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信亦专利>正文

气血循环智能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68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血循环智能鞋,包括鞋底以及设置于鞋底的鞋面,所述鞋底与鞋面两者形成一供脚穿着的穿着腔,所述穿着腔内设有鞋垫与中底,所述鞋垫对应于足弓的位置设有紧贴足弓的翘起部,所述鞋垫上表面设有与之形状相适配的第一表层,所述翘起部上表面设有与之形状相适配且与第一表层连接的第二表层,所述第二表层上延伸有包裹翘起部边缘的延伸部,所述第一表层与鞋垫之间、第二表层与翘起部之间均设有托玛琳粉末层,所述中底内嵌装分布有若干第一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了舒适性的基础上,能达到更好的保健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血循环智能鞋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子
,特别涉及一种气血循环智能鞋。
技术介绍
鞋的产生与自然环境、人类智慧密不可分。远古时代,土地的高低不平,气候的严寒酷暑,人类本能地保护自己的双脚,于是就出现了鞋,简单包扎脚的兽皮、树叶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鞋。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鞋子的质量、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现今的鞋子无论质量、款式都是千变万化的。传统中医理论素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现代医学也认为脚是人的“第二心脏”。脚底汇集了人体所有脏腹器官的反射区,由于鞋子穿着于脚部并与脚底直接接触,所以,一双好的鞋子可以对人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为了使鞋子兼具舒适与保健功能,现有的鞋子会在鞋垫对应于脚部足弓的位置设置紧贴足弓的翘起部,但由于鞋垫由多层粘接而成,在穿着的过程中,脚部会与翘起部的边缘接触,从而导致鞋垫层与层之间发生脱离,最终影响鞋垫的使用寿命以及舒适性。加之现有市面上的鞋子保健功能较为单一,已经难以满足现今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血循环智能鞋,该气血循环智能鞋具有多种保健功能且能达到更好的舒适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血循环智能鞋,包括鞋底以及设置于鞋底的鞋面,所述鞋底与鞋面两者形成一供脚穿着的穿着腔,所述穿着腔内设有鞋垫与中底,所述鞋垫对应于足弓的位置设有紧贴足弓的翘起部,所述鞋垫上表面设有与之形状相适配的第一表层,所述翘起部上表面设有与之形状相适配且与第一表层连接的第二表层,所述第二表层上延伸有包裹翘起部边缘的延伸部,所述第一表层与鞋垫之间、第二表层与翘起部之间均设有托玛琳粉末层,所述中底内嵌装分布有若干第一磁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部包裹翘起部边缘,对翘起部的边缘与外界起到阻隔作用,使脚部不会接触到翘起部的边缘,从而防止第二表层与翘起部之间发生脱离现象,保证鞋垫的舒适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部延伸至翘起部朝向鞋底的一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体在穿着鞋子时,人体的重量通过脚部同时作用于鞋垫以及翘起部,从而将延伸至翘起部下方的延伸部压持在鞋底与翘起部之间,对翘起部的边缘实现更好的保护。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朝向穿着腔的一面且对应于脚后跟的位置设有定位槽,所述鞋垫上固定设置有穿过中底延伸进定位槽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内部形成一减震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两者之间的配合对穿着腔内的鞋垫起到限位作用,防止鞋垫在穿着受力时发生滑动。减震腔的设置进一步提升鞋子位于脚后跟处的柔软性,从而提升穿着的舒适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面内壁对应于翘起部的位置设有供翘起部进入的缺口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部在对翘起部施加压持力时,翘起部向外发生形变从而进入缺口部,通过缺口部的设置使得鞋面内壁与鞋垫表面之间不会形成高度差,这样能使脚部与鞋垫、脚部与鞋面内壁之间实现更好的贴合,提升穿着的舒适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外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形状与之相适配的放置块,所述放置块与安装槽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放置块且实现两者之间可拆卸连接的限位组件,所述放置块上表面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放置有计步器与定位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计步器与定位器放进放置腔,将带有计步器与定位器的放置块安装进安装槽,通过限位组件实现放置块在于安装槽内的固定,且拆装方便,并能够准确计算步数,检测运动量,随时随地定位到具体位置,放心踏实。