能在不同机组之间倒序,由于倒序的时间长,所以工件要多次重新加热,势必造成热能和烧损的增加,能耗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目前还未见有在一套机组中进行轧制锻压联合生产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轧制锻压两用联合机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结合锻压和轧制的优点,对二重轧机和四重轧机上的结构进行改进,既能实现轧制也能实现锻压,既有锻造的变形深透带来的内部质量提高,又有轧制的高效率和外部尺寸的高精度,可提高产品的均质性,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技术方案之一:一种轧制锻压两用轧机,其为二重式,包括上工作辊、下工作辊、液压压下装置和主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上最少对应设有一处平台孔型,所述平台孔型处设有辊缝位置传感器,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在平台孔型以外的圆周方向和/或轴向方向为圆柱形表面;所述主电机为带抱闸电机。技术方案之二:一种轧制锻压两用轧机,其为四重式,包括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上支撑辊、下支撑辊、液压压下装置和主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上最少对应设有一处平台孔型,所述平台孔型处设有辊缝位置传感器,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在所述平台孔型以外的圆周方向和/或轴向方向为圆柱形轧制孔型;所述主电机为带抱闸电机;所述上支撑辊和上工作辊之间、下支撑辊和下工作辊之间分别设有分离液压缸,所述上支撑辊、下支撑辊与机架之间通过轴承座相连接,上支撑辊、下支撑辊可相对机架升降并旋转。技术方案之三:一种轧制锻压两用轧机,其为四重式,包括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上支撑梁、下支撑梁、液压压下装置和主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上最少对应设有一处平台孔型,所述平台孔型处设有辊缝位置传感器,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在所述平台孔型以外的圆周方向和/或轴向方向为圆柱形轧制孔型;所述主电机为带抱闸电机;所述上支撑梁和上工作辊之间、下支撑梁和下工作辊之间分别设有分离液压缸,所述上支撑梁、下支撑梁和机架之间通过支撑梁定位装置相连接,上支撑梁、下支撑梁只能相对机架升降移动,不能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合锻压和轧制设备结构的优点,通过对普通两重轧机和四重轧机上的结构进行改进,可实现一台轧机上轧制和锻压变形的切换,既能实现轧制也能实现锻压,既具有因锻造的变形深透带来的内部质量提高,提高产品的均质性,又具有因轧制的高效率和外部尺寸的高精度,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内部质量好,外形尺寸精确,并显著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轧制锻压两用联合机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此为二重轧机联合机组。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工作辊配辊及平台孔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轧制锻压两用联合机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此为四重轧机联合机组。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分离液压缸在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三中结构同理。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工作辊和支撑辊的配辊示意图,该平台孔型在圆周方向分布一处。图8是本专利技术轧制锻压两用联合机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此为四重轧机联合机组,以支撑梁替换支撑辊。图9是图8的左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工作辊和支撑辊的配辊示意图,该平台孔型在圆周方向上下对称分布两处。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支撑梁截面形状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支撑梁截面为矩形。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支撑梁截面形状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支撑梁截面为工字形。图中:1-机架,2-下工作辊轴承座,3-下工作辊,4-坯料,5-万向接轴,6-齿轮机座,7-减速机,8-电机抱闸,9-主电机,10-辊缝位置传感器,11-辊道,12推床,13-翻钢机,14-上工作辊平衡,15-上辊电动压下传动机构,16-轧辊轴向挡板,17-上工作辊电动压下丝杆,18-上工作辊,19-平台孔型,20-上工作辊液压压下装置,21-上工作辊轴承座,41-下支撑辊,42-下支撑辊轴承座,43-上支撑辊平衡,44-上支撑辊,45-上支撑辊轴承座,46-下工作辊分离液压缸,47-上工作辊分离液压缸,51-下支撑梁,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制锻压两用轧机,其为二重式,包括上工作辊、下工作辊、液压压下装置和主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上最少对应设有一处平台孔型,所述平台孔型处设有辊缝位置传感器,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在平台孔型以外的圆周方向和/或轴向方向为圆柱形表面;所述主电机为带抱闸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制锻压两用轧机,其为二重式,包括上工作辊、下工作辊、液压压下装置和主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上最少对应设有一处平台孔型,所述平台孔型处设有辊缝位置传感器,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在平台孔型以外的圆周方向和/或轴向方向为圆柱形表面;所述主电机为带抱闸电机。


2.一种轧制锻压两用轧机,其为四重式,包括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上支撑辊、下支撑辊、液压压下装置和主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上最少对应设有一处平台孔型,所述平台孔型处设有辊缝位置传感器,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在所述平台孔型以外的圆周方向和/或轴向方向为圆柱形轧制孔型;所述主电机为带抱闸电机;所述上支撑辊和上工作辊之间、下支撑辊和下工作辊之间分别设有分离液压缸,所述上支撑辊、下支撑辊与机架之间通过轴承座相连接,上支撑辊、下支撑辊可相对机架升降并旋转。


3.一种轧制锻压两用轧机,其为四重式,包括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上支撑梁、下支撑梁、液压压下装置和主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上最少对应设有一处平台孔型,所述平台孔型处设有辊缝位置传感器,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在所述平台孔型以外的圆周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东赵红阳张万顺王振敏卢艳青陈明胡林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