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嵌装于安装槽壁的第二磁铁以及固定嵌装于放置块且与第二磁铁吸附的第三磁铁,当所述放置块放置进安装槽时,所述第二磁铁与第三磁铁相互吸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磁铁与第二磁铁两者之间产生的吸附力,实现放置块在于安装槽内的固定,并达到可拆卸的目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腔内设有用于同时抵紧计步器与定位器的弹性抵紧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抵紧片的设置实现计步器与定位器在于放置腔内的固定,防止其两者在走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升了舒适性的基础上,能达到更好的保健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图4为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鞋底;2、鞋面;3、穿着腔;4、鞋垫;5、翘起部;6、第一表层;7、第二表层;8、延伸部;9、托玛琳粉末层;10、第一磁铁;11、定位槽;12、定位块;13、减震腔;14、缺口部;15、安装槽;16、放置块;17、限位组件;171、第二磁铁;172、第三磁铁;18、放置腔;19、计步器;20、定位器;21、弹性抵紧片;22、中底。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至图5,一种气血循环智能鞋,包括鞋底1以及固定于鞋底1的鞋面2,鞋底1与鞋面2两者形成一供脚穿着的穿着腔3,穿着腔3内放置有鞋垫4与中底22。鞋垫4对应于足弓的位置一体设置有紧贴足弓的翘起部5,鞋垫4上表面设有与之形状相适配的第一表层6,第一表层6与鞋垫4之间通过胶水粘接固定。翘起部5上表面设有与之形状相适配的第二表层7,第二表层7与翘起部5之间通过胶水粘接固定且第二表层7与第一表层6一体设置。第二表层7上延伸有包裹翘起部5边缘的延伸部8,延伸部8延伸至翘起部5朝向鞋底1的一面,延伸部8与翘起部5下表面之间通过胶水粘接固定。第一表层6与鞋垫4之间、第二表层7与翘起部5之间均设有托玛琳粉末层9,通过将托玛琳粉末洒在用于粘接第一表层6与鞋垫4之间、第二表层7与翘起部5之间的胶水上,从而对托玛琳粉末实现固定。中底22内嵌装分布有若干第一磁铁10,第一磁铁10固定设置于中底22。鞋底1朝向穿着腔3的一面且对应于脚后跟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11,鞋垫4底部一体设置有穿过中底22延伸进定位槽11的定位块12,定位块12内部形成一减震腔13。鞋面2内壁对应于翘起部5的位置设有向内凹陷且供翘起部5进入的缺口部14。鞋底1外壁开设有安装槽15,安装槽15内设有形状与之相适配的放置块16,放置块16与安装槽15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放置块16且实现两者之间可拆卸连接的限位组件17,放置块16上表面开设有放置腔18,放置腔18内放置有计步器19与定位器20。放置腔18内一体设置有用于同时抵紧计步器19与定位器20的弹性抵紧片21,弹性抵紧片21为橡胶片。限位组件17包括固定嵌装于安装槽15壁的第二磁铁171以及固定嵌装于放置块16且与第二磁铁171吸附的第三磁铁172,当放置块16放置进安装槽15时,第二磁铁171与第三磁铁172相互吸附。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血循环智能鞋,包括鞋底(1)以及设置于鞋底(1)的鞋面(2),所述鞋底(1)与鞋面(2)两者形成一供脚穿着的穿着腔(3),所述穿着腔(3)内设有鞋垫(4)与中底(22),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4)对应于足弓的位置设有紧贴足弓的翘起部(5),所述鞋垫(4)上表面设有与之形状相适配的第一表层(6),所述翘起部(5)上表面设有与之形状相适配且与第一表层(6)连接的第二表层(7),所述第二表层(7)上延伸有包裹翘起部(5)边缘的延伸部(8),所述第一表层(6)与鞋垫(4)之间、第二表层(7)与翘起部(5)之间均设有托玛琳粉末层(9),所述中底(22)内嵌装分布有若干第一磁铁(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血循环智能鞋,包括鞋底(1)以及设置于鞋底(1)的鞋面(2),所述鞋底(1)与鞋面(2)两者形成一供脚穿着的穿着腔(3),所述穿着腔(3)内设有鞋垫(4)与中底(22),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4)对应于足弓的位置设有紧贴足弓的翘起部(5),所述鞋垫(4)上表面设有与之形状相适配的第一表层(6),所述翘起部(5)上表面设有与之形状相适配且与第一表层(6)连接的第二表层(7),所述第二表层(7)上延伸有包裹翘起部(5)边缘的延伸部(8),所述第一表层(6)与鞋垫(4)之间、第二表层(7)与翘起部(5)之间均设有托玛琳粉末层(9),所述中底(22)内嵌装分布有若干第一磁铁(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血循环智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8)延伸至翘起部(5)朝向鞋底(1)的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血循环智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1)朝向穿着腔(3)的一面且对应于脚后跟的位置设有定位槽(11),所述鞋垫(4)上固定设置有穿过中底(22)延伸进定位槽(11)的定位块(12),所述定位块(12)内部形成一减震腔(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信亦柯甘雨
申请(专利权)人:柯信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